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住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住区
住区

庄惟敏

双月刊

1674-9073

zhuqu412@yahoo.com.cn

010-62783975

100084

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509室

住区/Journal Community Design
查看更多>>《住区》是一本关于住宅开发建设的大型学术读物,创办于2001年。《住区》的宗旨:为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技术与研究人员和房地产发展商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住区》采用主题办刊方式。每期一个主题。《住区》定期介绍国内外先进的规划设计理论;刊登国内外优秀的住区规划设计范例;发表各方面专家的学术论文;介绍政府部门对住区开发的宏观指导性政策和建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历史演绎下的村落空间营造研究——以楚雄市云龙村为例

    李贞王颖王旨
    14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当今国家重视乡村振兴为契机,阐述经历行政等级降低与多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后云龙村的生产与生活空间产生严重割裂现象,基于历史演绎视角对云龙村的村落空间格局、村落街道及防御空间、建筑空间现状进行梳理,剖析其历史演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村落空间问题,提出历史演绎角度介入的必要性.并提出"区域分析-差异发展-景点串联","特点挖掘-划定基调-分区营造","合院式-杂院式-组团式"的三个具体的村落空间营造途径,试图促进云龙村生产与生活空间之间的协调发展.

    村落生产生活空间历史演绎空间营造行政等级降低云龙村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文化景观遗产阐释与展示探讨——以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为例

    辛欣
    148-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遗产阐释与展示是遗产保护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增进公众对文化遗产地的欣赏和理解,提升遗产的社会效益.然而在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中,鲜有关于文化景观遗产的研究和探索.文化景观是人类与自然长期互动的产物,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其遗产价值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保护和管理的目标之一.本文在梳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案例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有机演进的文化景观遗产,试图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阐释与展示策略.具体提议包括依据文化景观的特征建立整体而动态的阐释与展示体系,纳入遗产利用与管理作为调控变化、维系要素间关系的手段,引入广泛而持续的社区参与以维持景观持续演进的内生动力,展现文化多样性.最终希望遗产的阐释与展示在传达遗产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同时,促进遗产保护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遗产阐释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

    国家文化公园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数据可视化分析

    朱玄戈陈翚甘文泉韩晓娟...
    15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塑造中华文化标识的重大文化工程,是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大创新.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文章为样本,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与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国家注重中华民族重要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2.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公园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3.公园的规划建设引入数字化等新技术助力文化遗产多元路径活化;4.统一公园的管理制度形成由中央至地方的完善管理制度及配套激励措施;5.公园亟需促进多学科深度合作的平台.最后在研究结论中对国家文化公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未来展望与建议.

    国家文化公园CiteSpace知识图谱研究综述文化遗产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设计流程的关系研究——以Stable Diffusion为例

    方志立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今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石的人工智能正在高速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主体的第二次智能自动化革命或将到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的模拟,大语言模型与人工智能绘画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扩散神经网络、对抗神经网络等技术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通过对以Sta-bleDiffusion为例的人工智能软件与设计流程的研究,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与逻辑,探讨这一技术对设计研究的影响.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工具,其背后决策依然是人的行为.其发展更加清晰的证明了设计过程中人的决策的不可替代性.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也体现出技术发展使设计过程回归设计本身这一现象.

    人工智能扩散神经网络设计流程决策

    城市边缘型历史文化街区特征及更新策略研究——以昆明市晋城古镇上、下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底龙戈段文
    169-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边缘型历史文化街区面临快速城镇化正普遍经历的物质性和社会性衰落,但是其在物质空间形态、社会结构、功能产业方面与城市中心区的历史文化街区存在较大差异,探究城市边缘型历史文化街区的特征对其保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研究,通过对卫星影像图和文献研究进行宏观研究,并结合现场调研和访谈进行微观研究,以探索城市边缘型历史文化街区的物质空间形态、社会结构、功能产业特征.研究发现:城市边缘型历史文化街区存在大量风貌不协调建筑,大多本地居民生活在此,居住为街区的主要功能.以昆明上、下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提出创新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方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引入外向型文化旅游功能业态的更新策略,以期为城市边缘地带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提供启示.

    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边缘地带更新策略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