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朱军

双月刊

1008-9209

zdxbnsb@zju.edu.cn

0571-88272801

310028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浙江大学出版社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Agriculture & Life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浙江大学主办的有关农业和生命科学的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农业、生物科学和技术、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和技术、核农学与技术、遥测遥感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读者对象是广大的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和研究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期覆膜旱作和施用包膜尿素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祁通汤胜周静杰马庆旭...
    109-12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覆膜旱作栽培(non-flooding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PM)是以地膜覆盖为核心来实现水稻节水生产的综合集成创新技术。然而,在覆盖地膜后,氮肥只能在移栽前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导致水稻前期营养生长过盛和生育后期潜在缺氮,从而限制了水稻高产。聚合物包膜尿素(polymer coated urea,CR)是一种控释氮肥,在传统淹水栽培(traditional flooding cultivation,TF)模式下已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最佳管理措施之一,但尚未在PM模式下进行长期定位试验评估。本研究以高产中熟籼型杂交稻'两优培九'为供试水稻品种,比较在PM和TF 2种栽培模式下施用CR和普通尿素(urea,UR)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UR相比,在TF和PM模式下施用CR使水稻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9。2%和15。4%(P<0。05),使水稻产量分别提高8。6%和15。0%(P<0。05)。与TF模式相比,PM模式加速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降低了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与施用UR相比,在PM模式下施用CR能缓解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下降,并使经济效益提高16。8%。综上所述,施用CR是解决在PM模式下水稻生育后期缺氮问题的有效途径。

    水稻覆膜旱作栽培控释氮肥氮肥利用率经济效益作物产量土壤养分

    大银鱼早期发育阶段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免疫和代谢的关联

    周依帆张希昭周彦锋徐东坡...
    12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大银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与特征,采集大银鱼胚胎期(心跳期,XT)、内源性营养期(采样时间为孵化后第1天,记为H1)、混合性营养期(孵化后第4天,H4)、开口摄食期(孵化后第7天,H7)和外源性营养期(孵化后第10天,H10)5个发育时期的样本。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观察大银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演替,尤其是摄食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关键菌属;并结合同批次样品的转录组数据,基于关联网络方法重点分析了与免疫和代谢相关的菌属。结果显示:大银鱼早期发育阶段各时期的β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01),其中,XT的优势菌群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胚后H1时期的优势菌群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H4时期的主要菌群为黄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H7和H10时期的主要菌群为弯曲杆菌属(Flecto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在各时期中稳定存在。与多种免疫和代谢基因表达显著相关的是弯曲杆菌属等节点菌属。本研究首次获得了大银鱼早期发育阶段的微生物演替信息,同时,筛选到的优势菌属与节点菌属将为大银鱼苗种的规模化培育提供思路和参考。

    大银鱼早期发育微生物16SrRNA转录组

    鸡载脂蛋白A-Ⅰ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王圣文张丹邬雨倩周继勇...
    137-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Ⅰ,Apo A-Ⅰ)在动脉粥样硬化、病毒感染、脂质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关于鸡载脂蛋白A-Ⅰ(chicken Apo A-Ⅰ,chApo A-Ⅰ)的研究较少,对其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对chApo A-Ⅰ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pET-28a原核表达系统对chApo A-Ⅰ的重组蛋白进行表达和纯化。利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鼠多克隆抗血清(多抗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效价,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鉴定其反应性,随后利用多抗血清对chApo A-Ⅰ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hApo A-Ⅰ蛋白在第1-18位氨基酸处含有信号肽,由N端的连续α螺旋构成。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chApo A-Ⅰ蛋白与火鸡的同源性最高,与鱼类的同源性最低。利用成功表达和纯化的重组蛋白His-chApo A-Ⅰ制备多抗血清,其ELISA效价达1×105以上,与真核表达的chApo A-Ⅰ蛋白有WB和IFA反应性,能识别鸡血清中的Apo A-Ⅰ蛋白,而与鼠、兔、牛、猪血清中的Apo A-Ⅰ蛋白无交叉反应性。利用该多克隆抗体对全长片段chApo A-Ⅰ-FL和不含信号肽的片段chApo A-Ⅰ-NS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chApo A-Ⅰ-FL蛋白大多分布在细胞膜附近,而chApo A-Ⅰ-NS蛋白则定位于细胞胞浆中,且多数呈弥散分布。chApo A-Ⅰ蛋白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和亚细胞定位结果为进一步开展Apo A-Ⅰ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鸡载脂蛋白A-Ⅰ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亚细胞定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稿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编辑部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