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探析

    邢乐勤张悦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坚持党的领导、把牢办学方向的应有之义,是抵制西方渗透、维护安全稳定的时代要求,是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思想保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深刻分析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内外部现实困境,准确把握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方向和路径选择,努力在强化党建工作、抓牢思政工作、筑牢网络阵地等方面精准施策,对安全有效防范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风险、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路径

    新文科语境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任萍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已历经40年的发展,在获得新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同时也不断面临新挑战.当前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应该借力"新文科"理念,深入研究新文科语境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这一外语专业改革创新的核心目标任务,自觉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融为一体,将学科建设落实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以师资建设串联起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强化多元知识体系的交叉融合.

    新文科外语专业复合型外语人才

    培养什么人:新时代的探索

    郭溦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党和国家关注的根本问题,也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培养什么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新期盼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需要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全环节,改革完善现有高校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从而实现培养堪当中华民族复兴重任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培养人才教育思想全面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时代新人

    高校师生在线教育中的信息素养研究——以浙江省Z大学为例

    毛佳媚王芳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调查法,针对新冠疫情期间国内一所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开展信息素养调查研究,发现在突然变化的信息环境和学习社区中,师生信息素养的缺失呈现出普适技能不足和嵌入实践困难的复合特征,并且双方信息素养状况存在一定的关联.高校应在教学实践中植入信息素养教育群,将信息素养嵌入到专业教育中,协助师生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实现从信息技能向实践应用的转化,更好地发挥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在信息实践中的作用.

    信息素养在线教育高校图书馆

    动词连用格式中否定焦点的句法和语用互动

    彭国珍李雪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时间模式的动词连用中否定焦点的解读不同,受句法结构、语用、动词间语义关系、时间模式和事件语义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方式义和工具义动词连用前加否定词"不",句法上否定辖域涵盖VP1和VP2,但受语境因素影响否定焦点可以解读为否定VP1或同时否定VP1和VP2.条件前提义和目的义动词连用前加否定词"不",句法上否定辖域和否定焦点是VP1,但目的义动词连用中受动词规约性、语境和事件结构等因素影响,否定焦点可以理解为超越句法限制同时否定VP1和VP2.情景义动词连用受认知模式和事件结构影响,只能在VP1和VP2之间加否定词"不",否定辖域和焦点都是VP2.

    连动结构否定辖域否定焦点事件结构

    认知视角下孟浩然诗歌风格与意境解析

    王薇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孟浩然的诗歌语言清淡而蕴意隽永.从认知视角分析《唐诗三百首》收录的孟浩然15首诗探究其诗歌意象的建构机制发现:基本隐喻是其诗歌语言概念化的主要构建形式,诗人的日常生活经验是诗歌"清、淡"文风的语言实现的重要基础;诗人运用图形-背景分离这一认知原则、以独特的识解视角建构语言时空结构,概念化建构和呈现主题的妙悟意境.

    概念隐喻基本隐喻图形-背景论孟浩然诗歌

    徐光宪科学研究中"学科交叉法"应用探析

    史斌赵艺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科学的重大发现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或综合,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知识生产方式.徐光宪院士作为在我国化学领域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学科交叉的科研方法贯穿他科学研究的始终,推动了他从不同学科交叉融合中寻找原始创新.基于徐光宪院士的科研经历,着重论述"学科交叉法"的发展历程和在化学科学领域中的广泛运用,进而探寻其在新时代对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徐光宪学科交叉科学方法现实意义

    加强教肓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促进高等教肓高质量发展——评《高等教育宏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聚焦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规划》

    郑磊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