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化工
浙江化工

任建纲

月刊

1006-4184

cheminfo@free.zj.com

0571-85243360

310023

杭州市天目山路387号

浙江化工/Journal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查看更多>>《浙江化工》创刊于1958年,以开展化工交流、传播科技及市场信息、促进化工技术进步、为发展经济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内容上重点由学术论文和市场信息两大块组成。学术方面主要涉及氟化工、农药及医药化工、精细化工、分析测试、化工设计、生产技术、环境保护、科研管理等内容。市场信息方面以生产企业对信息的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报道政策要闻、新产品开发、市场分析、行业动向、科技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FAS在石油工业的应用及其替代研究进展

    邓红霞张建君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欧盟PFAS限制提案进展.综述了目前非聚合含氟化学品和含氟聚合物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以及非氟类替代品在石油工业的应用情况,并对替代品进行了初步评估.

    石油工业PFAS欧盟替代品

    天津大学研发高性能膜燃料电池

    5页

    气体流量对磁控溅射氮化镍薄膜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何万霞时方晓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开发性能卓越、成本经济的对电极,优化氮化镍薄膜制备工艺.方法:使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技术探究气体(氮气、氩气)流量对薄膜对电极的性能及组装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薄膜物相组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薄膜透光度进行分析、太阳光模拟器和数字源表测定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结果:氮化镍薄膜为四方相Ni2N物质,在通入固定Ar流量(16 mL·min-1)的条件下,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随N2 通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通入固定N2 流量(10 mL·min-1)的条件下,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随Ar通入量的增加而减小,未通入Ar时为最优(η=2.87%),这与Ar流量为16 mL·min-1、N2 流量为 10 mL·min-1条件下的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非常接近,但制备成本更低.此时薄膜透光率接近 40%,满足将其作为半透明光伏窗以实现绿色低碳建筑的要求.结论:半透明光伏窗不仅具备窗户的采光功能,还能通过光伏组件发电以降低能耗,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相结合提供了可能性,具备较大的节能潜力.

    过渡金属氮化物对电极磁控溅射光电转化效率Ar流量N2流量

    陶氏公司为汽车市场推出基于创新聚烯烃弹性体的动物皮革替代方案

    11页

    硫醚氧化为亚砜和砜的研究进展

    李素余志群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砜和砜是两类重要的化合物,在化学和生物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虽然有很多方法合成亚砜和砜,但通过控制硫醚的化学选择性氧化是合成亚砜和砜的常用途径之一;常见氧化剂如空气/氧气、双氧水、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Oxone)、高碘酸钠等均可以实现硫醚的选择性氧化.本文依据氧化剂的种类对氧化反应进行分类,综述了近年来硫醚氧化制备亚砜和砜的研究进展.

    硫醚亚砜氧化反应氧化剂

    北京化工研究院成立基础研究所

    17页

    Ni-Cu双金属催化剂对蓖麻油催化加氢的性能研究

    朱浩浩袁洪磊梅昊邓刚...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镍铜双金属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蓖麻油加氢反应.考察了不同金属摩尔比、催化剂制备条件、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对蓖麻油氢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SD-Ⅱ膨润土为载体,金属硝酸盐为反应物,镍铜摩尔比为 2.5:1 的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最佳.同时,在H2 压力为 2 MPa,反应温度为 160℃条件下,反应 1h后产品氢化蓖麻油的碘值可以达到 3.5 g/100 g左右、羟值达到 158.9 mg/g左右,均达到国家标准的指标参数要求.该催化剂在循环使用 5 次后,仍未发现明显失活.实验结果表明,这种低成本、性能稳定的双金属催化剂可用于氢化蓖麻油工业化生产及连续工艺的开发.

    Ni-Cu双金属催化剂负载型催化剂蓖麻油氢化蓖麻油催化加氢

    赢创与统一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润滑油行业低碳转型

    26页

    具有高通液性能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李振田春兰焦红岩李哲...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丙烯酸、功能单体为聚合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具有优异通液性能和吸液性能的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自制功能单体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引发温度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液能力和通液能力的影响,并使用扫描电镜对高吸水性树脂的颗粒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最佳条件为:丙烯酸用量为 250 g,功能单体用量为 25 g,交联剂用量为 1.5 g,引发剂用量为 0.375 g,氢氧化钠用量为 97.2 g,引发温度为 55℃.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高吸水性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液性能和通液性能,吸盐水倍率为 103.25 g/g,通液速度为 201.55 mL/min.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高吸水性树脂由于分子链的刚性变强,颗粒表面形状更规则.

    高吸水性树脂功能高分子高通液丙烯酸复合芯体

    用太阳光"照"出乙烯——记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光催化乙烷氧化脱氢反应机制

    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