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临床医学
浙江临床医学

范永升;彭淑牖

月刊

1008-7664

zjlcyx@163.com

0571-85779362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浙江中医药大学内

浙江临床医学/Journal Zhejiang Clinical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概括临床医学各学科的省级综合性期刊,是传播、交流临床医学科学知识先进的实践经验为办刊宗旨,中西医结合、面向临床,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血清FGF2和BDNF表达与病情程度及CI的关系

    黄磊郑春美庞卢伟蒋海潮...
    22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与病情程度及认知功能障碍(C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88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观察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根据是否发生CI将其分为非CI组和CI组,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8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FGF2、BDNF水平.结果 重度组血清FGF2、BDNF水平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重度组HAMD-17评分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血清FGF2、BDNF二者联合诊断青少年发生重度抑郁障碍、发生CI均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 血清FGF2、BDNF水平随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加重而降低,且与CI发生相关,可能作为病情程度和CI发生的预测指标.

    抑郁障碍青少年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认知功能障碍

    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中重度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CTS的临床疗效观察

    孙坚钧楼永锋陈丽青郭雷光...
    224-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改良小切口手术松解与传统腕掌部开放手术在治疗中、重度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7例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CTS患者作为对照组(传统腕掌部开放手术),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23例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CTS患者作为观察组(改良小切口手术松解)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分析.结果 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在术后6个月后两点辨别觉距离、疼痛评分、Levine评分、DASH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时肌电图指标CMAP、SNAP、SCV结果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有效率上,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具优效性(P<0.05),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两组术后腕部柱状痛发生率比较分析,观察组更具优效性(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与传统腕掌部开放手术治疗中重度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CTS比较,改良小切口松解术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有效率,还具有优化手术指标、改善正中神经电生理功能、减小腕关节功能损伤等优势.

    腕管综合征改良小切口松解术腕横韧带回顾性研究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医共体模式的抗凝管理对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管理知晓度及疾病控制的影响

    刘福忠陆佳董永超陈波...
    227-229,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医共体模式下的抗凝管理对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知晓度及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房颤患者2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观察组(1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凝管理,观察组则采用医共体模式的抗凝管理,两组均管理6个月.统计两组疾病控制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管理前和管理6个月后自我日常生活管理能力、抗凝管理知晓度及依从情况.结果 管理期间,观察组因房颤发作反复就诊例次、心悸发作反复就诊例次、房颤再入院例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所需检查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抗凝达标率为79.73%,显著高于对照组(64.86%,P<0.05).管理6个月后与管理前比较,两组房颤特异(栓塞)征象管理、影响INR因素管理、遵医行为管理、服用华法林管理、生活方式管理、不良嗜好管理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抗凝管理知晓度及服药依从性、复诊依从性、合理饮食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16%,显著低于对照组(25.68%,P<0.05).结论 基于医共体模式的房颤抗凝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提高其自我日常生活管理能力、抗凝管理知晓度及依从情况,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房颤医共体模式抗凝管理抗凝管理知晓度疾病控制

    血尿素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刘斐刘春涛刘寿荣
    230-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尿素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早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11月本院收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不同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分析两组患者确诊慢加急性肝衰竭时的血尿素水平差异,相关性分析血尿素与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相关性.绘制患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尿素水平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115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70例,预后不佳组45例.预后不佳组患者血尿素高于预后良好组[3.65(2.80,4.68)和5.90(4.00,7.30)mmol/L,Z=-4.618,P<0.001],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提示尿素水平与总胆红素(r=0.544,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r=0.547,P<0.001)、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r=0.521,P<0.001)均呈正相关.血尿素水平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是0.731,最佳截断值是4.85,灵敏度是0.867,特异度是0.529,具有良好预测价值.结论 血尿素水平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早期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血尿素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价值

    孕妇早期补充维生素D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邱玉叶
    23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怀孕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0例孕妇,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86例孕妇进行常规检查管理,观察组614例孕妇在常规检查管理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补充.比较两组12周、17周、36周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含量、空腹血糖水平和妊娠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维生素D补充干预后血清25(OH)D3含量显著升高、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妊娠糖尿病及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孕妇在常规产检管理的基础上,早期给予维生素D补充可改善血糖水平,降低妊娠糖尿病及其他妊娠结局的发生.

