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岑可法

月刊

1008-973X

xbgkb@zju.edu.cn

0571-87952273

310027

杭州市浙大路38号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的前身是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校合并后,为了突出浙江大学的工科优势,改为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稿源主要来之于本校教师、学生、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刊登内容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工程,信电与电子工程,光电,工业控制,材料,化工,高分子,机械,电机,能源,土木建筑工程、力学、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环境科学、食品工程、农业工程以及理科方面和交叉学科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应变影响线的桥梁模型修正试验

    周宇甘露一狄生奎贺文宇...
    537-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验证桥梁应变影响线用于模型修正的有效性,针对某三跨钢板组合连续梁桥在单辆重车移动加载下的应变时程响应进行研究。联合实测应变影响线和计算影响线构建目标函数;以影响线形态控制点处的微应变试验值作为输入层参数,以有限元模型结构几何尺寸信息与材料特征值作为输出层参数,构建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进行自我学习;基于训练完毕的BP神经网络,对待修参数进行预测,开展桥梁模型修正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能够减小真实结构不确定性带来的建模误差,修正后的优化模型比初始模型更加贴近真实结构,目标函数相对误差降低 29%;可以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型参数修正方法对有限元模型参数进行预测。

    桥梁工程模型修正应变影响线影响线识别前馈神经网络

    浅层膨胀土及其纤维改良土的剪切强度特性

    段君义吴俊江粟雨吕志涛...
    547-55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膨胀土工程灾害密切相关的浅层膨胀土受到的围压通常较低,其力学特性有别于高围压下的情形。通过三轴剪切试验比较高、低围压下膨胀土的剪切行为及剪切强度的非线性特征,探讨聚丙烯纤维改良浅层膨胀土的剪切特性及加固机理。结果表明,浅层膨胀土剪切强度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可用幂函数表征。随着土体中水的质量分数增大和围压减小,膨胀土剪切强度非线性更加明显。采用高围压下的抗剪强度参数试验结果会导致浅层饱和膨胀土的黏聚力被高估 225。7%、内摩擦角被低估 42。5%。掺入纤维后膨胀土的剪切强度明显提高,提升幅度与土体中的三维纤维网状结构的形成度有关。增大纤维长度可以有效降低剪切强度衰减率,继而消弱膨胀土的应变软化效应;过长的纤维在膨胀土内容易弯曲和扭折,会导致纤维-膨胀土界面作用随着土体变形而逐渐劣化。

    低围压膨胀土剪切强度纤维网状结构应变软化纤维-土体界面作用

    盾构隧道近接斜交侧穿桥梁桩基变形计算方法

    王超朱春洲邹金锋刘波...
    557-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圆形截面桩为例,基于修正后的Loganathan公式,利用文克尔弹性地基梁模型、m法计算理论和荷载传递法,建立盾构隧道近接斜交侧穿既有桥梁桩基的变形计算方法。通过现场监测结果验证计算方法的工程适用性,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侧穿桥梁桩基施工引起桩身水平挠曲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桩身水平位移和桩顶竖向位移的理论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之间的最大误差分别不超过 14。6%和 2。7%。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值。入土段桩身水平挠曲程度与隧道轴心和桩基中心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隧道侧穿斜交角呈负相关;最大水平挠曲位移与隧道侧穿斜交角呈负相关。当水平侧穿距离为 6。0 m时,最大水平挠曲变形为7。4 mm;当隧道盾构侧穿斜交角为 70。0°时,入土段桩身最大水平挠曲位移为 15。4 mm。

    盾构隧道斜交侧穿邻近桥梁桩基变形规律桩身水平挠曲变形

    软基中多向受荷大直径单桩桩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戴朴修刘开富谢新宇徐越栋...
    570-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多向循环受荷大直径单桩的水平变形响应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开展多向受荷大直径单桩的 1g大比尺模型试验,探讨不同竖向和水平循环荷载比下的桩侧受力及变形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施加竖向循环荷载会增大桩身水平位移的发展速率;最大弯矩出现在 2。0 倍桩径深度处,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桩身弯矩表现出减小的趋势;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最大土抗力所在的位置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逐渐从 1。5 倍桩径深度处向 2。0 倍桩径深度处移动,循环土体抗力-桩身水平变形(p-y)曲线的退化主要发生在表层土体;施加竖向循环荷载会增大桩土界面的初始刚度,但同时也会加速桩土体系的刚度退化。建议在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的设计中,特别注意竖向循环荷载对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桩身位移及桩土相互作用的不利影响。

    1g模型试验大直径单桩复杂荷载p-y曲线桩土相互作用

    干砂地基初始应力对爆炸波传播影响的模型试验

    陈加浩李俊超朱斌卢强...
    579-588,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砂土地基初始应力对爆炸波压力峰值、上升时间、传播速度和初始应力动态卸载等传播规律的影响,开展多组干砂地基常重力和超重力爆炸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初始自重应力会抑制爆炸波近区压力峰值的增长,而对远区的影响较小。初始应力的增加使得爆炸波上升时间更长,更易由冲击波衰减为弹塑性波,并使得爆炸波波速增大。超重力试验通过还原砂土地基的原型自重应力,能够模拟爆炸荷载诱发砂土地基初始应力动态卸载的过程,形成爆炸压力和土体初始应力动态卸载拉应力的耦合波,动态卸载拉应力持续时间更长。与爆炸波压应力的比冲量相比,初始应力动态卸载拉应力的比冲量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逐渐成为爆炸能量的主要部分,其产生的破坏作用不可忽视。

