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陈文兴

双月刊

1673-3851

journal@zstu.edu.cn

0571-86843150,86843152/3151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西区)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浙江理工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主要内容有纤维与纺织、服装研究与艺术、电子自动化与机械工程、经济研究、基础学科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及研究成果为内容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重要论述的核心意涵

    王越芬肖瑶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就对党忠诚问题不断探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对党忠诚的核心意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重要论述围绕其重要地位、主体对象、客体所指、标准要求和塑造路径等重要问题,从理论创新视角将新时代对党忠诚之地位置于新高度,就新时代对党忠诚之对象提出明确要求,对新时代对党忠诚之标准作出论断,为新时代对党忠诚之锻造构建路径.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重要论述的核心意涵,旨在科学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为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和党的建设提供借鉴.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对党忠诚重要论述政治品格核心意涵

    数字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三重逻辑

    周帅孙业霞
    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数字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智慧结晶,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看,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既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也是数字经济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创新性成果.从历史逻辑看,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背景下零和博弈发展模式与合作共赢发展模式交织的历史必然.从实践逻辑看,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是推进全球数字治理、促进全球数字发展与合作、繁荣全球数字文明的必然选择.

    数字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数字全球化合作共赢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绿色消费理念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

    王微毕昌萍
    13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绿色消费理念是马克思消费理论与当前中国实际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绿色消费理念,需要系统把握其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就生成逻辑而言,对马克思恩格斯消费理念的继承发展构成其理论逻辑的起点和沿革,对中国共产党人消费文明思想的传承创新构成其历史逻辑的脉络主线,破解时代之问、实践之需的路径选择构成其现实逻辑的鲜明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智慧构成其文化逻辑的深刻渊源.就科学内涵而言,习近平总书记绿色消费理念涵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特征,以绿色消费增进民生福祉的人本取向及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互补与平衡作为基本遵循.就实践价值而言,习近平总书记绿色消费理念对推动绿色消费成为主流消费模式,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驱动力、构筑绿色发展新格局,推动以生态为基础的社会整体绿色化、助力建设"美丽中国",以及推动生产技术绿色化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等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绿色消费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实践价值

    数字化转型、融通创新与企业技术效率粘性效应

    李晓翔雷绍方张树含
    14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中企业技术效率存在粘性效应,具体表现为企业在产业升级、技术改进等方面具有反馈、积累和锁定效应,进而促进企业长期高质量发展和经济持续性增长.基于转移矩阵分析检验企业技术效率的粘性效应,同时基于回归分析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技术效率粘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效率粘性普遍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中,且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技术效率粘性存在倒U型关系,融通创新与企业技术效率粘性呈现倒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与融通创新正相关,融通创新是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技术效率粘性的重要机制.基于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产权性质和规模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会对企业技术效率粘性产生差异化影响.研究结论对企业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进行融通创新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数字化转型融通创新技术效率粘性效应中介效应

    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

    胡本田冯孟孟
    157-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8-202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可显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中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对区域协调发展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存在地区差异;互联网普及和城市规模未处在合适的范围内会抑制区域协调发展,交通基础条件和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均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据此提出建议:加大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力度,积极发挥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强区域间合作交流,共同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从多角度、全方位出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创新驱动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对策研究

    罗泓何苗
    16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街区是蕴含着丰富文化意蕴的文化空间,也是重要的城市场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有助于推进文化空间的发展,助力城市文化建设.从场景理论出发,以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分析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文化空间发展现状,进而提出场景更新策略,以期为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文化传播研究提供新思路.研究认为: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目前通过建筑、活动、空间的打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场景发展,但存在建筑符号缺乏深入挖掘、节庆活动社会影响较小、体验空间亲民传播有待加强的问题;其场景更新策略要从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三方面着手,包括植根区域化特色、提升数智融合体验、注重场景化营销.

    场景理论历史街区宋韵文化文化空间清河坊

    近代"女性自立"视域下的刺绣教育研究

    李建亮
    173-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近代女性社会身份及地位的转换,通过文献资料搜集、个案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近代刺绣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程特色、培养模式方面的做法,以及为促进"女性自立"所做出的探索和革新.研究发现,刺绣教育是近代新的社会生产关系重构中为了迎合女性社会身份及地位转变中的适应性发展,其不仅为广大女性提供了实现经济自立的职业手段,塑造了贤妻良母的近代女性形象,展现出女性通过刺绣出口创汇救国于危难中的公民担当,而且无形中促进了传统刺绣技艺的创新发展,发挥了工艺美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价值.该研究为认识中国近代工艺美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近代中国工艺美术传承发展研究.

    刺绣教育女性自立近代女工传习所

    红色审美教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赜

    宋杨靖吴学兵
    180-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审美教育通过其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态、鲜明的特性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益于增强大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促进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发大学生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要深入挖掘红色文艺的独特育人因素,通过红色审美教育进入第一课堂、深入第二课堂、融入第三课堂,有效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引导大学生自觉承担历史所赋予的使命,争做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时代新人.

    红色审美教育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逻辑与实践路径

    罗超群杨运姣
    188-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在政产学协同育人中有三重优势:以政治优势引领育人价值协同;以组织优势引领育人组织协同;以治理优势引领育人工作协同.将党建引领的三重优势与传统三螺旋理论结合,构建了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模型,该模型在三个协同维度上突出了党组织在协同育人中的引领地位和基于政治、组织和治理优势.以"一个党建共建体系、一组工作清单、一组工作机制、一个闭环流程"为内容的运行模式有利于模型的运转.K学院基于党的优势,建立了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赋能平台、运行机制、任务清单和工作闭环,取得了较好的协同育人实践效果.在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要通过高质量党建、高位推进、组织重塑和项目化管理等途径,强化党的政治优势,进一步激发党的组织优势和治理优势.

    党建引领政产学协同育人三螺旋理论治理优势

    元宇宙时代主体发展完善的哲学阐释

    赵建伟
    195-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宇宙通过对现实世界底层逻辑的复制,为人类提供了虚实相融的具身互动和普遍交往世界、全新文明和价值创造世界,从而吸引人类向元宇宙虚拟世界大规模迁移,世界由此分化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世界二分化推动着主体二分化为虚拟主体和现实主体.通过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视角,在深入揭示虚实相融的具体路径、主体分化为现实主体和虚拟主体的机制,以及二者统一机制的基础上,厘清虚拟主体和现实主体通过互为根据与相互扬弃,在具身交往实践和全面性认识中统一于主体系统的过程,从而科学揭示虚拟主体和现实主体通过内部相互作用推动人的发展的机制,开创虚拟主体研究新领域,推动主体发展完善和元宇宙文明发展.

    元宇宙虚实相融具身互动主体分化虚拟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