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

    叶宇鑫陈文晓王晓智
    1492-1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接诊的62例接受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SF-36)评分的变化,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并在术后1个月复查手术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复查结果显示,创面完全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良好,能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创面的愈合.

    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生活质量并发症

    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

    刘家福
    1495-1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开展回顾性研究,研究参与对象为63例腹股沟疝患者,源自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医院所收治,以治疗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组纳入33例实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open tension-free herniorrhaphy,OTFH)治疗,后组纳入30例实行TEP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微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低,住院时间短,手术用时长(P<0.05);2组术后24 h的CRP、TNF-α、IL-6水平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升幅相对小(P<0.05);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P<0.05);术后两组复发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实行OTFH、TEP均可取得确切疗效,其中在减轻术后疼痛和微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应用优势,但手术难度相对大,手术用时较长,而两者在术后复发方面效果相当.

    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效果

    免疫组化GPC-3联合血清AFP、CA19-9检测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潘莉妃张晓文毛轩宇
    1498-1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免疫组化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糖链抗原19-9(CA19-9)检测在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98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肝癌类型分为原发组(58例)和继发组(40例),纳入同期因肝结节于本院行穿刺诊断的40例体检筛查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肝组织样本免疫组化GPC-3表达情况及血清AFP和CA19-9水平,分析免疫组化GPC-3、血清AFP和CA19-9水平各单项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患者的GPC-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患者的血清AFP和CA19-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免疫组化GPC-3和血清AFP、CA19-9各单项诊断肝癌的效能比较,免疫组化GPC-3联合血清AFP和CA19-9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90.19%)、准确率(85.48%)和约登指数(0.6694)均显著提高,而在诊断继发性肝癌的敏感度(62.50%)、准确率(72.37%)和约登指数(0.4568)无显著提高.结论 免疫组化GPC-3联合血清AFP和CA19-9能够显著提高在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尤其是针对原发性肝癌.

    肝癌原发性继发性GPC-3血清学指标

    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分析

    濮瑛邓钢群
    1501-1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20年2月至2023年10月就诊的CRSwNP资料共88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予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44例,对照组(予鼻内镜下中鼻甲部分切除术)44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鼻腔功能、嗅觉及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1月时,观察组的流脓涕、鼻塞及头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时,两组鼻腔容积(NCV)和鼻腔最小横截面(NMCA)均上升,最小横截面距前鼻孔距离(DCAN)和鼻气道阻力均下降,观察组DCAN和鼻气道阻力均低于对照组,NCV和NMCA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时,两组Lund-Kennedy、SNOT-20及嗅觉功能均下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时,两组TGF-β1和YKL-40均上升,IL-12均下降,观察组TGF-β1和YKL-40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鼻甲成形术可以改善CRSwNP患者鼻腔功能、临床症状、嗅觉及黏膜功能等.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部分切除疗效

    腹腔镜下输卵管抽芯切除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研究

    仇露玲王泉梅孟雯倩
    1504-1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抽芯切除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回顾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5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下传统法输卵管切除术,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输卵管抽芯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卵巢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受试者在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未发现显著性差异(均P>0.05).对于观察组,其术后1个月的窦卵泡计数、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窦卵泡计数多于对照组(P<0.05),而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2和AMH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观察期内(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血β-hCG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抽芯法输卵管切除术在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方面显示出显著效果,同时减少了对卵巢功能的不利影响,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输卵管抽芯切除术卵巢功能

    甲状腺癌根治术后血清TSH、TG、TGAb、TMAb水平监测及临床意义

    邵先兵牛志国张燕任姜黎...
    1508-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后血清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水平监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月3月至2022年3月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术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分析甲状腺癌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血清TSH、TG、TGAb、TMAb水平,并比较术后有无复发患者术后血清TSH、TG、TGAb、TMAb水平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患者血清指标对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 甲状腺癌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血清TSH、TG、TGAb、TMAb水平低于术前(P<0.05),甲状腺癌末次随访时血清TSH、TG、TGAb、TMAb水平均分别低于术后1周患者(P<0.05).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患者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血清TSH、TG、TGAb、TMAb水平分均高于同时间无复发患者(P<0.05);甲状腺癌术后无复发患者末次随访时血清TSH、TG、TGAb、TMAb水平低于术后1周(P<0.05);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患者末次随访时血清TSH、TG、TGAb、TMAb水平高于术后1周(P<0.05).ROC曲线显示,甲状腺癌根治术后7 d血清TSH、TG、TGAb、TMAb水平联合测定对复发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7、0.604、0.694、0.780、0.859.结论 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血清TSH、TG、TGAb、TMAb水平较高,可辅助患者预后的评价.

