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季刊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鉴别诊断易损斑块的价值

    王林源熊鑫杨坤邓勇志...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鉴别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易损斑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接受CCTA检查的93例CAD患者资料,共95个非钙化斑块,其中包括43个易损斑块,52个稳定斑块。以8∶2的比例随机将数据划分为训练集(n=76)及测试集(n=19)。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系数法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回归选择最优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同时,根据临床资料建立临床模型。结合临床因素和Radscore,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最终筛选出13个具有非零系数的最优特征。结合Radscore和临床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1.000,0.922,敏感度为1.000,1.000,特异度为1.000,0.800,准确度为1.000,0.89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列线图比临床模型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结合临床因素和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像组学列线图能够准确、客观地鉴别诊断易损斑块,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可用于指导临床决策。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影像组学列线图诊断,鉴别

    基于深度学习构建结直肠息肉诊断自动分类模型

    陈健张子豪卢勇达夏开建...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结直肠息肉诊断自动分类模型的构建。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苏州市3个内镜中心的不同图像增强内镜(IEE)技术下的结肠镜图像957张(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537张,常熟市中医院359张,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1张),依据病理结果分为正常组、增生性息肉组和腺瘤性息肉组。利用DenseNet-121、EfficientNet、resnet101和resnet50 4种卷积神经网络(CNN)框架,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并评估其与经验不同的内镜医师的准确率、召回率、精确度、F1值和读片时间。结果:EfficientNet在4个模型中最为优越,准确率0.961,召回率0.968,精确度0.959,F1值0.962,在读图用时方面,所有模型完成图像自动诊断任务的平均时间为(4.08±0.63)s,远快于内镜医师所需的平均时间[(291.10±17.6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2,P<0.01)。将EfficientNet预训练模型经迁移学习后的模型命名为"EffiPolyNet",其在腺瘤性息肉上有少量误分类,但准确率达0.90,AUC为0.98。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SNE)可视化揭示了腺瘤性和增生性息肉间部分语义特征重叠,解释了模型的误分类。利用梯度加权分类激活映射(Grad-CAM)和沙普利可加性解释(SHAP),揭示了模型决策中的关键图像区域和特征的相对重要性。结论:EffiPolypNet模型在多种IEE技术的结直肠息肉性质分类中表现出色,为结肠镜光学诊断提供了高效且可靠的支持。

    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息肉消化内镜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

    高血压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清钾及低钾血症与心电图左心室肥大的关系

    王梦卉王梦茹骆秦朱晴...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高血压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中明确血清钾、低钾血症与心电图左心室肥大(ECG-LV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规范进行PA筛查并完善血钾、心电图检查的1 107例高血压患者,确诊PA患者17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或PA患者血清钾、低钾血症与ECG-LVH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钾或低钾血症筛查ECG-LVH风险的准确性。结果:在高血压患者中血清钾(OR=0.482,P=0.033)、低钾血症(OR=1.819,P=0.033)独立于血压、肾素活性、醛固酮/肾素等指标与ECG-LVH相关;在PA患者中,血清钾(OR=0.070,P=0.004)、低钾血症(OR=6.472,P=0.007)独立于收缩压与ECG-LVH相关。血清钾筛查高血压或PA患者ECG-LVH的AUC为0.607及0.784,PA患者血钾<3.28 mmol/L时,筛查ECG-LVH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1.4%及89.6%。结论:高血压或PA患者,血清钾、低钾血症与ECG-LVH独立相关;特别在PA患者中,低钾血症与心肌肥厚有关。

    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肥大,左心室低钾血症心电描记术

    胶原在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中的研究进展

    姜晓宇付迪陈雪英申程...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胶原是构成心肌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维持心脏结构和心肌细胞功能的完整性,并在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变化和心脏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此探讨胶原蛋白成分在心肌梗死后承担的功能十分必要。心肌胶原受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神经内分泌以及多种调控分子影响,不同类型胶原在心脏中承担着不同的作用以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在心肌梗死后大部分心肌胶原表达升高,也有部分胶原,比如Ⅴ型胶原因消耗比例下降,进而导致瘢痕面积增大,因此,适合的胶原比例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前提。笔者就心肌胶原的功能、心肌梗死后心肌胶原的变化、调控心肌胶原变化的机制以及对心肌胶原可产生影响的药物研究进行综述。

