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医共体模式的抗凝管理对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管理知晓度及疾病控制的影响

基于医共体模式的抗凝管理对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管理知晓度及疾病控制的影响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医共体模式下的抗凝管理对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知晓度及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房颤患者2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观察组(1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凝管理,观察组则采用医共体模式的抗凝管理,两组均管理6个月.统计两组疾病控制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管理前和管理6个月后自我日常生活管理能力、抗凝管理知晓度及依从情况.结果 管理期间,观察组因房颤发作反复就诊例次、心悸发作反复就诊例次、房颤再入院例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所需检查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抗凝达标率为79.73%,显著高于对照组(64.86%,P<0.05).管理6个月后与管理前比较,两组房颤特异(栓塞)征象管理、影响INR因素管理、遵医行为管理、服用华法林管理、生活方式管理、不良嗜好管理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抗凝管理知晓度及服药依从性、复诊依从性、合理饮食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16%,显著低于对照组(25.68%,P<0.05).结论 基于医共体模式的房颤抗凝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提高其自我日常生活管理能力、抗凝管理知晓度及依从情况,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Atrial fibrillationMedical community modelAnticoagulant managementAwareness of anticoagulant managementDisease control

刘福忠、陆佳、董永超、陈波、宋建江、杨叶秋、杨应军

展开 >

314100 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

房颤 医共体模式 抗凝管理 抗凝管理知晓度 疾病控制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

2020ZH056

2024

浙江临床医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

浙江临床医学

影响因子:0.52
ISSN:1008-7664
年,卷(期):2024.26(2)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