    地下爆炸离心模型试验干砂爆炸波波速应力动态卸载

    基于Gamma混合模型的出租车落客行为

    杨方宜杨荣根李伟兵何向东...
    58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理解枢纽送站坪出租车落客行为,提高落客区域通行效率,提出基于Gamma混合模型的出租车落客决策模型。应用精确的出租车轨迹数据,将出租车停车时间分解为主动停车时间、被迫停车时间和落客时间,基于被迫停车时间分析构建等待耐性混合分布模型,模型验证结果与真实数据相吻合。在此基础上,以潜在乘客耐心分布、停车位置、期望停车位和行程时间为落客决策模型的核心指标,提取相关因子为解释变量,以是否落客为被解释变量,构建二元面板Logit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乘客耐心对车辆落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落客决策模型预测准确率超过 81%,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出租车落客行为,为研究缓堵策略提供基础。

    客运枢纽落客区域Gamma混合模型落客决策面板数据模型

    轻量化机器人抓取位姿实时检测算法

    宋明俊严文邓益昭张俊然...
    599-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机器人对形状、大小、种类变化不一的未知物体的抓取,提出轻量化的抓取位姿实时检测算法RTGN,以进一步提升抓取检测准确率及检测速度。设计多尺度空洞卷积模块,以构建轻量化的特征提取主干网络;设计混合注意力模块,以加强网络对重要抓取特征的关注;引入金字塔池化模块融合多层级特征,以提升网络对物体的抓取感知能力。在Cornell抓取数据集上进行测试,RTGN检测速度为 142 帧/s,在图像拆分和对象拆分上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 98。26%和 97。65%;在实际抓取环境下进行抓取实验,机器人对 20 类未知物体进行 400 次抓取,抓取成功率为 96。0%。实验结果表明,RTGN的检测准确率和检测速度较现有方法有明显提升,对物体的位置和姿态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且能够有效地泛化到形状、大小、种类等变化不一的未知物体的抓取检测中。

    机器人抓取抓取检测注意力机制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非结构化环境

    基于扩张滑模观测器的电液伺服系统鲁棒控制

    臧万顺沈刚赵军臧克江...
    61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电液伺服系统(EHSSs)控制性能,考虑外部干扰力、摩擦力、参数变动、结构振动及未建模特性等系统不确定性,构建系统状态空间模型。为了应对系统不确定性,提出新型扩张滑模观测器(ESMO),用于同时估计系统全状态和系统不确定性,并结合等值注入原理及饱和函数进行合理优化。利用系统不确定性的估计值,在反步控制设计中引入障碍Lyapunov函数,将系统的跟踪误差约束在一定范围内,结合参数自适应律,提高系统控制性能。为了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性能,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构建仿真模型,进一步地,搭建电液伺服系统实验台及实时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性能优于基于障碍Lyapunov函数的反步控制器及传统的反步控制器。

    电液伺服系统系统不确定性扩张滑模观测器参数自适应障碍Lyapunov函数反步控制

    基于变权重PSO-Elman神经网络的路面附着系数估计

    王骏骋王法慧
    62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神经网络权值更新不稳定导致路面附着系数预估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变权重粒子群优化(PSO)-Elman神经网络的路面附着系数估计方法。搭建基于 7 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的神经网络模型,在Elman神经网络模型中引入粒子群算法降低训练绝对误差,并使用线性权重递减策略对粒子群算法中的权重进行改变,平衡粒子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实现网络权值矩阵优化;采用傅里叶函数方法拟合出理想滑移率-路面附着系数相关曲线;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证明采用该方法能够提升路面附着系数预估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在定附和变附路面行驶工况下,相比于传统Elman神经网络,采用变权重PSO-Elman神经网络的路面附着系数估计方法获得的路面附着系数均方根误差分别平均降低了 35。62%和 19。20%,有效提升了防抱死控制效果。

    车辆状态路面附着系数神经网络粒子群防抱死控制

    基于无线倾角传感器的活动翼面偏转测试

    张沛奇刘博锋崔明琦胡铮...
    635-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传统活动翼面偏转测试中传感器安装平行度要求高、线缆长、人工操作复杂繁琐等问题,提高空间角度测量准确性和现场测试效率,在分析倾角传感器底层测量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飞机测试现场系统误差,参考已有的空间角度测量模型,对双测量轴空间旋转模型进行推导和改进。得到适用于机翼活动翼面绕水平轴偏转情况下的空间角度测量误差模型,提出适用于活动翼面偏转测试需求的倾角传感器校准方法。以该模型和校准方法为基础设计实现基于无线倾角传感器的大型飞机活动翼面偏转测试系统。实验平台旋转角度精度测试和活动翼面现场测试的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有方法,该校准方法能够获得更大有效测量量程以满足实际工况需求,提升角度校准精度,并显著提升测试效率。

    活动翼面角度测量倾角传感器校准算法偏转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