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双月刊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ygiene Rescue (Electronic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网络结构特征下呼吸道传播病毒传播动力学研究

    王双燕邓云峰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呼吸道传播病毒传播动力学特征的研究对于预测病毒传播趋势、掌握病毒传播特性、推演病毒传播控制策略至关重要。在病毒传播动力学研究方面,传统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病毒传播仓室模型进行模拟和病毒传播推演,其中最为典型的病毒传播仓室模型是SIR(易感susceptible、感染infective、清除removal)[1]模型。随着人们对病毒传播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开始基于SIR模型进行修正和修改,以更为真实或有针对性地模拟病毒传播过程,如谭双凤等[2]基于SEIR模型对具有潜伏期的病毒构建了病毒传播微分方程模型,并分析了其传播机制和规律。金薇等[3]考虑到多种变易病毒的影响,提出了具有时滞的两种新冠病毒并行传播的SIR模型,分析了原病毒和变异病毒灭绝和持久的充分条件。宋玉蓉等[4]考虑到人群信息传播与病毒传播的同步性,提出了意识扩散和SEIR病毒的双层网络模型,分析了遗忘因素等多种关键因素对病毒传播过程的影响。路学鹏等[5]针对新冠病毒的传播特点,基于系统动力学提出了新的SE4IR2模型,以预测病毒传播发展趋势。

    数字平台赋能公共卫生应急协同的路径研究

    柳馨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双向共生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将使用各类数字化工具作为应对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等"乌卡时代"(VUCA)问题的新解决方案[1],技术治理为应急管理赋能已成为大势所趋。

    重大传染病疫情社区韧性内涵与外延

    吴洪涛梁娟娟王春平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社区韧性定义中蕴含的经典内涵,提出重大传染病疫情社区韧性的定义,准确界定其内涵外延,为提高社区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能力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的指导下,系统检索国内外社区韧性定义研究相关文献,全面收集社区韧性定义;使用文献计量法,计算社区韧性定义的影响力指数并排序;使用内容分析法解析社区韧性定义的内涵;使用共词聚类分析法归纳出经典内涵,并明确其重要性序位;运用形式逻辑学中最公认的概念界定方法"属+种差"法,结合重大传染病疫情特点和防治策略,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社区韧性进行初步定义,并开展两轮专家咨询,对定义修改完善。结果:检索19 092篇文献,纳入411篇,共筛选收集63个社区韧性定义,解析得到228条内涵,聚类分析得到16个经典内涵;按照"对象、组织形式、手段、过程、任务、结果、目标、价值、影响因素"的逻辑顺序,提出了重大传染病疫情社区韧性的定义,并界定其6个内涵与2个外延。修改完善后的定义专家认同率达到100.00%。结论:重大传染病疫情社区韧性定义为:面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社区在政府部门主导、社区协调、志愿者参与、社区成员配合下,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做到事前正确预测预警,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做出预防和应急准备,事中快速反应抵御疫情,事后迅速有效恢复社区正常运行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进而降低疫情影响,维持社区基本结构和功能,确保社区居民健康安全,社区业务和行政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重大传染病疫情社区韧性定义界定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

    大规模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时传染病医院应急管理模式探索实践

    温敏易云兰吕超群伍友春...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大规模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时,探索传染病医院一院两区、平疫结合的"开关模式"运作方式,以期最大化发挥医院的收治功能,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方法:基于弹性运行原则,设置核心要素的扳机点,构建环境、物资、人力的开关模式,并实施检验。结果:自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构建的一院两区、平疫结合"开关模式"经历了4次快速转换,累计收治新冠感染相关患者16 195人,救治成功率达99.9%,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结论:在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中,政府的前瞻性布局及整体谋划是疫情防控的前提;人力资源储备、物品储备、物理空间设置等是疫情防控的要素;以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主导的应急人力资源梯队建设是疫情防控的关键。

    大规模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管理开关模式

    COVID-19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疾控机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现状调查