    胶原心肌梗死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信号通路

    痛风患者第一跖趾关节超声征象与临床疼痛的相关性分析

    杜梅霞闫萌萌肖丽珊张芳芳...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征象评估痛风患者第一跖趾关节临床疼痛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痛风科就诊的109例痛风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分为4组:无疼痛组(n=25)、轻度疼痛组(n=25)、中度疼痛组(n=31)、重度疼痛组(n=28)。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多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疼痛程度与超声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ICC组内相关系数进行医师间超声图像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分析。结果:109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4.62±14.91)岁。4组患者之间临床分期(χ2=76.31,P<0.01)、痛风石检出例数(χ2=14.39,P<0.01)、痛风石数量(H=55.39,P<0.01)、滑膜内血流信号评分(H=15.49,P<0.01)、痛风石内血流信号评分(H=11.26,P<0.05)、超声血流总分(H=20.6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滑膜血流信号(r=0.30,P<0.01)、痛风石内血流信号(r=0.35,P<0.01)、超声血流总分(r=0.43,P<0.01)均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客观地评估痛风患者的疼痛,滑膜及痛风石内血流信号与患者的疼痛程度密切相关,在超声报告中提示血流信号分级对痛风患者的精准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痛风疼痛二维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第一跖趾关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孟丽君宋芹邵莉李健...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121例活动期SLE患者,根据有无肺动脉高压分为PH组(n=57)与无PH组(n=64),检测并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与SLE患者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SLE发生PH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SLE患者PH的预测价值。结果:PH组与无PH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H组CD3+T淋巴细胞水平[79.88(71.31,86.60)%]、CD8+T淋巴细胞水平[44.61(32.02,59.61)%]高于无PH组CD3+T淋巴细胞水平[75.24(66.19,81.60)%]、CD8+T淋巴细胞水平[33.17(26.57,40.42)%],PH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31.33(21.25,41.50)%]、CD4+/CD8+[0.67(0.45,1.17)]低于无PH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40.03(29.95,51.26)%]、CD4+/CD8+比值[1.25(0.84,1.6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3.73,3.15,4.03;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肺动脉收缩压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r=-0.297)、CD4+/CD8+(r=-0.357)呈负相关(均P<0.05),与CD8+T淋巴细胞水平(r=0.316)呈正相关(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8+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OR=1.108,P<0.01)是发生PH的危险因素,CD4+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OR=0.092,P<0.01)是发生PH的保护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以及联合检测预测SLE合并PH的AUC分别为0.605、0.666、0.697、0.713、0.794,均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均P<0.05),其中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单项。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与SLE合并PH相关,其对于病情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对临床诊治和疾病预后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动脉高压T淋巴细胞亚群疾病相关性预测价值

