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股骨颈骨折术后感染的炎症指标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郑小苹李阳明
    1900-1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股骨颈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的炎症指标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 719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有无术后感染分为 695 例无术后感染组及 24 例术后感染组.检测患者术后 3天的炎症指标水平,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股骨颈骨折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无术后感染组及 24 例术后感染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介素-6 及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两组年龄、糖尿病史、贫血史、低蛋白血症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留置导尿管、异体输血对比有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留置导尿管均是股骨颈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股骨颈骨折术后感染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介素-6 及降钙素原水平高于无术后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显著上升,且和多种危险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针对性干预.

    股骨颈骨折术后感染炎症指标危险因素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早期颅骨修补的疗效研究

    楼洁坡潘金龙
    1903-19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疗效及脑氧代谢变化.方法 收集 2019 年 2 月至 2024 年 1 月于本院行DC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共 56 例,分为研究组(DC手术后 1~3 月行颅骨修补术)29 例和对照组(DC手术后 4~6 月行颅骨修补术)27 例,分析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脑氧代谢指标和修补治疗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两组术前NIHSS、BI、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氧摄取率(CEO2)及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月,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BI显著上升,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5d,两组NSE显著下降,CEO2、SvO2 显著上升,研究组NSE低于对照组,CEO2、SvO2 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3 月,研究组的预后良好率及GO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BI患者DC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修复神经功能、缓解局部炎性应激反应并且维持脑氧代谢平衡,为STBI患者DC术后施行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进一步提供了依据.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颅骨修补预后脑氧代谢

    FIB、PLR、CEA对老年结直肠癌预测作用研究

    王劲松于红静何秀梅
    1906-1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FIB、CEA和PLR的指标水平对老年结直肠癌的预测作用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共 116 例,将此 116 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的老年腺瘤性息肉患者 90 例,并设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的FIB、PLR和CEA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的A组、B组、C组、D组的FIB、CEA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观察组中的B组比较,观察组中的C组的PLR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Ⅱ期、Ⅲ期、Ⅳ期组的CEA、FIB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Ⅱ期、Ⅳ期组PL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Ⅰ期组比较,观察Ⅱ组、Ⅲ期、Ⅳ期组的FIB、CE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神经侵犯比例和淋巴结转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CEA表达组和低CEA表达组的肿瘤浸润深度、血管、神经侵犯比例和淋巴结转移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EA、PLR和FIB的联合应用检测有助于提高老年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检出,上述指标的水平异常有助于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对预后具有评估及预测价值.

    结直肠癌癌胚抗原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外周血纤维蛋白原预测作用

    内扎外切弧形缝合联合肛门切扩术治疗嵌顿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方理建毛肖瑜
    1909-1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内扎外切弧形缝合联合肛门切扩术治疗嵌顿环状混合痔效果及对炎症、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嵌顿环状混合痔患者 116 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8 例)采用外剥内扎术,观察组(58 例)采用内扎外切弧形缝合联合肛门切扩术.比较 2 组围术期指标、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肛肠动力学(直肠耐受量、直肠感觉阀、直肠-肛管压力)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3.20±1.78 d)短于对照组(18.92±2.04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75±0.68 分)低于对照组(3.14±0.74 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 3d血清IL-6、IL-12、TNF-α[(36.78±7.23 pg/mL)(244.92±32.41 pg/mL)(44.38±7.14 pg/mL)]均低于对照组[(43.54±8.46 pg/mL)、(278.84±38.67 pg/mL)、(50.70±8.62 pg/mL)],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狭窄、肛门水肿发生率(3.45%、6.90%)低于对照组(15.52%、25.86%),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 3 个月观察组直肠感觉阀、直肠耐受量[(13.26±3.12 mL)、(5.07±0.74 mL)]高于对照组[(10.78±2.45 mL)、(4.25±0.65 mL)],直肠-肛管压力差(8.41±1.32 mmHg)低于对照组(9.86±1.69 mmHg),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扎外切弧形缝合联合肛门切扩术治疗嵌顿环状混合痔并发症较少,炎症刺激较轻,恢复较快,可作为临床治疗嵌顿环状混合痔优选术式.

    嵌顿环状混合痔肛门切扩术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外剥内扎术创面愈合

    超声引导下子宫切口妊娠硬化联合清宫术治疗CSP患者的临床效果

    袁玉婷汪益奇谷云霞
    1912-1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子宫切口妊娠硬化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5 月至 2023年 11 月本院收治的 110 例CSP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 55 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联合清宫术,观察组 55 例行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联合清宫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β-HCG恢复正常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更短(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观察组更多(P<0.05);两组术前LH、FSH、E2、AMH各卵巢功能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 6 个月卵巢功能指标相比,观察组LH、FSH、AMH水平更低、E2 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45%,较对照组 20.00%低(P<0.05).结论 对CSP患者而言,应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联合清宫术效果满意,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且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临床借鉴价值.

