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罗卫东

双月刊

1008-942X

zdxb_w@zju.edu.cn

0571-88273210;88925616

310028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由浙江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刊载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有新意的学术论文,包括文学、史学、哲学、政治、经济学、教育、管理、旅游文化、新闻传播、古籍整理等,内容丰富,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所刊发的论文有不少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国高等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转载。是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学报(排名11),浙江省一级刊物,华东地区优秀刊物及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首批来源期刊。 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她是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合并组建而成的新浙江大学的基础上,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教育部批准而创立的,是《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和原《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在新的基础上的改组和发展。 《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创刊于1955年,1978年定为季刊,1979年起获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高校中最早获准出版的学报之一。现国内统一刊号为CN33-1237/C,国际连续出生刊号为ISSN1008-942X,国内邮发代号是32-35,国外邮发代号为BM372。地址为杭州市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邮政编码为310027;联系电话为0571-87952214。主编胡建淼,副主编楼含松、袁亚春,执行总编徐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要素的论说

    王晓朝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述中频繁使用要素这一术语.要素还与其他名词组合,形成要素的类别.不过,他们仅在三处提到"宗教和要素",而没有提到"宗教的要素".恩格斯把杜林的研究方法归结为要素法,指出杜林要素法的唯心主义性质,而没有谈论过要素法在宗教研究中的作用.在他们之后的宗教学研究中,中外学者对要素法似乎有一种痴迷,先后有多位学者提出过多种"要素说".要素法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中不是一种独立的方法,而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下位方法.吕大吉的"宗教四要素说"是他研究宗教时提出的一种理论,但不是要素法的产物.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吕大吉以唯物辩证法为宗教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其"宗教四要素说"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时代化、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

    要素要素法化约论马克思恩格斯宗教唯物辩证法

    德国历史主义的三重演绎及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贡献

    吴旭平张丹丹
    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思想史的内在维度阐明历史唯物主义与德国历史主义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和诠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德国历史主义包含着科学历史主义、历史相对主义和生命力主义的三重演绎.科学历史主义以客观性、系统性、典型化历史研究方法和程序原则之名论证历史的科学性;历史相对主义将历史置于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之下研究人类本质样态、历史的价值与意义等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在浪漫主义基础上走向了自然相对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生命力主义强调生命、直观、意志、直觉,把历史落脚在有机生命的本体论之上.历史唯物主义与德国历史主义有着发生场域上的理论依循关系,前者对后者予以批判和超越;同时,在德国历史主义的演进理路中,其与历史唯物主义之差异为历史科学的本质特征正名.

    德国历史主义科学历史主义历史相对主义生命力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地方共情——华莱坞电影以"华地"桥接全球的跨国情感路径

    袁靖华陈宇辉
    2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争取全球观众的影视国际竞争中,华莱坞电影应如何选取地理样本建构中国形象、如何成为弥合海外观众与中华本土距离的重要空间媒介,无疑都是相当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与网络民族志,从媒介地理学及空间媒介视角研究海外华人观众对华莱坞电影的观影反馈发现,海外华人对华莱坞电影中的影像"华地"有着显著的情感体认,可谓之地方共情,具体表现为:对地方景观的共情、对地方记忆的共情、对地方特色的挽留之情.对地方共情及其生成机制、影响因素和情感效用等的深入发掘,揭示出一条华莱坞电影基于地方连接全球的共情传播路径,为华莱坞电影通过对"华地"的影像塑造来建构中国形象、增进海内外华人的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了重要启示.

