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血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王建祥

月刊

0253-2727

cnblood82@yahoo.com.cn

022-27304167

300020

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288号

中华血液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血液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报道我国临床和实验血液学及输血研究的新成果以及国内外血液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本刊贯彻党和国家对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反映我国血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本刊设有专论、述评、论著、短篇论著、经验交流、方法介绍、综述、病例报告、临床病例(理)讨论、标准与讨论等栏目,以广大血液学研究人员及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细胞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张曦黄瑞昊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为多种血液学疾病尤其是恶性血液病提供了有效治愈办法,其治疗体系不断优化,供者来源不断扩大,适应证不断拓展,疗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突破.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大部分血液病中的地位仍不可撼动,但是原发病复发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并发症仍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及生活质量的两大临床困境.以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为代表的细胞治疗在难治/复发B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细胞治疗相比传统药物具有独特的体内代谢动力学特点,依靠免疫特异性识别及干细胞的修复能力,目前在血液肿瘤治疗及移植并发症处理中崭露头角,目前多项临床研究已经初步展现了细胞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结合的新诊疗模式.

    血液肿瘤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

    关于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知情同意书的通知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108页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克隆筛查及补体抑制剂治疗监测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张连生韩冰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罕见的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性疾病,以血管内溶血性贫血、血栓形成和外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呈慢性进展性病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补体抑制剂是治疗PNH溶血相关症状的一线推荐药物.随着补体抑制剂领域的快速发展,加强对PNH的筛查、快速诊断,判断需要用补体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在补体抑制剂治疗过程中监测突破性溶血、血管外溶血等,对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改善有着重要意义.为促进PNH临床诊疗的规范,本共识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和文献,荟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团队经验,聚焦PNH筛查原则、PNH克隆检测意义、末端C5补体抑制剂治疗后监测等问题,旨在为PNH的筛查、诊断和补体抑制剂时代的治疗监测提供参考意见.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筛查诊断补体抑制剂治疗监测

    巴利昔单抗短期替代钙调蛋白抑制剂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探索性研究

    邵珊刘慧霞蒋瑛李肃...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钙调蛋白抑制剂(CNI)不耐受患者中短期应用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巴利昔单抗(Basiliximab)单药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骨髓移植科行挽救性allo-HSCT后因CNI严重不良反应而应用巴利昔单抗预防急性GVHD的17例难治性恶性血液病患者.男7例,女10例,中位年龄43(18~67)岁.停用CNI后,给予巴利昔单抗1 mg/kg每周1次进行替代预防,直至患者有条件重新启用CNI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体蛋白(mTOR)抑制剂.结果 巴利昔单抗的替代预防中位开始时间为移植后5(1~32)d,替代治疗中位持续时间为20(7~120)d.所有患者均获得粒细胞植入,中位植入时间12(10~17)d.13例患者获得血小板植入,中位植入时间13(11~20)d.8例(47.1%)患者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4例(23.6%)发生Ⅲ/Ⅳ度急性GVHD.仅有1例患者死于急性GVHD.至随访截止,17例患者中7例死亡,存活患者中随访最长时间为347 d,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移植后6个月总生存率为62.6%.17例患者中,13例(76.4%)发生巨细胞病毒再激活,7例(41.2%)发生EB病毒激活,未发生巨细胞病毒病.结论 在allo-HSCT过程中出现CNI不耐受时,短期单药应用巴利昔单抗可作为急性GVHD的替代预防方案.

    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钙调蛋白抑制剂移植物抗宿主病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对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王佳付海霞张圆圆莫晓冬...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和非G6PD缺乏症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过程中预处理毒性、移植并发症和生存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21年1月G6PD缺乏症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allo-HSCT的连续病例作为研究组.以1:5的比例随机抽选同期接受allo-HSCT,且性别、年龄、疾病、移植方式匹配的非G6PD缺乏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共7例G6PD缺乏患者进入研究组,35例非G6PD缺乏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7例G6PD缺乏患者中男6例,女1例,中位年龄37(2~45)岁,均无明显G6PD缺乏症相关临床症状;血液系统原发病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移植后28 d内研究组所有患者均获得粒细胞植入,对照组粒细胞植入率为94.3%;研究组、对照组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3(11~17)d、12(10~23)d(P=0.601),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21(6~64)d、14(7~70)d(P=0.113).研究组、对照组继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PGF)发生率分别为42.9%(3/7)、8.6%(3/35)(P=0.036),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1.4%(5/7)、31.4%(11/35)(P=0.049),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 57.1%(4/7)、8.6%(3/35)(P=0.005),细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 100.0%(7/7)、77.1%(27/35)(P=0.070),EB病毒(EB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 14.3%(1/7)、14.3%(5/35)(P=1.000),真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 14.3%(1/7)、25.7%(9/35)(P=0.497),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发生率分别为0%(0/7)、5.7%(2/35)(P=0.387).结论 合并G6PD缺乏的血液病患者可耐受常规allo-HSCT预处理方案,粒细胞、血小板可顺利植入,但移植后需警惕病毒感染、出血性膀胱炎及继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预后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127页

