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44例临床体会

    江德军余春曾雪云
    1958-1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术后粘连性肠梗阻(AIO)患者经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6 月收治的 44 例术后AI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治疗情况,术后 1 天应激反应指标(降钙素原、皮质醇、C反应蛋白),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本研究 44 例患者有 2 例中转开腹完成手术,其余 42 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松解术,手术时间(67.90±7.32)min,术中出血量(75.83±8.92)mL,下床活动时间(23.02±2.71)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11±0.37)d,术后有 5 例患者接受术后镇痛,住院时间(4.85±0.63)d.术后 1d,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后有 1 例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 2.27%.44例患者均得到 12 个月随访,均无患者发生复发.结论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后AIO的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手术创伤和应激反应小,安全性高.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松解术腹腔镜

    CTA联合结肠三维成像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

    蔡驹强盛瑜烈
    1961-1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CTA联合结肠三维成像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自 2019 年 8 月至 2024 年3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72 例结肠癌患者.患者根据术前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6 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前接受行常规腹部增强CT检查;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接受腹部CT血管造影(CTA)及结肠三维成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两种术前影像学检查的准确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腹腔总引流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侵犯范围符合率和切除范围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采用腹部CTA及结肠三维成像作为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能有助于提供更准确的手术规划信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

    结肠三维成像CT血管造影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MRI评估骨质疏松与非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价值

    石益峰
    1964-1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评估骨质疏松与非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 选择 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2月医院收治的 100 例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 37 例和非骨质疏松组 63 例,均接受MRI检查,观察其影像特征,明确MRI评估价值.结果 骨质疏松组患者MRI特征中STIR序列与非骨质疏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T2WI序列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较非骨质疏松组患者脊髓损伤发生率更高(P<0.05).骨质疏松组双侧椎旁肌横截面积、腰椎肌肉程度、脂肪变性比例值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结论 MRI诊断中可见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STIR序列以高信号为主,非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多表现为混杂信号,且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更容易累及脊髓,MRI可根据该类差异对腰椎骨折进行准确评估,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磁共振成像骨质疏松腰椎骨折影像特征

    CT测量的髋关节形态参数与髋臼后壁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应金龙程雪菲
    1967-1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CT测量的髋关节形态参数与髋臼后壁(PW)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4 年 3 月就诊于本院诊断为髋臼骨折的 86 例患者.评估所有患者CT数据,并测定髋臼指数(AI)、夏普角、髋臼深宽比(AD/WR)、中心边缘角(CEA)、头颈偏移比(HNOR)、髋臼头指数(AHI)、髋臼前扇形角(AASA)、髋臼后扇形角(PASA)和髋臼后倾角(AVA)等髋关节形态特征参数.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CT测定髋关节形态特征参数与髋臼后壁骨折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86 例患者,其中髋臼PW骨折患者 22 例(病例组),其他骨折患者 64 例(对照组).研究人群主要为男性,平均年龄 54.5±14.6 岁.两组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的主要损伤机制是交通事故,对照组主要的损伤机制是高处坠落.髋臼PW骨折相关的潜在危险因素的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损伤机制(P=0.001)和AD/WR(P=0.021)与PW骨折显著相关.进一步与髋臼PW骨折相关的潜在危险因素的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损伤机制(P=0.011),髋臼指数(B=0.320;Exp(B)=1.377;P=0.017)和髋臼深宽比(B=33.047;Exp(B)=2.250×1014;P=0.028)是PW骨折的显著相关因素.结论 CT测定的髋关节形态参数AI和AD/WR与髋臼PW骨折显著相关.

    髋关节髋臼后壁骨折髋臼指数

    腹横肌平面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汪茶青张兆辉
    1971-1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患者共 102 例,研究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 102 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1 例,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全身麻醉,对照组 51 例行全身麻醉.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应用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T0 时FEV1、FVC、PEFR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T1、T2 及T3 的FEV1、FVC、PEFR指标水平均略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 48h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19.61%)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39.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腹直肌鞘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术中、术后麻醉及镇痛效果更佳,阿片类药物应用量更少,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好,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十二指肠切除术,腹横肌平面腹直肌鞘阻滞麻醉

    超声剪切波成像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评估中的价值

    王鲸王浩强
    1974-1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剪切波成像(SWE)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收治的 76 例DVT患者,根据发病时间、超声结果为依据进行分组,分为急性组(39 例)、亚急性组(21 例)、慢性组(16 例),所有患者均行SWE技术测定杨氏模量值,分析SWE对DVT的评估价值.结果 3 组杨氏模量值组间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期组Max、Min、Mean、SD值均较亚急性期组、慢性期组低(P<0.05);超声剪切波检出DVT 71 例,其中 70 例确诊,诊断准确率为 92.11%(70/76).结论 SWE技术可对不同分期DVT杨氏模量值进行检测,在评估DVT病情中具有一定价值,可为临床后续制定诊治方案提供参考价值,值得应用.

