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陈文兴

双月刊

1673-3851

journal@zstu.edu.cn

0571-86843150,86843152/3151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西区)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浙江理工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主要内容有纤维与纺织、服装研究与艺术、电子自动化与机械工程、经济研究、基础学科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及研究成果为内容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逻辑架构

    杨倩倩
    487-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两个大局"、围绕"世界之问"形成的习近平外交思想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形态.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实现民族复兴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美好目标,奠定了我国对外工作的逻辑主线;以坚持党的领导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逻辑支撑,为我国开展对外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和价值基础;以"一带一路"平台建设与推动全球治理改革为对外工作的主要抓手,构成了我国对外工作的实践逻辑向度;以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为逻辑必然,在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为人类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以上四重逻辑构成了集美好目标、支撑力量、实践重点、典型示范于一体的习近平外交思想逻辑体系.

    习近平外交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治理

    "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团结奋斗的重要法宝

    钱锦侯勇
    495-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个务必"孕育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实现了对"两个务必"的继承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迈上新的赶考路的重要时刻提出的新要求."三个务必"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团结奋斗取得新的伟大胜利的重要遵循,它能够为坚持团结奋斗注入巨大能量,使全党能够始终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并通过发扬斗争精神和提高斗争本领实现真正团结的奋斗.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牢记和躬身践行"三个务必",切实发挥"三个务必"的重要法宝作用,在斗争中增强使命感、磨炼坚韧性、掌握主动权,带领人民团结奋斗实现远大目标.

    "三个务必""两个务必"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自我革命

    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业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基于外部冲击的视角

    林婕琪徐少君
    503-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非金融企业持续涉足影子银行业务,逐渐成为影子银行领域的融资主体.为了进一步探究企业影子银行业务与风险承担的关系,文章以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外部冲击事件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及其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考虑产权性质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冲击会抑制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业务对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相较于国有企业,外部冲击的影响对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该研究不仅拓展了有关影子银行业务与企业风险承担的研究,而且对政府和企业决策具有重要启示.

    影子银行业务风险承担产权性质外部冲击非金融企业

    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跨组织动态能力的构念与测量

    郭爱芳袁田恬陆思琪姜奕玮...
    513-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平台为本质的平台型企业将成为未来企业的主流,而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新型平台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助推剂.与传统企业技术开发平台和消费互联网平台(如淘宝、京东)相比,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需要跨组织边界的能力,以便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推动多元异质主体实现交互赋能和价值共创.针对经典动态能力在解释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相关实践方面的不足,以及经典动态能力理论演进的趋势,结合产业互联网的时代特征,提出并阐释了企业跨组织动态能力的概念,明确了企业跨组织动态能力的结构维度,开发出一个包含16个题项的测量量表.以符合条件的89份中国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该量表具备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研究旨在为产业互联网平台化场景下企业跨组织动态能力相关的实证研究奠定构念基础.

    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跨组织动态能力维度测量

    非虚构写作中的农民书写及其价值——以朱晓军的创作为例

    宫富郑芷奕
    525-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非虚构写作掀起创作热潮.朱晓军的非虚构写作作为浙江文学发展的重要一环,主要从"流动农民"与"在乡农民"两个维度塑造浙江农民的典型形象.朱晓军在非虚构作品中以"介入"的姿态使叙事呈现跨界性与开放性特征,渗透着对社会底层农村、农民问题的深度思考;同时以"共振"的状态,凭借抒情性与审美价值确立了非虚构写作自身的文学性,采取一种不同于报告文学的写作策略,塑造了富有时代性、多样性的农民形象,诠释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浙江精神.因此,其非虚构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非虚构写作朱晓军农民形象文学价值

    杭州城市形象感知与传播策略

    李朋鹏付思凡林珍妮
    531-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对城市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从群体感知多样性视角透析杭州城市建设及其形象传播现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城市内部居民与外部居民的城市形象认知、态度和经验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研究发现:杭州内外部居民对城市"发展活力"与"风土人文"的满意度较高;城市内部居民对城市各项指标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城市外部居民.未来可以通过塑造多元城市符号、树立城市新名片、注重日常化叙事手法以及合理打造城市IP等策略来优化杭州城市形象建设和传播.

    城市形象城市符号城市传播群体感知杭州

    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历史演变、基本经验与实践进路

    杨煦张宇
    538-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在文化领域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变化与实践要求,不断确立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使命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演变.在这一历史演变中,党对文化使命的诠释、践行积累了重要经验,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明现代化、坚持"两个结合"、坚持将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足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演变的百年历程及其经验,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应当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坚持推进"两个结合".

    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红色话语国际传播的世纪考察与实践发展——基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外交工作分析

    杨超凌星雪
    547-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传播中的红色话语是展现中国共产党使命目标、政治策略、外交风采的重要符号,成为传播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展示新时代中国伟大成就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不同时期的外交工作,归纳出红色话语国际传播的核心内容经历了由追求和捍卫民族独立、向世界学习与追求现代化、积极融入世界、倡导与世界和谐共处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过程,彰显出话语内容从政治性向发展性转变、话语载体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话语体系从分散性向系统性转变、话语视野从本土性向全球性转变.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共产党应从坚决维护国家利益、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方面提升红色话语的国际传播策略,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中国共产党红色话语国际传播外交工作红色文化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榜样选树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陈建兵张力方
    556-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榜样选树工作并以榜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凝聚社会共识、汇集人民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新时代选树什么样的榜样、怎样选树榜样"这一时代课题,在守正创新中深入开展党的榜样选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和地方层面榜样不断涌现,榜样选树工作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榜样选树在创新发展中呈现出多样性、真实性、互动性、协同性的鲜明特征,积累了榜样选树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真实性和时代性原则、完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等宝贵经验.这些成就和经验为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做好榜样选树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重要启示.

    中国共产党榜样选树榜样人物榜样精神榜样文化新时代

    审美趣味:作为意象批评法的美学基础

    景旭锋
    564-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象批评法的"意象"是显性形式,"趣味"则是寄寓文人性情的隐性本真."意象批评法"中文人审美趣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魏晋人往往关注山水自然之趣,唐人舍弃的是文以载道的政治诉求,宋人在意的常常是理趣,明人在小说中展示他们的奇趣;香草美人的趣味则为历代文人所赏.意象批评法是文人个体审美经验的自我表达,探讨意象批评法中文人审美趣味的兴起、发展及其演变过程,希望可以构建趣味阐释方式,构建当代文学批评新方向.

    意象批评法意象审美体验文人趣味趣味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