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髂腰肌平面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应用效果

    屈婷婷徐松翠王大伟王宏伟...
    2355-2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髂腰肌平面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阻滞方案划分为观察组(髂腰肌平面阻滞)和对照组(股神经阻滞)各51例,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1天、2天及3天的QoR-15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和24 h MMT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及24 h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穿刺部位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髂腰肌平面阻滞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中效果显著,其可通过改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康复效率.

    髋关节置换术髂腰肌平面阻滞股神经阻滞

    磁共振测量评估椎旁肌肉和脂肪浸润对腰椎椎间融合术结局的影响

    杨惠丽邓冬平朱新红
    2358-2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磁共振测量的椎旁肌肉量(LM)和脂肪浸润(FI)与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腰椎椎间融合术的65例患者,术前通过腰椎磁共振成像测量LM和FI,收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等临床数据以及反映脊柱排列的放射学数据,并分析LM和FI与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临床及放射学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LM与年龄呈反比,FI与年龄成正比,且女性和骨密度T评分较低的患者中FI程度更重.与低LM组相比,高LM组的腰部VAS评分改善显著.各组下肢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LM组术后ODI的改善比中等LM组更显著.重度FI组术后ODI改善更显著,而较轻FI组术后矢状面平衡改善更显著.结论 高LM和轻度FI的患者在腰椎融合术后具有更佳的临床和放射学结局.因此,在计划腰椎间融合术时,应充分评估椎旁肌的状况.

    磁共振椎旁肌肉脂肪浸润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CT、1.5T磁共振成像在低位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价值

    陈蓓蓓
    2362-2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低位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CT、1.5 T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差异.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疑似低位腰椎间盘突出102例,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1例,接受CT诊断;观察组患者51例,接受1.5 T磁共振成像诊断,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在该疾病诊断中的诊断效能、骨性结果参数、阳性征象检出率差异.结果 对照组阳性征象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受压、积气、钙化,对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椎间盘变性显示度较差,观察组阳性征象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椎间盘变性,对积气、钙化显示度较差.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观察组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积气、钙化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椎间盘变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神经根受压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低位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诊断效能中的准确度、敏感度为1.5 T磁共振成像更高,漏诊率为CT更高,在对积气、钙化等阳性征象检出率方面为CT更高,而在对椎间盘神经走向、脊髓变性等方面,1.5 T磁共振成像有更佳的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低位腰椎间盘突出CT1.5T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张可佳张瑞东高宝斌
    2365-2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全子宫切除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和对照组(单纯全麻)各35例,分析对比其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MA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时的MAP及H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静息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活动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可以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提供良好的疼痛管理,同时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未来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区域阻滞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郑春林明恕
    2368-2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在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6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的方式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情况、疼痛介质表达情况和术后VAS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补液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丙泊酚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T0时收缩压,舒张压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和T2时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HR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的PGE2和术前的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对照组的PGE2和SP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 h,12 h和24 h的V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能够减少丙泊酚的使用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减少疼痛介质的表达,减少术后的疼痛.

    超声引导颈丛神经阻滞甲状腺血流动力学疼痛

    基于磁共振IDEAL-IQ序列定量评估骨质疏松症及其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苏志链蔡步峰
    2371-2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磁共振IDEAL-IQ序列定量评估骨质疏松症及其与骨密度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同时行腰椎DXA和MRI IDEAL-IQ序列检查的患者180例,所有患者接受了腰部MRI和DXA检查.根据DXA获得的T评分,将患者分为骨质正常组(T值≥-1.0)60例、骨质减少组(T值为-1.0~-2.5)60例和骨质疏松组(T值≤-2.5)60例.计算椎体脂肪分数(FF),并评估不同分组FF的差异.结果 患者年龄为(58.24±5.68)岁,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骨质疏松组年龄较骨质正常和骨质减少组较高,BMI较低.骨质疏松组较骨质正常和骨质减少组FF较高但R2*较低.三组之间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4).Pearson检验显示椎体FF和T评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598,P<0.001),R2*与FF和T评分之间也存在弱相关性.R2*与FF均可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但诊断性能方面,R2*弱于FF.结论 磁共振IDEAL-IQ序列测得的FF和R2*可用于预测骨质疏松的发生.

    脂肪分数椎体骨质疏松症IDEAL-IQMRI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腰方肌区域神经阻滞妇科腔镜手术后疼痛管理的影响

    王敏陈琴
    2374-2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联合腰方肌区域神经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对认知功能的保护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86例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接受腰方肌区域神经阻滞,研究组43例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腰方肌区域神经阻滞.记录麻醉前5 min(T0)、麻醉10 min后(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5 min(T3)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和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术后认知功能变化(通过MMSE评分量表评估),并记录不良反应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T1、T2、T3时研究组患者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研究组患者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0、T1、T2、T3时SpO2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 h、12 h、24 h、48 h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P<0.05).两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比较(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腰方肌区域神经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保护认知功能,且对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积极作用.

    右美托咪定腰方肌区域神经阻滞妇腔镜手术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

    超声测量颈部中央淋巴结大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部中央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蒋泽栋张健瑀
    2377-2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超声测量的颈部中央淋巴结大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颈部中央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的132例PT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诊断是否发生CLNM分为转移组(65例)和未转移组(67),比较2组的超声特征.采用ROC曲线分析中央淋巴结大小对PTC中央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中的微钙化、囊性改变、长径与短径比值<2、低回声的患者占比以及中央淋巴结大小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诊断PTC中央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43.1%、特异度为80.6%、准确度为62.1%.;ROC曲线分析,中央淋巴结大小预测PTC中央淋巴结转移的AUC值为0.723,当其值>6.4 mm时,敏感度为51.4%、特异度为67.8%;在超声阳性患者中,中央淋巴结大小>6 mm的中央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达到100%.结论 超声测量的中央淋巴结大小对于PTC发生CLNM有着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在超声阳性的患者,中央淋巴结大小>6 mm的患者的转移风险显著增加.

    超声中央淋巴结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

    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麻醉临床效果分析

    桂华键蓝俊吴炤霖
    2380-2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麻醉(FICB)在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价值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整理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本院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FICB组和全麻组各51例.统计两组患者麻醉完成时间、手术时间;术后2 h、6 h、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1 d和3 d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麻醉完成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超声组在术后2 h、6 h镇痛效果优于全麻组(P<0.05);超声组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MMSE评分超声组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较小(P<0.05);超声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9/51);全麻组37.25%(19/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FICB安全有效,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相比较,术后早期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对于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半髋关节置换术超声引导髂筋膜阻滞效果

    CT测定胫骨粗隆扭转预测髌股关节不稳定的研究

    汪跃刘文华
    2383-2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CT测定的胫骨粗隆(TT)扭转参数预测髌股关节不稳定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接受髌股关节不稳定手术干预的患者(病例组)46例和无症状对照(对照组)46例,对比两组之间CT测定反映胫骨粗隆扭转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估评估参数的诊断性能,并计算比值比(OR).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显示,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距离(TT-TG)、TT扭转、TT旋转角和TTL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ICC>0.75).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TT-TG距离、TT扭转、TT旋转角和TTL偏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可得,TT扭转的AUC最大,为0.95(95%CI,0.91~0.98,P<0.001).阳性预测值为17.7°,敏感度0.87和特异度0.89(OR,55.2;95%CI,20.5~148.6;P<0.001).结论 CT测定的TT扭转参数可有效预测髌股关节不稳定.

    胫骨粗隆髌股关节不稳定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