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18F-FDG PET/CT建立孤立性肺空洞的数学模型

    刘鹏莉菲肖帅葛晓光陈滨...
    367-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18F-FDG PET/CT的数学模型用以诊断孤立性肺空洞的良恶性.方法 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PET/CT中心行18 F-FDG PET/CT检查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共92例,其中男61例,女31例,对病例的一般资料及图像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孤立性肺空洞良恶性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比较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该模型、CT、PET及PET/CT对孤立性肺空洞的诊断效能.结果 92例患者中良性32例(34.78%)、恶性60例(65.22%),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以下因素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SUVmax值、病灶SUVmax/肝脏SUVmean、病灶SUVmax/脾脏SUVmean、病灶最大径、空洞壁不均匀、空洞壁分叶、胸膜牵拉、空洞内壁结节及偏心性空洞.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数学模型为:y=exp(x)/[1+exp(x)],x=-2.022+0.419×(病灶 SUVmax/脾脏 SUVmean)-(0.462 × 病灶最大径)+2.023 × 空洞壁分叶+1.341 ×偏心性空洞;选取y=0.51为截断值,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1.70%、75.00%、83.35%、78.58%及 90.04%;该模型的 AUC 为 0.875[90%可信区间(CI):0.795~0.995],显著大于 CT 的 AUC(Z=2.424,P<0.05)及病灶 SUVmax/脾脏 SUVmean的 AUC(Z=3.276,P<0.05),与18F-FDG PET/CT 的 AU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49,P>0.05).结论 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PET/CT数学模型对孤立性肺空洞良恶性鉴别具有较好诊断效能及较高临床价值.

    孤立性肺空洞氟化去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Logistic回归

    本刊对图表的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370页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再梗阻的危险因素研究

    周培杰骆永博杜凯旋任梦达...
    371-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2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男126例,女109例,年龄(24.71±8.93)岁,根据术后24个月内是否出现再梗阻分为发生再梗阻组(21例)和未发生再梗阻组(214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的病例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腹腔镜手术组再梗阻发生率高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组[12.41%(18/145)比3.33%(3/90),x2=5.63,P<0.05].发生再梗阻组术中出血量高于未发生再梗阻组[(297.60±136.00)ml 比(232.80±99.28)ml,f=2.76,P<0.01].发生再梗阻组术后引流量高于未发生再梗阻组[(854.50±198.30)ml比(560.40±133.70)ml,t=9.26,P<0.01].发生再梗阻组术后感染率高于未发生再梗阻组[61.90%(13/21)比5.14%(11/214),x2=67.20,P<0.01].发生再梗阻组术后肉眼血尿持续时间长于未发生再梗阻组[(11.05±2.22)d比(9.43±1.76)d,t=3.91,P<0.01].两组的年龄、性别、BMI、术前输尿管扩张直径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引流量[比值比(OR)=1.011,95%置信区间(CI):1.005~1.018,P<0.01)和术后肉眼血尿持续时间(OR=1.708,95%CI:1.195~2.678,P<0.01)为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发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引流量和术后肉眼血尿持续时间为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发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再梗阻危险因素

    保留肾单位术后患肾进行性萎缩危险因素分析

    王雷陈健文李怀康贾通宇...
    374-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术后患侧肾脏慢性损伤进展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基于3D Slicer测量分析在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行NSS治疗的210例患者术后肾实质体积(RPV)变化特征,RPV萎缩率/年≥5%为萎缩组,<5%为非萎缩组,萎缩组77例,男57例,女20例;肥胖[体重指数(BMI)≥25]48例;高血压38例;肿瘤T分期为T1 a期68例,T1 b期9例.非萎缩组133例,男106例,女27例;肥胖72例;高血压34例;肿瘤T分期为T1a期119例,T1b期1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S术后患肾进行性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NSS术后首次复查时,患侧RPV为(140.41±34.73)ml,术后末次复查时,下降至(131.29±34.98)ml(t=9.450,P<0.05).萎缩组77例,非萎缩组133例,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x2=6.803,P<0.05)、高血压(x2=12.247,P<0.05)、热缺血时间(WIT)≥ 25 min(x2=8.587,P<0.05)是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高血压[比值比(OR)=2.246,95%置信区间(CI):1.186~4.251,P<0.05],WIT≥25 min(OR=2.249,95%CI:1.150~4.402,P<0.05)是NSS术后患肾进行性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SS术后患侧RPV呈现进行性下降趋势.高血压和WIT≥25 min是NSS术后患肾进行性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

