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期刊导航
|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
/
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出版周期:
双月刊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
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ygiene Rescue (Electronic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01 期
02 期
03 期
04 期
05 期
Issue 01
Issue 02
Issue 03
Issue 04
Issue 05
心搏和呼吸——谁先停止?谁先恢复?为什么?(下)
冯庚
53-56页
查看更多>>
摘要:
(接2022年第5期)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COVID-19由防控感染转为医疗救治的实践与思考
刘东京
刘德亮
戴桂琴
郑明彬...
57-59页
查看更多>>
摘要:
2022年12月7日,在全国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苗覆盖人数占全国总人口92.37%(尤其是65岁以上老人疫苗接种率超过90%)的情况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1],即"新十条"。"新十条"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将COVID-19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标志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由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的新阶段,保健康、防重症成为未来的工作重心。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血浆置换在重症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叶寅杰
郑鹏
戴吉
陆俊杰...
60-63页
查看更多>>
摘要:
血浆置换是一种以清除体内循环中的致病性物质为目的的血液净化技术。血浆置换可通过过滤或离心的方式清除血浆连同其中的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毒素等致病因子,从而降低此类物质对机体的损害,避免脏器功能受损,以达到暂时缓解和治疗疾病的目的[1]。血浆置换作为临床疗法已发展70余年,早在1914年,Abell等[2]首次报告人工去除血浆并返回体内的动物模型,直至1952年血浆置换被首次成功应用于1例因巨球蛋白血症而致血液高粘度综合征患者的治疗[3]。随着该技术的应用与成熟,血浆置换逐渐成为一种常见且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4]。血浆置换的基本技术形式包括膜式血浆分离(membrane plasma exchange,MPE)及离心式分离(centrifugal plasma exchange,CPE)[5](表1),分离出的血浆需进一步处理以清除血浆中的有害物质,通常包括以下3种清除方式(表2):(1)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经过血浆分离器处理后的患者血液,其血浆与其他细胞成分已完全分离,通过非选择性地去除全部血浆成分,代之以外源性血浆及蛋白成分,已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6]。(2)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术(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是基于TPE的另一种血浆置换技术,DFPP通过额外的二级过滤器,选择性地筛除大分子量的血浆组分,例如致病性的抗体、免疫复合物,并将小分子量的血浆组分回输至患者体内[7]。(3)免疫吸附法(immunoadsorption,IA):利用抗原-抗体复合原理、将特殊的高亲和力物质(配体)及吸附材料(载体)配制成吸附柱,可用于吸附血浆中不同的抗体、补体等特定成分,具有高度特异性[8]。不同的血浆置换方式适用于不同疾病,如针对高脂血症、急重症胰腺炎等疾病,完全弃用血浆的TPE得到较多应用[9],DEPP的治疗涉及到肾脏疾病、肝胰病变、风湿免疫、代谢性疾病等范围[10]。IA则更适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难治性免疫系统疾病[11]。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做好大流行疾病准备和应对
李群
64页
查看更多>>
摘要:
大流行疾病的产生和特点:1.历史上的大流行。2.大流行的疾病负担和社会影响:从1918年西班牙流行至1919年H1N1流感大流行再到2020年新冠肺炎大流行,每次新发传染病全球大流行都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引发大量人群感染,同时也给全球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造成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3.打破种群屏障,病毒溢出,新发及再发传染病暴发。4.既然暴发不可避免、大流行是否可以防范?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大流行:1.SARs是卫生应急的里程碑。2.我国卫生应急体系的发展历程:(1)初步构建。(2)发展完善。(3)改革重塑。3.我国卫生应急体系发展迎来新的机遇:(1)党中央、国务院及全社会对应急体系建设提出了目标要求。(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提高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3)卫生事业、医改、应急体系规划奠定了政策依据。(4)全球共建公共卫生安全网络的要求。(5)卫生事业的整体改革与发展。4.如何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以更好应对大流行:(1)要有组织的开展应对准备。(2)要健全应急决策机制、处置联动机制、动态风险评估机制。(3)完善立法、健全预案和标准、强化执法与监督、推动守法。(4)应急物资保障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完善社会捐赠制度。
关键词:
大流行
新发传染病
卫生应急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