    华莱坞电影海外华人地方共情中国形象情感共同体"华地"为媒

    网络平台的数据合规管理义务及其刑事归责进路

    梁健袁玉杰
    4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平台的数据合规管理义务具有数据犯罪预防和惩治的高效性、义务内容的特定性与数据合规计划成效的关联性,由此决定其具备刑法义务的适格性.针对网络平台违反重要数据合规管理义务的行为,现有刑法罪名难以合理规制.刑事立法应当在提倡以刑事合规计划为核心的修正的组织体责任论以及确定有效刑事合规计划的罪责归咎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比例原则系统审查:行为规制是否符合特定刑事政策要求与法益适格条件,不法行为是否违反数据责任伦理与行为主体是否具有监督保证人地位,行为规制能否有效回避法益损害并实现数据合规效益最优化.应在刑法分则第六章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中增设违反重要数据合规管理义务罪,以全面规制网络平台等数据处理者违反重要数据合规管理义务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并助益企业数据合规建设的稳定长远之发展.

    网络平台数据合规管理义务组织体责任论数据合规计划有效性比例原则违反重要数据合规管理义务罪

    浙江大学第一届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63页

    组织韧性研究的脉络梳理与跨层次整合分析

    赵熠婷窦军生游夏蕾孙栋梁...
    6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组织韧性是组织在面对内外部冲击或干扰时,能够对其进行吸收、回应并从中恢复甚至将其转化为新的成长机会的能力.在全球经营环境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新常态下,组织韧性的受关注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显著提高.在对组织韧性的内涵、相似概念、理论视角及影响因素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后,可以构建起一个包含个人、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及权变因素的跨层次组织韧性研究框架,未来组织韧性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1)组织韧性时间维度的考量;(2)组织韧性多维测量工具的开发;(3)组织韧性涌现机制的揭示;(4)组织韧性涌现权变因素的拓展.

    冲击组织韧性文献评述跨层次整合

    《宋代诏令全集》订误八则(上)

    胡潮晖
    85页

    壁帖:一种文本性与物质性交织的文献传统

    李成晴
    8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尹焞《和靖尹先生文集》卷五《壁帖》一卷存留了三畏斋写帖、临川郡斋石刻墨拓的某些文本形态.尹焊《壁帖》系"手书圣贤所示治气养心之要",间有一己之心得体悟,其文本形态与文献生成过程既可与《师说》三卷互证,也体现了文本性与物质性在稿抄史料中的交织.壁帖的做法远绍上古箴铭文化暨《论语》所载子张"书诸绅"之范型,同时因应了宋代"帖纸于壁"的文化风气,可以看作儒门修身的"图示化"空间呈现方法.就文本功能来看,壁帖的内在理路在于目击道存、朝夕相见、时时观省.就生成方式来看,壁帖有自撰、抄录、杂录等不同的生成方式,可结合宋代儒家自修、教人等具体的历史情境作具体分析.随着壁帖的制度化,壁帖文本也发生了文本空间和物质性载体层面的迁移,有了走向书院与文集的两重去向.从文本形态进入集部文献的研究,有关其物质性载体的"纸上考古"是具有丰富可能性的研究路径.

    壁帖尹焊文本形态物质性文献传统

    同源而异流:中国蓝印花布与日本小纹比较研究

    盛羽
    10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蓝印花布和日本小纹的工艺原理相同,但呈现出粗犷与细腻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特征.两者除了在承印物、防染糊、印制方式和染色方法等工艺流程上存有差异,还在图案造型元素、组织形式与图案主题等方面存在区别.究其原因,除了手工艺人通过技术革新与分工合作造就了不同的工艺流程以外,更重要的是两者因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而导致审美意识的差异,最终形成了同源而异流的风格走向.

    蓝印花布小纹传统工艺防染印花

    东汉出土文献用字例释与相关问题研究

    吕志峰张凯潞
    11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土文献用字能够真实反映当时用字和书写方面的习惯.东汉出土文献种类多样,有简牍、碑刻、砖文、买地券、镇墓文等,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用字调查和研究.由于异体、通假、形讹等多种用字现象的出现,东汉出土文献存在大量一字形记录多词和一词用多字形记录的现象.在调查和研究东汉出土文献用字情况时,要注意辨别释文用字的准确性,厘清字际关系,注意用字的共时性与历时性,还要注意用字的文献差异及其地域性特征.

    东汉出土文献用字字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