    芦可替尼联合低剂量后置环磷酰胺预防恶性血液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研究

    李小平李玉刘林袁忠涛...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芦可替尼联合低剂量后置环磷酰胺为基础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在恶性血液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行haplo-HSCT患者,所有患者在预处理后予以减低剂量后置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芦可替尼、甲氨蝶呤及环孢素A、霉酚酸酯等预防急性GVHD,分析所有患者移植结局、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 共纳入52例haplo-HSCT患者,男29例(55.8%),女23例(44.2%),中位年龄为28(5~59)岁.急性髓系白血病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慢性髓性白血病2例,骨髓增殖性肿瘤2例.98.1%的患者实现正常植入,其中 Ⅱ~Ⅳ、Ⅲ/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 19.2%(95%CI8.2%~30.3%)、7.7%(95%CI 0.2%~15.2%).未发生严重消化道黏膜炎.EB病毒、巨细胞病毒再激活率分别为40.4%、21.3%.9.6%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非复发死亡率分别为86.5%(95%CI76.9%~96.1%)、78.8%(95%CI67.4%~90.3%)、11.5%(95%CI2.6%~20.5%).结论 在恶性血液病患者haplo-HSCT中,芦可替尼联合减低剂量后置环磷酰胺为基础的急性GVHD预防方案可有效控制急性GVHD且安全性良好.

    芦可替尼移植物抗宿主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环磷酰胺

    本刊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133页

    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流感染及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定植的重点菌群监测和临床分析

    张奥千晨静韦若文姜姗...
    13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感染和定植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以期为血液病患者移植后并发感染的重点菌群监测与临床诊疗提供初步研究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190例微生物检测[革兰阴性菌(G-菌)血培养和/或肛拭子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CRO)筛查]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检测结果分为血培阳组、肛拭阳组、双阳组.统计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情况.结果 63例发生G-菌血流感染(BSI)的患者分离病原菌排名前四位的为大肠埃希菌(28株,43.75%)、肺炎克雷伯菌(26株,40.63%)、铜绿假单胞菌(3株,4.69%)和阴沟肠杆菌(3株,4.69%).147例发生CRO肛周定植的患者分离病原菌排名前三位的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58株,32.58%)、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49株,27.53%)、耐碳青霉烯阴沟肠杆菌(20株,11.24%).双阳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与血培阳组和肛拭阳组相比显著降低(DFS:35.6%对53.7%对68.6%,P=0.001;OS:44.4%对62.4%对76.9%,P<0.001),非复发死亡率(NRM)显著增高(50.0%对34.9%对 10.6%,P<0.001).血小板未植入和发生BSI为NR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加用多黏菌素和(或)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后使用天数>7d为NRM的独立保护因素(P=0.035).结论 发生BSI会显著增加血液病患者HSCT后的NRM;CRO定植加入血会严重影响其DFS和OS.

    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流感染肛周定植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耐碳青霉烯肠杆菌

    脐带血辅助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无关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比较

    马霞陈焱刘弋程婷婷...
    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脐带血辅助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haplo-cord-PBSCT)与无关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UD-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104例接受haplo-cord-PBSCT和52例接受UD-PB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haplo-cord-PBSCT和UD-PBSCT组中性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3(9~22)d、13(10~24)d(P=0.834),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 15(7~103)d、14(8~38)d(P=0.816).haplo-cord-PBSCT组和UD-PBSCT组移植后30 d中性粒细胞累积植入率均为100.0%(P=0.314),移植后100 d血小板累积植入率分别为95.2%(95%CI88.3%~98.1%)、100.0%(P=0.927).移植后30 d两组患者均达到完全供者嵌合状态,未发生脐带血干细胞植入.②haplo-cord-PBSCT组与UD-PBSCT组移植后100 d内Ⅱ~Ⅳ度急性GVH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9.1%(95%CI 20.1%~38.1%)、28.8%(95%CI 17.2%~41.6%(P=0.965),Ⅲ/Ⅳ 度急性 GVHD 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 7.8%(95%CI 3.6%~14.0%)、9.6%(95%CI3.5%~19.5%)(P=0.725).haplo-cord-PBSCT组与UD-PBSCT组2年慢性GVH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5.3%(95%CI36.1%~56.1%)、35.1%(95%CI21.6%~44.1%)(P=0.237),移植后2年重度慢性GVH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3.6%(95%CI7.6%~21.3%)、12.9%(95%CI5.1%~24.3%)(P=0.840).③haplo-cord-PBSCT组、UD-PBSCT组移植后2年CIR分别为 12.8%(95%CI 7.0%~20.5%)、10.0%(95%CI 3.6%~20.2%)(P=0.341),NRM 分别为14.7%(95%CI 8.4%~22.6%)、16.2%(95%CI 7.4%~28.0%)(P=0.681).④haplo-cord-PBSCT组、UD-PBSCT 组移植后 2 年 OS 率分别为 82.2%(95%CI 74.8%~90.3%)、75.5%(95%CI 64.2%~88.7%)(P=0.276),2 年 DFS 率分别为 69.9%(95%CI 61.2%~79.8%)、73.8%(95%CI 62.4%~87.3%)(P=0.551),2 年无 GVHD 无复发生存(GRFS)率分别为 55.3%(95%CI 44.8%~64.8%)、64.7%(95%CI 52.8%~79.3%)(P=0.284).结论 haplo-cord-PBSCT 与 UD-PBSCT 治疗恶性血液病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恶性血液病的替代治疗方案.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