    妊娠糖尿病25(OH)D3维生素D妊娠结局

    M6射波刀椎体追踪方式治疗胸椎转移肿瘤中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分析

    马佳怡刘吉平张鹏飞
    23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探讨M6射波刀椎体追踪胸椎转移瘤治疗的两种不同位置固定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接受射波刀治疗的胸椎转移患者2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观察组采用真空垫固定,对照组采用热塑膜固定.两组患者采用射波刀椎体追踪比较在六个维度的摆位误差.结果 观察组(真空垫固定)患者在X、Y、Z和CCW-CW四个维度的摆位误差难以和对照组保持相对平衡,形成差值是必然现象,这在数据统计方面具有一定影响的结果,同时也是科学有效的(P<0.05).结论 在胸椎转移肿瘤采用射波刀椎体追踪技术治疗时,真空垫固定体位方法能使摆位误差明显降低,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应用价值较高.

    射波刀胸椎转移肿瘤体位误差

    精子DNA碎片率与年龄、精液参数和生活习惯相关性分析

    刘哲琪孙洁
    238-239,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男性精子DNA碎片率(DFI)与年龄、精液参数和生活习惯相关性.方法 选择405例患者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回归分析,观察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主要体现在年龄与精子DFI呈正向相关、雌二醇和精子DFI负相关(P<0.05).不抽烟不喝酒与精子DFI负相关(P<0.05).结论 男性年龄、生殖激素水平、生活习惯与精子DFI有相关性.生活习惯或许是造成男性生育力下降的因素之一,但是其分子机理以及损伤机制仍然需要通过进一步的体内外实验进行证实.此外,考虑到当前实验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可能存在未有效鉴别和剔除其他可变因素的情况,本研究尚需进行进一步大样本量对实验进行验证.

    年龄抽烟饮酒生殖激素水平精子DFI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徐盼陆晓艳周建芳吴艺铭...
    240-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原因.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的121例血液透析患者,收集临床资料、透析前后生化指标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三日膳食调查,并用膳食评估调查软件2.0版计算患者每日从膳食中摄入的钠含量.根据血清钠离子(Na+)浓度分为低钠组(<135 mmol/L)和正常组(135~145 mmol/L).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透析前后生化指标、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膳食钠摄入量,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透析前低钠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121例MHD患者中,有56例存在透析前低钠血症,占46%,其中轻度低钠血症(130≤Na+<135 mmol/L)52例,占92.6%;中度低钠血症(125≤Na+<130 mmol/L)4例,占7.4%,无重度低钠血症(Na+<125 mmol/L)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量低钠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透析后血清Na+浓度、透析前氯离子浓度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钠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透析前血清白蛋白Alb和透析后血清Na+是MHD患者发生透析前低钠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Alb和透析后血清Na+浓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合理调节透析液钠浓度,进行精准的容量评估和干体质量设定.

    维持性血液透析低钠血症原因调查

    鼻中隔相关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和疗效分析

    蒋建华解道宇柏志香杨小虎...
    243-24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鼻中隔相关性鼻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9年7月至2022年4月住院治疗的120例鼻出血患者,均经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点且与鼻中隔相关,分别用鼻腔填塞(观察组)、电凝止血(对照组)和鼻中隔矫正及电凝止血术(试验组),比较分析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首次止血成功率100%,术后3个月随访无再出血者;对照组首次止血成功率80.95%,8例需再次出血,术后3个月随访再出血率13.51%;观察组首次止血成功率77.42%,7例需再次填塞后止血,术后3个月随访再出血率32.26%.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中隔相关性鼻出血在全身麻醉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联合鼻中隔矫正手术治疗鼻腔出血较单纯电凝止血和鼻腔填塞止血效果更佳,且降低鼻腔填塞物导致患者鼻面部胀痛不适感,且治愈率高,在患者条件允许情况下值得临床推广.

    鼻出血鼻中隔偏曲鼻中隔骨折鼻中隔血管瘤鼻内镜检查鼻中隔矫正术

    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转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

    刘水源陈实林健游唯伟...
    245-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后效果差需转手术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凝血功能指标、血清离子钙水平、CT影像学特征等资料.根据入院后治疗期间药物治疗效果差需转为手术的患者分为手术组,药物治疗有效继续药物治疗的患者为保守组,统计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总共261例纳入研究,其中手术组(63例)及保守组(19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T出血征、血清离子钙水平、脑水肿程度、意识变化、首次CT血肿量、收缩压与患者保守治疗后转手术治疗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离子钙水平、CT出血征、首次CT血肿量、收缩压、脑水肿程度、意识变化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后转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首次CT血肿量、高收缩压、低血清离子钙水平、CT出血征、重度脑水肿、意识变化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后转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血压脑出血预测保守治疗效果差需转为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危险因素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