    超声剪切波成像下肢深静脉血栓分期杨氏模量值评估价值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不同入路神经阻滞在尺桡骨骨折术中的应用

    胡博袁力勇
    1977-1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不同入路神经阻滞在尺桡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1 月在本院接受尺桡骨骨折手术治疗的 94 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并按照入路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47 例,臂丛肌间沟入路+肋锁间隙入路)与观察组(47 例,臂丛肌间沟入路+臂丛腋路),比较两组麻醉操作、起效及维持时间,神经束感觉与运动阻滞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观察组麻醉操作及起效时间更短,麻醉维持时间更长,对比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麻醉药物注射 5 min、10 min及 20 min时神经束感觉及运动阻滞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 5 min与 10 min两组对比P<0.05;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比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臂丛肌间沟入路+臂丛腋路神经阻滞,能显著缩短尺桡骨骨折术麻醉起效时间,延长维持时间,并提高麻醉成功率,以及减少并发症,相较于臂丛肌间沟入路+肋锁间隙入路神经阻滞更具显著临床优势.

    尺桡骨骨折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神经阻滞

    传统小儿包皮手术中应用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潘郑斌傅青鹤陈皆锋丁洁岚...
    1980-1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全麻联合骶管阻滞与全麻联合阴茎背神经阻滞在传统小儿包皮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2023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包皮环切术治疗的 126 例患儿,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63 例,对照组采用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CB),研究组采用全麻联合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DPNB).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开始前、麻醉开始后 5 分钟、麻醉结束时的心率、呼吸频率,术后恢复情况[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要求镇痛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出麻醉恢复室及术后 4h的婴幼儿疼痛评分表(FLACC)],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呼吸频率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出麻醉恢复室的FLACC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晚于对照组,术后 4h的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下肢运动阻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尿潴留、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联合CB、全麻联合DNPB用于传统小儿包皮环切手术的麻醉效果相似,但全麻联合DNPB的安全性更高,术后镇痛时间更长,能够避免术后发生下肢运动阻滞.

    儿童包皮手术骶管阻滞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方式

    MSCT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诊断及术后评估中的作用

    唐哲臻陈本宝
    1983-1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多参数检测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诊断及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2022 年 5 月至 2024 年 5 月期间 88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VN,将患者分为AVN组、非AVN组.比较不同Garden分型以及AVN组、非AVN组患者的MSCT定量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AVN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SCT检测参数对术后AVN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前Garden分型Ⅲ/Ⅳ型的患者股骨颈区最小横截面积(CSA)小于Ⅰ/Ⅱ型(P<0.05),股骨头小凹最低点移位、股骨头中心移位大于Ⅰ/Ⅱ型(P<0.05);AVN组与非AVN组性别、年龄、骨折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Garden分型及CSA、股骨头小凹最低点移位、股骨头中心移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Garden分型、CSA、小凹最低点移位、中心移位均为术后AVN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SA、小凹最低点移位、中心移位预测术后AVN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46.51 mm2、5.75 mm、4.45 mm,对应的AUC分别为 0.886、0.810、0.758,联合检测AUC为 0.94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94.10%、80.30%.结论 MSCT多参数检测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诊断及术后AVN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CSA、小凹最低点移位和中心移位为AVN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多层螺旋CT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76例基底节出血偏瘫患者手术效果分析

    李玉莲潘云峰
    1987-1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基底节出血偏瘫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 例基底节脑出血偏瘫患者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相较于术前,76 例基底节脑出血偏瘫患者术后血肿体积较术前明显下降、GCS评分及NHIS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偏瘫肌力Ⅳ~Ⅴ级占比在术后 30d时达到了 44.74%,同时评估为预后良好患者有 50 例,预后不良仅 26 例.结论 本组手术有效的清除了血肿、术后GCS评分、NHISS评分及偏瘫肌力均有所改善,是基底节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基底节出血偏瘫血肿体积偏瘫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