    甲状腺癌根治术促甲状腺素甲状腺球蛋白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预后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子分型和免疫组化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郑超丁雨钦王培恩应亚君...
    1511-1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前后分子分型和免疫组化(IHC)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本院接诊的8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4个周期的NAC后行乳腺癌根治术,按照MP(Miller-Payne)分级标准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pCR,35例)和非病理完全缓解组(non-pCR,53例).分析non-pCR组NAC后的IHC指标[细胞增殖抗原(Ki-6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及分子分型变化情况;分析NAC患者pCR疗效与临床指征的关系;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CR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88例乳腺癌患者,Luminal A型4例,Luminal B型47例,Her-2过表达17例,三阴性20例.NAC后,pCR患者占比39.77%(35/88),non-pCR患者占比60.23%(53/88).治疗前后,non-pCR患者的Her-2、PR、ER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Ki-67 高表达 33 例(62.26%),明显低于治疗前的 48 例(90.57%,P<0.05).NAC 患者 pCR 疗效与分子分型(x2=10.593;P=0.014)、HER-2状态(x2=18.280,P<0.001)、PR 状态(x2=11.287,P=0.001)、ER 状态(x2=9.033,P=0.003)相关.HER-2 阳性(OR=11.612,95%CI:3.582~37.637,P<0.001)、ER阴性(OR=0.161,95%CI:0.050~0.522,P=0.002)可作为NAC后pCR疗效的预测因子.结论 乳腺癌NAC可有效降低Ki-67水平,乳腺癌NAC疗效与HER-2阳性、ER阴性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断NAC预后.

    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分子分型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早期疗效的临床观察

    纪波波吴佳妮
    1514-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术对鼻前庭囊肿术后早期疗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划分为观察组(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术)34例和对照组(鼻前庭囊肿切除术)34例,比较分析两组数据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及24 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麻木1例,对照组发生麻木14例,肿胀3例,切口感染2例,出血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4%)显著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术在鼻前庭囊肿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和应用效果,降低术中创伤的同时也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率.

    鼻内镜鼻前庭囊肿等离子消融囊肿切除术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SII、NLR、PLR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段银波徐航杨
    1517-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评分系统(ASDAS)评价,其中重度疾病活动期10例、中度疾病活动期23例、轻度疾病活动期16例、疾病缓解期11例,并选择同期本院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及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SII、NLR、PLR,并分析SII、NLR、PLR与ASDAS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NLR、PLR对强直性脊柱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SII、NLR、PLR分别为(623.68±68.66)、(2.29±0.49)、(129.90±26.00),均高于对照组的(467.85±35.05)、(1.57±0.22)、(101.21±1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SII、NLR、PLR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II、NLR、PLR与ASDAS均呈正相关(r=0.729、0.719、0.787,P<0.05);ROC分析显示,SII预测强直性脊柱炎的 AUC、敏感度、特异度为 0.986、96.70%、92.00%,NLR 分别为 0.917、88.30%、84.00%,PLR 分别为 0.811、75.00%、88.00%.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SII、NLR、PLR均明显升高,在预测疾病、评估病情方面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临床应予以关注.

    强直性脊柱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相关性

    尿道损伤后不同尿道会师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比较

    潘宗森江宇鹏王慧
    1520-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尿道会师方式在尿道损伤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尿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输尿管内镜下尿道会师术)39例和对照组(开放手术尿道会师术)40例,对于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夜间阴茎勃起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均完成了尿道会师,手术时间对照组(65.48±10.64)min,观察组(42.52±6.70)min,P<0.05;术中出血量对照组(70.30±10.55)mL,观察组(22.10±6.66)mL,P<0.05;术后 VAS 评分对照组(4.20±0.16)分,观察组(3.50±0.52)分,P<0.05.随访至术后 6个月,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观察组(15.85±5.07)mL/s,对照组(15.24±5.46)mL/s,P>0.05;夜间阴茎勃起时间观察组(10.17±1.46)min,对照组(8.43±1.51)min,P<0.05.至随访截止,两组患者观察组中发生尿道狭窄6例、勃起功能障碍2例、尿失禁2例;对照组中发生尿道狭窄10例、勃起功能障碍4例、尿失禁3例、尿路感染2例;两组中均无尿道瘘和阴茎弯曲发生.结论 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相对于开放手术下尿道会师术具有微创的优势,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术后阴茎勃起功能的恢复.

    尿道损伤内镜下尿道会师术尿道会师术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