    孙袁芳李思思祝茜储娜...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常态化防控阶段安徽省疾控机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PPE)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发更具人性化、舒适性的PPE提供建议。方法:自行设置PPE使用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邀请各级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参与线上调查。结果:共计发放问卷1 232份,回收有效问卷996份,有效回收率为80.8%。防护服使用过程中主要的问题为防护镜起雾占59.9%、脱防护服时肩部难脱下占33.6%、脱防护服过程中防护服门襟条粘住手套致使防护服破损占32.1%。98.3%的工作人员表示在PPE使用过程中存在不适感,主要表现为出汗/潮湿(85.8%)和皮肤压痕/伤(72.0%),尤其以承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样本采集与检测的工作人员不适感最为明显。结论:目前PPE主要存在护目镜起雾、脱卸困难等问题,使用过程中易引起出汗/潮湿、皮肤压痕/伤等不适感,在规范使用PPE的基础上,应加快技术革新,研发出更舒适、更人性化的防护用品,以用于新冠病毒感染和各类传染病预防。

    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OVID-19防控背景下公众的流感风险感知研究

    刘媛郝艳华崔小倩关涵文...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防控背景下公众的流感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提示公众警惕流感流行,为COVID-19疫情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收集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21年2月在全国共收集有效问卷4 325份,采用SPSS进行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COVID-19防控背景下,公众关于流感的风险感知水平稍高,流感风险感知总体平均得分4.030±0.843分。二元逻辑回归结果显示:自评流感患病情况(OR=1.291)、健康水平(OR=1.434)与公众对流感风险感知水平呈正相关。文化程度(OR=0.712)、负面情绪(OR=0.768)、COVID-19易感性感知(OR=0.665)与公众对流感的风险感知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在COVID-19疫情防控背景下,公众关于流感的风险感知水平处于稍高水平。建议警惕新冠和流感双重感染风险,合理调控公众流感风险感知水平,积极宣传倡导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风险感知新冠肺炎流感疫苗

    急诊床旁复苏性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效果

    李峰祁峰明志兵金杰...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床边实施复苏性腹主动脉球囊阻断(REBOA)技术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或下肢毁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室收治的骨盆骨折和(或)下肢毁损伤为主要出血部位的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在急诊床边实施REBOA)10例和对照组(因各种原因未能行急诊床边REBOA但进行了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13例。观察两组患者入急诊室后1、2 h、转手术室前、控制性手术后6 h内及研究组患者实施REBOA前后的血压、输注晶体液量及输血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变异度等情况;两组患者入急诊6、24 h和7 d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REBOA后即刻血压较实施REBOA前血压明显上升(P<0.05);两组患者入急诊室1 h后,研究组患者行REBOA后在各时相点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控制性手术后6 h内输血量,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6、24 h及7 d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下肢毁损伤患者,急诊床旁开展REBOA可快速控制或减少阻断平面以下的损伤出血,有助于快速稳定血压和恢复血容量。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严重创伤急诊床边超声

    自制腹内压监测装置在ICU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陈莉陈景霞许喜平胡培阳...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制腹内压监测装置在ICU多发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自制腹内压监测装置测量法、传统测压管读数法对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在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ICU住院的64例多发伤患者进行腹内压监测操作,比较不同方法的腹内压监测数据、操作时数。结果:两种方法所测得腹内压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时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腹内压监测装置不仅能准确监测ICU多发伤患者的腹内压,还能提高临床工作效率,适合基层医院多发伤患者救治的推广应用。

    自制腹内压监测装置腹内压监测多发伤

    重大传染病诊疗定点医院后勤保障应急模式应用

    陈敬芳林洁王志强岳建荣...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及难预见的特点。2003年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禽流感、甲流、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定点医院是政府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在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确定的医疗救治定点机构[1]。定点医院的应急模式及能力,是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基础;后勤保障是医院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2],也是医疗应急管理的基础[3]。高质量后勤管理是定点医院面对重大传染病时医疗救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4],医院后勤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是提升医院综合服务竞争力及应急能力的必然要求[5,6]。

    北京市应对COVID-19疫情防控策略分析

    徐淳秦莉邓锴王瑜...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防控难度极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北京市作为我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始终是全国应对COVID-19疫情必保的重点。笔者对COVID-19实施"乙类甲管"期间,北京市应对疫情经历的6个重要阶段特点及防控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今后超大型城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