    鲁西南地区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吴敬芳谭清实郗夏颖樊节敏...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鲁西南地区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发生重症RSV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252例RSV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肺炎组(n=168)及重症肺炎组(n=84),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重症RSV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男童156例(61.90%),女童96例(38.10%),男女比1.63∶1。RSV感染率较高的3个年龄组分别为年龄≤3个月(60.32%,152/252)、3~6个月(21.83%,55/252)、6月~1岁(7.94%,20/252)。接触呼吸道感染人群(看护人/共同居住者患呼吸道感染)后发病患者146例(57.94%);有基础疾病患者38例(15.08%)。重症RSV肺炎组与轻症RSV肺炎组在贫血(19.05%,10.12%)、发热(55.95%,29.76%)、喘息(57.14%,39.88%)、有基础疾病(28.57%,8.33%)方面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16.23,6.73,17.91;均P<0.05)。重症RSV肺炎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8.86±3.71)d,(7.67±1.95)d],治疗上需要氧疗(65.48%,14.29%)、静注人免疫球蛋白(38.10%,5.95%)、糖皮质激素(38.10%,25.00%)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χ2=68.19,41.66,4.63;均P<0.05)。重症RSV肺炎组患者白细胞数[(8.66±3.58)×109/L]、C反应蛋白[1.16(0.25,12.19)mg/L]、乳酸脱氢酶[(353.09±113.89)U/L]、α-羟丁酸脱氢酶[(272.80±89.65)U/L]较轻症RSV肺炎组[(7.86±2.40)×109/L,0.57(0.26,2.35)mg/L,(288.29±73.13)U/L,(223.02±49.39)U/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Z=2.22,t=5.40,5.60;均P<0.05)。将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发热、喘息、存在基础疾病、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是发生重症RSV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019,2.564,4.275,2.348;均P<0.05)。结论:RSV肺炎可发生在所有年龄组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婴儿多见。存在基础疾病、发热、喘息、乳酸脱氢酶升高是发展成重症RSV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重症肺炎危险因素

    乙酰胆碱受体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T细胞亚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计超向群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乙酰胆碱受体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T细胞亚群CD3+、CD25+Foxp3+T细胞、CD11b和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50只(6周),完全数字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ARDS组(A组)、ARDS+断离颈部两侧迷走神经组(D组)、ARDS+断离颈部两侧迷走神经给予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组(A+J组),每组各10只正常饲养。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右肺结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CD11b、CD3+、CD25+Foxp3+T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左肺组织IL-1β 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N组和NS组小鼠右肺HE染色显示结构正常,而A组和D组小鼠肺间质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肺泡结构破坏明显,肺泡腔融合。A+J组小鼠肺泡结构较完整、有少许破损、肺泡腔存在。A组和D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D11b、CD3+、CD25+Foxp3+T细胞百分比高于其他3组,A+J组CD11b(10.77±2.41)、CD3+(5.94±0.27)、CD25+ Foxp3+T(5.00±1.15)细胞百分比分别与D组(15.32±1.56,9.78±0.88,9.84±1.11)、A组(13.49±2.06,8.55±1.07,8.98±0.91)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2.61,2.87,3.87,2.54,2.53;均P<0.05)。A+J组小鼠左肺IL-1β mRNA(198.98±54.05)和TNF-α mRNA(52.41±12.26)的表达分别与A组(384.26±69.03,96.84±20.02)和D组(397.26±64.31,99.45±18.34)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42,99.54,91.32,98.57,P<0.05)。结论: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的乙酰胆碱受体不仅抑制肺组织T淋巴细胞的释放,还可以抑制肺组织IL-1β 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以及CD11b的释放,从而抑制ARDS的炎症反应,减轻ARDS病理变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受体,胆碱能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早孕期羊膜带综合征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初桂芝王淑娟栾文杰郭桂敏...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早孕期羊膜带综合征(ABS)胎儿的产前超声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7日于莱州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行产前超声检查并经引产证实的1例13+6周ABS胎儿的产前超声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早孕期ABS超声表现为胎儿左上肢及双足活动受限,右上肢缺如,羊膜腔内探及多条纤细的线状羊膜带回声及与之相连的片状羊膜回声,羊膜带线状回声分别与左手指及双足趾末端相连。结论:掌握ABS的产前超声诊断学特征,可提高其产前早期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羊膜带综合征胎儿超声检查妊娠初期诊断

    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模式的体会与思考

    严锦阳谢天佑王一州冯慧敏...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培养中已开展多年,受到全国医学院校重视。PBL采取"圆桌会议"模式,就某一案例开展深入的讨论,既锻炼和提高了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处理临床问题及医患关系的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将多学科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培养了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但PBL模式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比如课程定位不高、评价体系不够量化、案例质量参差不齐等。笔者结合目前教学实际,分享师生的思考和建议。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学生,医科临床实践医学模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