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饰
装饰

张夫也

月刊

0412-3662

010-62798878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大学美术学院

装饰/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装饰》——创刊47年,真情回报读者 《装饰》——扩版增至132页,更加厚重 《装饰》——加大信息量,彰显时效性 《装饰》始创于1958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装饰》杂志以自己特有的学术性、权威性、指导性和欣赏性,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确认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并被认定为全国中文艺术类10种核心期刊之一。 1999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国家期刊奖”与“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称号。2002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并荣获“双奖期刊”称号。 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4年,《装饰》杂志再次被认定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 《装饰》内容涵盖面广泛,兼容并蓄,集思广益,宏观把握艺术设计的未来,及时反映和报道国内外艺术设计的新动向与大师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国时期印铁包装的复制生产与模块化设计方式考略

    占炜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若干(组)民国时期的印铁包装为考察对象,考证和分析其在绘图、制版、量产等阶段的复制生产和模块化设计方式.在复制生产过程中,模块化设计和制作既是现代技术要求下的规范行为,也是新型生产方式下的创新行为.一方面,印铁包装研制多环节中所使用的模块化设计策略是我国现代设计初始阶段设计者应对市场需求增长以及客户经济理性的双重选择,模块化设计不仅是国人固有思维观念的外化表征,还在设计创新过程中形成更加精细的分工,并催生出"设计管理"这一新的企业职能.另一方面,由于彩色石印套色印刷的技术要求,图像在转写中需要依据色样被拆解为若干模块,这同样为多主体共同参与设计提供了条件,图像也在此过程中发生着衍变和再造.对于绘制者而言,需要摆脱传统创作时的随性和即兴,而转向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更具筹划性的理性创造.可以说,在对新技术、新文化、新业态的回应中,传统"艺术家"这一创作主体的身份也在不自觉中被改写,而改变了创作方式的创作者便具有了设计师特有的"现代"属性.

    工业考古复制生产模块化设计技术介质创造行为现代性

    科学幻变与想象承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气球"图形的绘制与隐喻

    黄展汪军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中国在接受西方科技与科幻思维的过程中,除少部分上层人物直接接触与学习之外,一般民众则从普通视角出发,通过带有科学基础与二次想象的再加工进行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画师通过"想象与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并传移了这种早期科学内容.在此时期的诸多科学想象图绘中,气球图形的绘制多种多样、中西结合、形态各异,充分利用与发挥了当时中国画师的想象力,成为早期中国科学幻想的经典"设计创作".同时,国人在接受这些气球图形时,又对其添加了时代化的隐喻与期待,一定程度上将其塑造为"以物代志"的典型代表.

    科学想象插图气球图形绘制隐喻

    为了成功而展开的持久战:保罗·汤普森博士访谈

    保罗·汤普森汪芸
    46-51页

    何以经典:"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展"述评

    孙盈盈傅广超
    5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动画艺术文献展,力求全面系统地呈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历程和美学理念.本文主要评析策展思路、展陈内容及学术视角,同时结合重点展品,从创作梯队的建设、装饰美学的导入、艺术民主的坚守三个维度,对上海美术电影创作体系的构建过程、艺术精神进行解读."何以经典?"既是发问,也是自省,意在通过对经典动画美学的再认识,触发当下动画从业者、研究者的新思考,促进其宝贵的历史经验转化为当下的创新动力.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动画史动画文献口述历史装饰美学艺术民主

    民艺之日常经验——基于日本传统麻织物品牌青土的案例

    廖江波祝振磊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化和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麻纺织日渐式微,亚洲各国相继将具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日本青土有限会社常年从事传统麻织物和麻纱的收购和销售工作,对传统麻纺织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功不可没.本文基于日本传统麻织物品牌青土的案例,探究传统麻织物的文化生态、造物经验及其应用之道.青土在传统麻织物赓续之路上,秉承识物之日常、造物之日常、用物之日常的民艺价值观,维护传统工艺品牌的声誉,呵护传统造物的智慧,解构与重构民艺的日常经验.青土的案例启迪新时代民艺的造物观及其现代性转化,为中国的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提供了经验.

