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杨慧霞

月刊

1007-9408

zhwc@yahoo.cn

010-66513519

100034

北京市西安门大街1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erinatal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98年5月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本刊是围产医学是产科和新生儿科密切合作共同研究的一个新学科,本刊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为办刊宗旨,反映基础、临床与预防医学、遗传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中有关围产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旨在为我国广大围产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了解国内外围产医学发展动态的窗口与平台。本刊主要栏目:述评、专家笔谈、论著、实验研究、循证园地、综述、讲座、短篇论著、技术交流、病例报告、临床思维、国外医学动态、指南解读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机器学习方法筛选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特征基因及相关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武紫彤郑媛媛丁新
    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机器学习方法探索早发型子痫前期(early-onset pre-eclampsia,EOSP)的特征基因及相关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方法 在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以"early-onset pre-eclampsia"为检索词,检索 EOSP 与正常妊娠的胎盘组织mRNA序列.采用R语言对芯片数据进行背景校正、标准化、汇总和探针质量控制,下载注释包进行ID转换,提取表达矩阵,使用limma软件包分析去除批次效应后的元数据中EOSP与正常妊娠之间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通过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SVM-RFE)分析和 LASSO 回归模型识别特征基因.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特征基因的诊断能力.然后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15例EOSP及15例正常妊娠孕产妇的胎盘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特征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在验证集中进一步验证.最后,使用CIBERSORT分析EOSP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对比例.组间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 共检索获得3个基因数据集,包括GSE44711(EOSP与正常妊娠各8例)、GSE74341(EOSP与正常妊娠分别为7例和5例)及GSE190639(EOSP与正常妊娠各13例),合并GSE44711和GSE74341数据集后共筛选出了 29个DEGs,其中包括27个上调及2个下调的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29个DEGs主要参与促性腺激素分泌、女性妊娠、调控内分泌过程、内分泌激素分泌及激素分泌的负调节过程.通过LASSO回归算法及SVM-RFE算法联合分析共筛选出8个特征基因,分别为EBI3、HTRA 4、TREML2、TREM1、NTRK2、ANKRD37、CST6及ARMS2;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特征基因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ST6除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REML2、ANKRD37、NTRK2、TREM1、HTRA4、EBI3 及 ARMS2 的 AUC(95%CI)分别为 0.979(0.918~1.000)、0.969(0.897~1.000)、0.969(0.892~1.000)、0.979(0.918~1.000)、0.990(0.954~1.000)、0.990(0.954~1.000)、0.903(0.764~1.000).免疫细胞浸润结果显示EOSP胎盘组织中的M2巨噬细胞的浸润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0.167±0.074与0.462±0.091,P=0.002),但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0.201±0.004 与 0.085±0.006,0.031±0.001 与 0.001±0.000,P值均<0.05);特征基因与浸润性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7个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之间密切相关(P值均<0.05).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机器学习方法筛选出7个对于EOS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的特征基因,为后续子痫前期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靶点和依据.

    早发型子痫前期计算生物学机器学习基因表达细胞微环境巨噬细胞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编委名单(按汉语拼音排序)

    61页

    标准强化捐赠人乳与早产儿配方奶补充喂养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短期结局比较

    王琳苑静张玉全美盈...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在亲母母乳(mother's own milk,MOM)不足时分别应用标准强化捐赠人乳(donor human milk,DHM)或早产儿配方奶(preterm formula,PF)补充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对其短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91例出生体重<1 500 g的VLBWI或ELBWI,根据MOM不足时早产儿补充喂养方式,分为DHM组(51例)和PF组(40例),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比较2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短期临床结局.结果 DHM组与PF组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比例、出生方式、母亲分娩年龄及小于胎龄儿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HM组生后第14天喂养量显著大于PF组[(108.2±53.1)与(81.0±47.8)ml/(kg·d),t=0.78,P=0.020],但喂养量达 120和 150 ml/(kg·d)时间显著短于 PF 组[分别为(17.5±10.2)与(30.0±12.0)d 和(22.1±13.3)与(32.3±11.9)d,t 值分别为4.38和0.02,P值均<0.05].与PF组相较,DHM组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比例较低[58.8%(30/51)与 100%(40/40),x2=21.88],PICC 时间短[10.0(0.0~19.0)与29.0(17.0~40.5)d,Z=5.56;P值均<0.05].DHM组输红细胞次数[0.0(0.0~2.0)与 2.0(1.0~3.0)次,Z=4.44,P<0.001]、晚发败血症发生率[23.5%(12/51)与 50.0%(20/40),x2=6.39,P=0.011]均低于 PF组.2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及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在MOM不足时应用标准强化DHM进行补充喂养VLBWI或ELBWI可以更快实现全胃肠道内营养,降低PICC使用率并缩短置管时间,降低晚发败血症发生风险,减少红细胞输注次数.

