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眼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科杂志

赵堪兴

月刊

0412-4081

cjo@cma.org.cn

010-85158241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眼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读者为全国眼科工作者,以纸载体、光盘版及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国内外公开出版和发行,并与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定期交换杂志。多年来本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各项指标在国内本专业期刊中均名列前茅,是国内眼科的名牌期刊。所载论文目前已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等国内外11种以上重要数据库收录;国内重要信息研究机构、图书馆及医药院校和科研单位等,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本刊曾先后荣获国家科委、中国科协等重要奖项,连续6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称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进一步提升我国弱视防治水平

    张伟史学锋李晓彤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弱视是严重影响儿童眼健康的常见眼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为防治弱视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在弱视的筛查和临床诊疗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本文从重视视觉发育规律,将弱视防治时机前移;重视弱视的规范治疗,避免过度诊疗和商业化;建立高效的弱视筛查体系,弱视防治任重道远3个方面展开深入浅出的阐述,以期为临床规范开展工作提供指导意见,不断提升我国的弱视防治水平.

    弱视早期医疗干预儿童

    《中华眼科杂志》征订启事

    《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部
    6页

    重视儿童早发性高度近视眼致盲性并发症的管理

    焦永红卢海麻婧米雪景...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早发性高度近视眼(eoHM)是发生在学龄前儿童的高度近视眼,在影响视觉发育过程的同时,还可引发视网膜裂孔和脱离、后巩膜葡萄肿等一系列并发症,不仅损伤视功能,而且延缓患儿的整体发展,因此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长期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在阐述儿童eoHM致盲性并发症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与管理相关的若干要点,以期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并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近视并发症早期医疗干预病人医护管理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版权声明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1页

    关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虎李天玺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间歇性外斜视(IXT)是最常见的斜视类型,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近年随着斜视与小儿眼科领域快速发展,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已常规开展IXT手术,但是手术成功率不高,且随着术后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本文针对临床IXT手术治疗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从准确把握IXT手术的时机、关注IXT手术前的评估、规范IXT手术的设计3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提高IXT手术的成功率.

    外斜视眼外科手术临床方案

    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

    韩雨尹婷婷石慧李松鹤...
    17页

    改良外直肌劈开鼻侧移位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性大度数外斜视的疗效观察

    丁娟张腾月李月平张伟...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外直肌劈开鼻侧移位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性大度数外斜视的疗效及其对眼球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动眼神经麻痹性大度数外斜视且行改良外直肌劈开鼻侧移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三棱镜联合马氏杆法(单眼动眼神经麻痹性外斜视患者)和Krimsky法(三棱镜角膜映光法)(双眼动眼神经麻痹性外斜视患者)测量斜视度数.对眼球内转功能进行分级.术中将外直肌劈开,上、下半部分别经上、下直肌向鼻侧移位至内直肌上、下方,其中3例患者联合行内直肌加强手术.手术成功的定义为采用Krimsky法或Hirschberg法(角膜映光法)评估,原在位斜视度数在104以内.术后随访6~12个月,对比手术前后斜视度数、眼球运动功能、等效球镜度数、眼球旋转度数变化.结果 纳入8例(9只眼)患者,女性2例,男性6例;年龄范围为1~60岁.随访期末,7例(7只眼)患者术后斜视度数在104以内,1例(2只眼)患者欠矫.8例(9只眼)患者斜视度数术前(-82.78△±13.94△)与术后(-6.224±8.8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效球镜度数术前[(-0.63±1.94)D]与术后[(-0.68±1.84)D]比较,旋转度数术前(3.96°±13.79°)与术后(6.47°±11.9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球内转功能术前[-5.0(-5.0,-4.0)级]与术后[-2.0(-3.5,-2.0)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眼球内转功能改善与联合行内直肌加强手术无关(r=-0.098,P>0.05),与术前水平斜视度数相关(r=0.777,P<0.05).所有患者在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视力损伤、眼压升高、视神经水肿或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外直肌劈开鼻侧移位术可有效矫正动眼神经麻痹所致大度数外斜视,并可明显改善眼球内转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斜视眼外科手术动眼肌动眼神经疾病回顾性研究

    关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投稿网址的声明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26页

    学龄期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IOL光学区Berger间隙植入术的疗效观察

    丁艺超江明明谢斐葭万晓梅...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学龄期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光学区Berger间隙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的学龄期儿童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进行最佳矫正远、中、近视力的检查,以及眼压、眼位、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采用光学质量分析系统获取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R)及客观散射指数(OSI)等客观视觉质量指标,检查立体视.所有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IOL光学区Berger间隙植入术.随访时检查视力、眼压、立体视、客观视觉质量、眼前节及眼底情况,采用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判断有无黄斑水肿及其他眼底异常.结果 共纳入43例(86只眼)白内障患者,年龄为(9.4±3.0)岁.其中81只眼完成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IOL光学区Berger间隙植入术.随访时间为(20.6±13.1)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术眼视轴区保持透明.5只眼术后因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的不良反应出现短暂性高眼压(25-30 mmHg,1 mmHg=0.133 kPa),高眼压多在术后1周内发生,术后2周内可药物控制降至正常范围.随访期间未发生虹膜后粘连、继发性青光眼、IOL移位、IOL色素沉积、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玻璃体前界膜的增生、囊袋收缩增生等并发症.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最小分辨角的对数)分别为0.74±0.56和0.0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7只眼(95.06%)最佳矫正远视力≥20/40,73只眼(90.12%)最佳矫正远视力≥20/29.术后脱镜率为77.8%(63/81),其余患者只需配戴1副眼镜用于矫正预留或残留的屈光不正.术后共5例(11.6%)出现近视漂移.术后MTF cut-off和SR升高,OSI下降(均P<0.001);立体视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多焦点IOL光学区Berger间隙植入术未见明显的并发症,能有效改善学龄期白内障儿童的视功能,矫正远视力后无须视近眼镜.

    白内障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晶体植入,眼内视敏度儿童,学龄前

    本刊对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问题的声明

    《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部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