    保留肾单位手术肾实质体积危险因素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颈挛缩的相关因素分析

    许阳施田力江玉立于冬冬...
    378-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颈挛缩(BNC)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TURP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膀胱颈口挛缩分为BNC组和非BNC组.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TURP后BN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51例BPH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5.3(14.1~104.0)个月,其中BNC组30例,非BNC组421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列腺体积≤50 ml[比值比(OR)=2.890,95%可信区间(CI):1.176~7.104,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2.5 g/L(OR=2.246,95%CI:1.016~4.965,P<0.05)和术后留置尿管时间≥7 d(OR=2.850,95%CI:1.173~6.926,P<0.05)是 TURP后BN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为减少TURP后BNC的发生,术前应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于小体积前列腺,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后患者尿色清时,应尽早拔除尿管.1年内要加强患者随访,早期诊断和治疗BNC,以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和生活质量.

    前列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膀胱颈挛缩因素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方法学表达的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381页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疗效观察

    肖飞程可可雷天润左伟...
    382-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具体方法及优势,为临床提供新选择.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共16例,其中女12例、男4例;年龄(75.2±9.6)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2例,摔伤14例;左侧10例,右侧6例;骨折分型为Vancouver B1型13例,Vancouver C型3例.术前常规进行股骨全长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根据CT数据进行造模并模拟复位,将模拟复位后的股骨全长模型进行3D打印,并于术前1 d在模型上将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预弯、塑形、组配.手术中完成骨折复位及初步固定后,将术前预先塑形的桥接内固定系统置于股骨外侧结合螺钉牢固固定骨折.术后患者每日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每月复查患肢骨折部位X线片直至骨折完全愈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患侧髋关节功能.应用SPSS 2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结果 1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7.8±2.3)个月,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8±1.3)个月.骨折愈合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87.9± 6.7)分,优良率93%.无一例发生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术后感染、内固定失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假体周围骨折3D打印骨折固定术

    本刊对作者署名的一般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385页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中应用3D打印椎体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体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岳玺武金亮杨科荣宋瑞鹏...
    386-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3D打印椎体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椎体对颈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ACCF)术后颈椎矢状面影响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ACCF的患者共56例,其中应用3D打印椎体(3D组)28例,n-HA/PA66椎体(n-HA/PA66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后临床和影像学指标.结果 3D 组术后 3、6、12、18 个月 C2~7 Cobb 高于 n-HA/PA66 组(19.42±3.20 比 17.71±2.50、18.71±3.15 比 17.04±1.94、18.49±3.13 比 16.86±2.17、18.32±2.89 比 16.40±1.48,t=-2.233、-2.385、-2.267、-3.121,P<0.05),3D 组术后 3、6、12、18 个月 C2~7 SVA 低于 n-HA/PA66 组(14.52±2.45 比 16.88±2.50、14.74±2.21 比 17.30±3.86、14.81±2.28 比 17.38±3.91、15.27±2.23 比 17.84±3.76,t=2.595、3.052、3.004、3.107,P<0.05),3D 组术后 3、6、12、18 个月T1 倾斜角高于 n-HA/PA66 组(24.11±2.88 比 21.47±2.11、23.15±2.67 比 20.46±2.02、23.23± 2.70 比 20.64±2.08、22.58±2.44 比 20.04±2.02,t=-3.912、-4.257、-4.011、-4.253,P<0.05),3D 组术后 3 个月融合率高于 n-HA/PA66 组[82.1%(46/56)比 65.5%(36/56),x2=4.004,P<0.05],3D 组术后 12、18 个月下沉率低于 n-HA/PA66 组[5.4%(3/56)比 21.4%(12/56)、7.1%(4/56)比 25.0%(14/56),x2=6.235、6.619,P<0.05].结论 3D 打印椎体和 n-HA/PA66椎体应用于ACCF都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但3D打印椎体在椎体融合速度、维持生理曲度和减缓沉降方面更具优势.

    3D打印椎体临床疗效

    关于本刊稿件数字的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3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