    乳,人人奶库婴儿配方母乳喂养肠道营养婴儿,极低出生体重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版权声明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67页

    食管偏离指数对左侧先天性膈疝患儿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夏波何秋明吕俊健程映...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出生后食管偏离指数对胎儿左侧先天性膈疝(left-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L-CDH)患儿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03例产前诊断的L-CDH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结局分为存活组(82例)和死亡组(21例),以及是否需要ECMO支持分为ECMO组(25例)和非ECMO组(78例).所有患儿均在入院后24 h内行胸腹部X射线检查,同时计算食管偏离指数和心脏偏离指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组间患儿一般情况及生后影像学特征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出生后影像学指标对L-CDH存活及生后ECMO支持的预测价值.结果 存活组患儿食管偏离指数及心脏偏离指数均低于死亡组[(10.5±5.3)%与(18.0±4.5)%,t=-5.47;(37.7±7.1)%与(42.8±8.2)%,t=-2.62;P值均<0.05]o ECMO组患儿食管偏离指数及心脏偏离指数均高于非ECMO组[(18.0±4.3)%与(10.1± 5.2)%,t=6.34;(42.4±7.9)%与(37.6±7.1)%,t=2.63;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食管偏离指数和心脏偏离指数预测需要ECMO支持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95%CI:0.805~0.953)和0.712(95%CI:0.570~0.854),界值分别为11.7%和41.7%;预测患儿存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95%CI:0.761~0.947)和 0.735(95%CI:0.582~0.887),界值分别为 15.8%和 41.7%.结论 出生后食管偏离指数对胎儿L-CDH需要ECMO支持及存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疝,横膈,先天性产前诊断食管预测体外膜肺氧合婴儿,新生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名单(按汉语拼音排序)

    73页

    产前诊断15号完整环状染色体1例

    陈宏蕊景鹏伟杨松玲雷玲...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1例15号完整环状染色体的产前诊断病例.孕妇38岁,经体外受精-冷冻胚胎移植受孕,因高龄于孕18周+5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进行产前诊断.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mos 46,XX,r(15)[88]/45,X,-15[11]/46,XX,r(15;15)[1],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提示未发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及明确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孕31周+6再次行羊膜腔穿刺,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结果提示未检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培养后羊水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为nuc ish(15q)×1[15]/(15q)×3[5]/(15q)x2[80].综合以上产前检测结果,提示该胎儿为15号完整环状染色体.因夫妇双方外周血染色体均未见异常,产前超声检查及外院系统超声均未提示明显异常,经遗传咨询,孕妇决定继续妊娠并于孕41周分娩一女婴.随访至7月龄婴儿生长发育未见异常.

    染色体,人,15对环状染色体产前诊断

    欢迎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平台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部
    77页

    三维打印技术在产科的应用

    张瑜亮胡淼张丽姿杜丽丽...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打印是一种通过逐层堆叠材料来构建三维物体的制造技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改进、堆叠材料成本的降低、生物材料的开发以及细胞培养技术的改进,3D打印技术已经在骨科、口腔科、泌尿外科等临床医学领域快速发展.产科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专业,是3D打印技术的新兴应用领域.3D打印技术已经用于产科中的胎儿及母体疾病问题,如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胎盘植入性疾病的术前规划等.此外,3D打印可模拟外科手术场景,能够根据需要对医生进行培训.本文总结了 3D打印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打印,三维产科学胎儿疾病侵入性胎盘精准医学

    从听力测试到新生儿听力筛查(第二部分)

    张子悦唐文佩
    81-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