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内镜下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EMR)后发生延迟性出血(DPPB)的高危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于本院行EMR治疗的 207 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EMR术后 2 周内是否发生DPPB分为出血组(n=10,例)和未出血组(n=19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EMR术后发生DPPB的危险因素,绘制并计算ROC曲线,评估对结直肠息肉EMR术后发生DPPB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息肉大小、息肉部位、息肉形态、息肉病理、术中出血、既往伴有高血压、PLT、PT和INR等指标比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息肉患者EMR术后发生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息肉大小≥10 mm、既往合并高血压和术中出血;而PLT为保护性因素(P均<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项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34 高于各单项因素的息肉大小(0.802)、既往合并高血压(0.799)、术中出血(0.794)和PLT(0.834).结论 结直肠息肉患者EMR术后发生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息肉大小≥10 mm、既往合并高血压和术中出血;而PLT为保护性因素.多项指标的联合预测在术后DPPB的判断中更为有效.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汪波澜、王芬芬
展开 >
作者单位:
312000 绍兴,浙江省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
关键词:
内镜下
结直肠息肉
黏膜切除术
延迟性出血
高危因素
出版年:
2024
DOI:
10.3969/j.issn.1009-7147.2024.04.023
浙江创伤外科
温州医学院
浙江创伤外科
影响因子:
0.884
ISSN:
1009-7147
年,卷(期):
2024.
29
(4)
参考文献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