    超声引导聚桂醇子宫切口妊娠硬化清宫术子宫瘢痕妊娠

    通过腔内ECG定位输液港导管位置的临床研究

    倪小锋张明宋建文
    1915-1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术中减少X线的运用探讨输液港植入中运用腔内心电图(intracavitary electrocardiogram,ECG)定位导管尖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 纳入 2021 年 8 月至 2022 年 9 月共 96 例行输液港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时间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运用ECG定位导管尖端位置,B组采用传统体表测量法预估导管置管深度,术中再用X线调整并确定导管尖端位置.记录两组首次操作时导管尖端最佳位置的比例、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使用次数,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短期内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颈内穿刺均一次性成功,A组较B组首次导管尖端最佳位置率更高(P<0.05),手术时间A组较B组更短(P<0.05),术中X线使用次数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短期随访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术中ECG定位导管尖端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明显减少术中患者X线暴露,是一项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临床技术.

    腔内心电图定位输液港超声引导X线透视,尖端定位

    颈脊髓损伤患者吞咽障碍与MRI椎体前高信号相关性研究

    褚云董鸿锋翁伟
    1918-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颈脊髓损伤患者吞咽障碍与磁共振(MRI)椎体前高信号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4 年 1月就诊于本院的 48 例颈脊髓损伤患者,依据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将其分为吞咽障碍组和无吞咽障碍组,在MRI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上测定颈椎椎体前高信号的面积(A)和宽度(W),并评估其与吞咽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用于确定预测吞咽障碍的阳性判断值.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72.6 岁,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 27.1%.两组在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RSST异常和A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出现吞咽障碍组相比,吞咽障碍组A更高(377.5 mm2 vs.123.9 mm2,P<0.001).但两组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显示预测吞咽障碍A的阳性判断值为 198.5 mm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3.5%和 66.4%,曲线下面积为 0.894(P=0.013).结论 MRI测得的椎体前高信号与颈脊髓损伤患者吞咽障碍存在显著相关性,可有效预测颈脊髓损伤患者吞咽障碍.

    颈脊髓损伤吞咽功能障碍MRI椎体前高信号

    非平行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王周王飞雄
    1921-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 4 枚非平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月本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 62 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将 62 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 32 例行 4 枚非平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0 例行倒"品"字型 3 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按照Garden分型将观察组分为A组(非移位型,16 例),B组(移位型,16 例),对照组分为C组(非移位型,14 例),D组(移位型,16 例).结果 A组患者术后 12 个月的股骨颈缩短长度、内固定失败率均明显小于C组患者(P>0.05);B组患者术后 12 个月的股骨颈缩短长度、内固定失败率均明显小于D组患者,术后 12 个月的Harris评分明显大于D组患者(P<0.05).结论 4 枚非平行空心钉内固定和倒"品"字型 3 枚空心钉内固定均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对于移位型股骨颈骨折,4 枚非平行空心钉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缩短长度更小,内固定失败率更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可作为临床参考选择应用.

    老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疗效

    经皮椎间孔镜下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探讨

    章允志张向荣崔荣波庞卫祥...
    1924-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 2022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2 月收治的LDH患者 88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PELD治疗的 44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小切口手术的 44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椎间盘切除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 75.0%比较显著提高(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术后VAS评分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腰椎功能方面,两张术后JOA评分显著提高,ODI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术后JOA评分提高程度、ODI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5%与对照组 20.5%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LDH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PELD治疗能够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手术创伤小,可降低患者疼痛,对腰椎功能进行改善,且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后期康复.

    经皮椎间孔镜下PELD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

    腹腔镜不同入路对RP老年患者疗效对比分析

    徐伟蒋孝梅汤亮
    1927-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采用不同入路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勃起功能和尿控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5 月至 2024 年 1 月期间 102 例在本院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8 例)和观察组(54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侧方精囊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膀胱前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完全尿控情况、尿控功能、勃起功能、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国际前列腺状况评分、PVR水平更低,Qmax水平、勃起功能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完全控尿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疗效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膀胱前入路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尿控恢复情况和术后勃起功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侧方精囊入路腹腔镜下膀胱前入路前列腺癌根治术尿控恢复术后勃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