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节镜辅助复位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温从游陈焕庆李阳明张高趣...
    66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复位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7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 92 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 46 例与对照组 46 例.观察组实施关节镜辅助复位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治疗,对两组围术期指标、康复效果、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N)、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Ⅱ型胶原C末端肽(CTX-Ⅱ)]及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在康复优良率方面,观察组 95.7%与对照组 73.9%比较显著提高(P<0.05);在围术期指标方面,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 3 个月,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术后 3 个月,观察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术后,观察组OCN、PI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CTX-Ⅰ、CTX-Ⅱ水平显著降低(P<0.05);术后随访 6 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髌骨骨折患者实施关节镜辅助复位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康复快,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等显著改善,疗效安全.

    关节镜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髌骨骨折疗效

    经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孙洪浪袁静
    670-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经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8 月至 2023 年 1 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 78 例跟骨骨折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经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和对照组(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每组各 39 例患者.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术前、术后 7d血清应激因子水平变化;术前、术后 6 个月足部视觉模拟评分(VAS)、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和影像学参数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7d时的Cor和E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对照组更显著(P<0.05).与术前的Bolher角、Gissane角、VAS评分和Marylan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时的Bolher角和Gissane角均显著扩大,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而Maryland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 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0.26%(P<0.05).结论 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SandersⅡ、Ⅲ型)比较,经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能够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小手术切口、降低术中失血量、减轻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势.

    经跗骨窦外侧L形入路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疗效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汪波澜王芬芬
    673-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内镜下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EMR)后发生延迟性出血(DPPB)的高危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于本院行EMR治疗的 207 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EMR术后 2 周内是否发生DPPB分为出血组(n=10,例)和未出血组(n=19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EMR术后发生DPPB的危险因素,绘制并计算ROC曲线,评估对结直肠息肉EMR术后发生DPPB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息肉大小、息肉部位、息肉形态、息肉病理、术中出血、既往伴有高血压、PLT、PT和INR等指标比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息肉患者EMR术后发生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息肉大小≥10 mm、既往合并高血压和术中出血;而PLT为保护性因素(P均<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项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34 高于各单项因素的息肉大小(0.802)、既往合并高血压(0.799)、术中出血(0.794)和PLT(0.834).结论 结直肠息肉患者EMR术后发生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息肉大小≥10 mm、既往合并高血压和术中出血;而PLT为保护性因素.多项指标的联合预测在术后DPPB的判断中更为有效.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延迟性出血高危因素

    球囊辅助复位联合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

    黄宁丁谷渊张智盛郭强...
    67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经膝关节前外侧微创小切口入路,使用球囊复位,人工骨植骨结合锁定解剖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技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 23 例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手术.透视下通过球囊膨胀复位,人工骨填充并夯实.最后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微创小切口入路,经皮插入锁定钢板整体固定.结果 随访 4~20 个月、平均 12.5 个月,按膝关节评分(HSS)评价手术效果,优良率为 82.6%.关节面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 此术式手术复位精准,内固定强度佳,手术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

    胫骨平台球囊复位筑基式复位微创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

    三步取石法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研究

    翁敏杰钱继仁俞虹
    679-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三步取石法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0 月至 2023 年 5 月本院收治 128 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用的手术方案不同,将其中 65 例采取三步取石法手术患者纳入三步法组,63 例采取常规输尿管镜碎石手术患者纳入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治疗效果(结石清除率、结石逃逸率);手术前后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感染、输尿管损伤、输尿管狭窄).结果 术中三步法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常规组;术后三步法组患者结石清除率高于常规组,结石逃逸率、VAS、hs-CRP、Cys-C水平、输尿管损伤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Hb水平相近(P>0.05).结论 三步取石法应用于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可显著提升结石清除率、避免结石逃逸,且操作定位精准度高,有助于降低出血及输尿管、肾脏损伤风险.

    镜下钬激光封堵导管网篮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碎石术

    经阴道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何叶张菁云陈枫
    682-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阴道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66 例确诊为良性子宫病变(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或子宫脱垂等)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3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经阴道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血红蛋白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在治疗良性子宫疾病时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照研究

    导致急诊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因素分析

    符明年肖辉谢晓冬
    685-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导致急诊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因素.方法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9 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共 153 例,依据其在院抢救期间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 127 例、死亡组 26 例.统计两组的一般资料并进行急诊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损伤部位累及颅脑、ISS较高、年龄较高、乳酸值较高、受伤至就诊时间较长均为影响急诊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急诊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损伤部位累及颅脑、ISS评分较高、年龄较高、乳酸值较高、受伤至就诊时间较长,临床据此构建相关预测模型预测价值较好,可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急诊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率.

    多发伤急诊院内死亡风险因素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氧疗治疗创伤后感染性创面的疗效研究

    吴志勇张妙冉涂旭辉包大禹...
    689-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氧疗治疗创伤后感染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 62 例外伤后感染性创面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划分为观察组(VSD+TOT)31 例和对照组(VSD)31 例,比较分析两组数据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5 d、10 d及 15d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1.35±0.21、2.68±0.37、3.98±0.34)均优于对照组(0.87±0.12、2.16±0.27、3.37±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5d和 10d的WBC水平[(13.51±1.25)×109/L、(10.21±0.98)×109/L]、ESR[(38.54±4.5)mm/h、(26.19±2.19)mm/h]水平及CRP水平[(8.24±0.91)mg/L、(6.21±0.87)mg/L]均低于对照组[(15.21±1.37)×109/L、(11.08±1.02)×109/L]、[(41.79±5.02)mm/h、(29.34±2.51)mm/h)]及[(9.54±1.05)mg/L、(7.14±0.9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 10d后已愈创面百分率(47.54±5.54)%明显高于对照组(35.87±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Ⅱ期手术前治疗天数(22.57±3.14)d明显短于对照组(27.17±3.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VSD+TOT在处理创伤后感染性创面方面的潜在优势,通过调节氧感受器、促进细胞增长和改善微循环,TOT在加速伤口愈合、减少感染风险以及降低全身炎症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

    负压封闭引流局部氧疗感染性创面Ⅱ期手术

    带蒂眼轮匝肌桥状瓣转移术对复杂上睑内翻倒睫矫正中的临床效果

    刘照文朱小冬
    692-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带蒂眼轮匝肌桥状瓣转移术用于复杂上睑内翻倒睫矫正中,探究其效果及对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1 月至 2023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77 例上睑内翻倒睫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对照组共 38 例,实施常规楔形手术,观察组共 39例,实施带蒂眼轮匝肌桥状瓣转移术,对两组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 94.87%较对照组 76.32%高(P<0.05);术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UT、OSDI评分各项眼表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个月,两组各眼表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 2.56%较对照组 18.42%低(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 5.12%,明显较对照组21.05%低(P<0.05).结论 对复杂上睑内翻患者而言,应用带蒂眼轮匝肌桥状瓣转移术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眼表功能,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复发率.

    眼轮匝肌桥状瓣带蒂皮瓣转移术复杂上睑内翻倒睫矫正眼表功能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与小切口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结果对比研究

    方密兰高跃翔
    695-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与小切口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结果对比研究;方法 择肩袖损伤患者 116 例为研究对象,均由 2020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58 例和对照组 58 例,分别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和小切口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液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偏低、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和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评分明显偏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偏低(P<0.05).观察组 58 例患者总体有效人数 53 例,占比 91.4%,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42,P=0.014<0.05).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在肩袖损伤患者治疗中临床治疗效果佳,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炎症反应低.

    关节镜肩袖修复术肩袖损伤小切口肩袖损伤修复术肩关节功能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