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徐滨士

双月刊

1672-1497

xuebaozjb@163.com

010-66719164

100072

北京市丰台区杜家坎21号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4月,自1994年至今为季刊,从1998年底,刊号改为全国统一刊号。从2002年12月起,《学报》进一步扩大至国内外公开发行。2005年2月,《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被总参、总政批准为全军军事学重点建设学术期刊,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凡在重点建设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同等对待。《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以反映装甲兵装备工程技术、军事理论等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装甲车辆工程、兵器系统及运用工程、装备表面工程与材料、车辆电子控制工程、信息工程、坦克武器工程、指挥自动化工程、军事指挥与战场勤务、装备综合保障、车辆仿真工程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基础研究、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开设的栏目有:装备保障与管理、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车辆工程、电子工程与火力控制工程、装备再制造工程、基础理论与应用等栏目。期刊按国际标准编排,并印有英文版权页、目次和摘要等。《学报》曾先后获得总参第一届优秀期刊奖、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三等奖、北京市高校系统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一等奖。1998年学报取得国内统一刊号,发行范围进一步扩大。从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到各军兵种,从院校到科研院所以及全国各大图书馆都有订阅或赠阅。几年间,先后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等国内外知名期刊源与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逐年有所提高。《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主编为徐滨士教授。徐滨士教授现任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军衔,同时兼任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国家产学研设备工程开发推广中心主任、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徐教授长期从事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研究,是我国表面工程学科和再制造工程学科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1996年获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2004年6月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2004年10月在第十四届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大会上获得了“最高学术成就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坦克驾驶协同动作模式表示与匹配方法

    刘义乐刘峻岩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驾驶训练中要求驾驶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次数规定动作的自动考核需求,基于驾驶教练车存储的驾驶动作数据,提出了单一驾驶动作模式和协同驾驶动作模式的概念,设计了采用字符和字串分别表示2种动作模式的编码方法,并借鉴成熟的模式匹配算法完成了驾驶协同动作的正确完成次数统计,实现了基础驾驶动作的数字化考核.

    坦克驾驶协同动作模式匹配训练考核

    基于WorkBench的车辆差速器非圆锥齿轮副静态与模态特性分析

    樊智涛贾巨民王亮陶泽南...
    68-7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证明课题组研制的变传动比限滑差速器非圆齿轮副的结构性能,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差速器主要承载件进行静力学与模态分析,得到其应力、变形云图和齿轮副前6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并对差速器进行台架试验,计算得到其锁紧系数值.结果 表明:在齿轮副材料选用20CrMnTi的情况下,仿真和试验过程中的等效应力和最大变形值能够满足静力学要求,一阶固有频率远大于齿轮副工作频率,无共振现象发生.

    差速器非圆锥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变传动比

    面向多目标的弹药毁伤试验信息获取M策略研究

    史宪铭赵汝东尤志峰姜广胜...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评估弹药对目标的毁伤能力,结合可靠性截尾试验的统计分析原理,提出了间隔M发进行一次弹药毁伤试验信息获取的M策略,并通过构建试验精度高、时间短、成本小等多目标建立了基于M策略的弹药毁伤试验信息获取优化模型,采用理想点法对多目标进行综合权衡,给出了搜索求解算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弹药毁伤试验信息获取多目标优化理想点法M策略

    基于链路随机打击的后勤保障网络毁伤过程研究

    邓群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ER (Erd(o)s-Rényi)网络与WS(Watts-Strogtz)网络为例,对链路随机打击下后勤保障网络的毁伤过程进行了仿真与论述.通过分析仿真结果,提出后勤保障网络在毁伤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修复速率下的毁伤过程存在明显的阶跃现象,并且阶跃点的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幂次规律.尝试以新的视角探索后勤保障网络毁伤过程蕴含的动力学特征,对于提高战时后勤保障网络的战场生存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后勤保障复杂网络系统动力学毁伤过程抗毁性

    改进YOLOv3模型对航拍汽车的目标检测

    谢晓竹薛帅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人机航拍汽车作为待检测目标时,现有的检测方法容易出现误检、漏检、定位不准,检测精度和速度难以同时提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模型YOLOv3的改进模型ZQ-YoloNet.通过实验分析,证明该方法在检测无人机航拍汽车时具有良好的效果,精准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了97.73%和78.25%,对1 280×720像素mp4格式视频检测时速度不低于40帧/s.能够满足实时检测的要求.

    无人机航拍汽车目标检测YOLOv3模型

    基于LSTM模型的卫星电源系统异常检测方法

    李卉何晶程富强王晓薇...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卫星电源系统在轨运行状态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Short Term Memory,LSTM)模型的卫星电源系统参数异常检测方法.在利用LSTM模型对卫星电源系统参数进行预测的基础上,以预测参数数据与实际参数数据差的绝对值最小为目标对模型进行训练,采用模型预测的参数时间序列与模型训练误差生成的动态检测门对实时参数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卫星电源系统的异常检测.通过对实际在轨某卫星电源系统参数遥测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对卫星电源系统进行异常检测.

    卫星电源LSTM模型异常检测动态特性

    多天线物理层网络编码的中断概率分析

    王长龙袁全盛胡永江李永科...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同衰落环境下多天线物理层网络编码的中断概率问题,假设发射端未知信道状态信息,通过反演定理推导出系统中各个节点处不同传输速率阈值的中断概率闭合表达式.根据衰落信道矩阵特征值分布特性,利用给出的中断概率闭式解可准确求出系统中断概率.对瑞利(Rayleigh)衰落以及莱斯(Ricean)衰落环境下的系统中断性能进行了蒙特卡罗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准确性以及不同衰落环境下的适用性,提供了系统发射功率优化的依据,为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分配系统资源奠定了基础.

    物理层网络编码MIMO中断概率衰落信道

    基于融合先验信息的仿真交互可信度评估方法

    王玉龙董志明彭文成王晓方...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互行为可信是分布式LVC (Live Virtual and Constructive)仿真系统可靠运行和正确推进的基础.针对交互行为可信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贝叶斯框架下的基于融合先验信息的仿真交互可信度模型.明确了交互一致和交互可信度的基本概念,构建了交互可信判断模型;通过引入继承因子,确定不同信息的可利用程度,对分布式LVC训练仿真系统的历史信息和专家经验等先验信息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时交互信息测试和交互可信判断,运用贝叶斯方法得到交互可信度的后验估计.该方法可以较低的系统负载,来保证实时可靠地监测交互可信度,为分布式LVC训练仿真系统可信度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用有效的方法.

    交互可信度融合先验信息继承因子贝叶斯估计

    基于本体的装备质量监督信息共享与应用系统框架

    李泽西孟晨王成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本体技术引入装备质量监督领域,设计了基于本体的装备质量监督信息共享与应用系统框架;详细阐述了系统框架的基本结构及关键技术;并从装备质量监督信息处理程序出发,分析了系统框架的优越性.装备质量监督信息共享与应用系统框架设计为系统实现奠定了基础,也为装备质量监督信息共享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装备质量监督信息共享信息应用系统框架

    基于GM(1,N)模型群的装备维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柯宏发马超王乃超孙云辉...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小样本下多维修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问题,建立了装备多维修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GM(1,N)模型群,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分析了装备维修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最后选择4个装备维修性特征及相关的4个影响因素建立了GM(1,N)模型群,并进行了不同层次主次关系的实例分析.结果 表明:所建立的装备多维修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GM(1,N)模型群是有效可行的,可为提升装备维修性设计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装备维修性小样本GM(1,N)模型群主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