    传统麻织物民艺日本青土

    平衡视角下贵州"百鸟衣"图案与结构关联性研究——以丹寨送陇和榕江摆贝为例

    周梦谢蕊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鸟衣"作为分布于贵州、广西部分苗族支系的服饰,具有秩序规整的结构、精美繁复的图案和古朴多变的色彩,是苗族盛装的一种特有的组成样式.本文通过田野考察,以贵州丹寨送陇村和榕江摆贝村"百鸟衣"为研究对象,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对"百鸟衣"进行溯源和定义,并对其形制结构、图案布局、制作技艺、用色特征、文化内涵等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在"平衡"视角下所呈现的"丰"与"满"的特征,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图案与结构的内在关联性.

    百鸟衣苗族盛装服饰图案平衡

    形式化的东方幻想:马蒂斯跨媒介舞台设计探赜

    靳苒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初,视觉艺术和戏剧迎来了各自媒介变革性的时刻,架上艺术家纷纷走进剧场,他们将舞台作为艺术实验室,通过"整体艺术作品"对现代主义进行检验,启动了一个复杂、辩证的自我定义过程.本文聚焦于马蒂斯1920年创作的芭蕾舞剧《夜莺之歌》,探索其舞台创作的缘起与路径:实验浪潮——绘画大师与剧场跨媒介合作缘起;抽象转化——"东方"视像跨文化图像关照;空间构建——三维空间降维至"动态抽象画"新解.在艺术家的实验中,现代主义强势入侵舞台,"异质文化"的视像杂糅和碰撞将以反自然主义的形式坚定地在舞台上顿悟.视觉语言不仅成为传达信息的手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信息创始人,为戏剧带来观看方式的敞开之域.

    马蒂斯《夜莺之歌》现代主义跨媒介实验

    传统的内变与文艺之复兴——沈福文的敦煌图案漆器

    陈旭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漆艺从传统向现代嬗变的历程中,沈福文的探索引入注目.1947年,他创作了一批以敦煌壁画图案为元素的漆器而广受好评.敦煌图案漆器不但拓展了漆艺的装饰境界与审美意趣,亦在工艺美术视角下激活了敦煌壁画的生命力,更彰显了现代中国美术探寻的传统内变理路.本文聚焦沈福文敦煌图案漆器的创作、接受与理解,梳理沈福文及现代漆艺的历史线索,探讨敦煌图案漆器创作中蕴含的传统内变之途及其与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中国文艺复兴"话语间的联结.

    沈福文敦煌美术漆艺中国文艺复兴图案

    器饰隐入,宫廷显出:清代仿古青铜文竹器的别类配置与审美转译

    公雪郑静杨成立张楠...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仿古青铜文竹器是清代民间与宫廷互动的拟古之器,在审美转译中,其器饰"隐入"是宫廷审美"显出"的印证.国内外及清宫旧藏仿古青铜文竹器的大量搜集是竹雕技艺由民间向宫廷向上流动的史实依据.江南民间"隐入"的器饰技艺与宫廷"显出"的拟古风尚、帝王审美及器物需求交织,由仿到创,实现了文竹仿古青铜器在器、饰、技层面的造型特质发生异化.竹人、文人及宫廷通过保留、组合与新作的叙事表达,使仿古青铜文竹器在造型配置和纹技配置层面实现了"技巧""品美""需求"三个维度的审美转译,突出仿古青铜文竹器作为祭祀、陈设与馈赠之礼的功能价值,以此满足宫廷多维度需求,从而揭示了民间与宫廷双向审美流动的动态传播.

    清代竹雕仿古青铜器文竹器宫廷民间审美转译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国际合作设计: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课程探索

    薛梦茹罗仕鉴姚琤应放天...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设计教育面临重塑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与机遇,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文化敏感性的设计师.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国际合作设计分院的"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课程,通过与宁波阿帕奇电器等外贸型企业的紧密合作,探索了一种新兴的国际设计教育模式.该课程采用"项目+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具体项目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概念开发、原型制作和测试迭代.学生在视觉设计、用户体验及商业模式方面取得了创新.课程案例展示了如何将留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和设计才能融入产品设计与创新过程,通过课堂的教学实践和多元文化的耦合,不仅为留学生提供了展示创意的平台,也为设计教育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国际设计教育共创价值教学实践多元文化外贸产品设计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