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科学
浙江农业科学

孟智启

月刊

0528-9017

zjnykx@126.com

0571-86404055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农业科学》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33-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28-9017,创刊于1960年,是全国创办较早的农业科技刊物之一。《浙江农业科学》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和方阵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浙江农业科学》主要报道农业科研新成果和新产品、国内外最新实用技术和农业发展动态信息,内容包括粮、棉、果、蔬、油、麻、植保、农业工程、蚕桑、畜禽、微生物以及农药、化肥、农业设施等新产品介绍,园林工程、高产栽培(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等等。 《浙江农业科学》一直坚持高水准办刊,近年来增加了对效益农业的报道,刊物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紧扣效益农业主题、具有较好的导向性。目前开设的栏目有园艺与特产、粮油作物、环资与检测、贮藏与加工、专题与综述、植保技术、畜牧与蚕桑、信息技术、种子专栏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桃5号在丽水不同海拔地区的引种表现

    范芳娟柳旭波杨继颜福花...
    2925-2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省丽水市于2015年引进中桃5号,并于2个海拔区段进行试栽,经多年连续观察,发现该品种在丽水地区综合适应性强,丰产稳产,且果形圆整,果个较大,色泽鲜艳,果肉味甜,风味浓,硬溶质,硬熟期肉质松脆爽口,完全成熟后柔软多汁。相比于丽水低海拔地区,中海拔地区栽植中桃5号可以较好避开梅雨季的影响,果实品质更加优质稳定,且果实采摘期较长。综合各方面表现,中桃5号栽培适应性强,果实品质优,适宜在丽水,特别是中高海拔区段发展。

    中桃5号引种丽水

    广西蓝莓产业现状分析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时德举马涛农梦玲望飞勇...
    2928-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广西蓝莓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展壮大蓝莓产业,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咨询当地主管部门以及实地勘察等方式调查了广西蓝莓的种植分布、生产情况和产业发展优势,剖析了制约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根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制定蓝莓发展规划、开展科学研究和指导生产提供依据。

    蓝莓产业现状发展对策广西

    外源激素对重瓣松果菊生长及叶片菊苣酸含量的影响

    葛亚英张丽丽金亮田丹青...
    2933-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多效唑、烯效唑、赤霉素对重瓣松果菊彩虹花环进行叶面喷施处理,以水处理为对照,分析4种不同外源激素对松果菊生长、叶片中光合色素和菊苣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处理显著改变了重瓣松果菊彩虹花环的株高、茎粗、叶宽、叶长、花朵数、松果直径等指标,4种外源激素适宜浓度喷施均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松果菊叶片中光合色素和菊苣酸含量,其中8 mg·L-1芸苔素内酯、1 000和500 mg·L-1多效唑对促进叶片菊苣酸含量效果最为显著。综合比较,1 000 mg·L-1的多效唑在提高有效成分含量、促进光合色素合成、增加观赏性等方面效果突出且表现稳定。研究结果为优化重瓣松果菊的栽培条件和药用价值的提升提供了依据。

    外源激素松果菊菊苣酸光合色素

    植物激素与乳酸菌液配施处理对银杏叶片长势的影响

    陈海任若琛朱培朱力力...
    2939-2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调控银杏叶片长势的生物施肥配方,以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微量元素与乳酸菌液配施处理,研究2种植物激素、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菌肥对银杏叶片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4%硼和4%赤霉素处理延缓银杏落叶时间、增加银杏叶片长度和宽度、降低银杏结果量的效果最优,其次是8%锰和4%赤霉素处理。4%硼+8%锰的微量元素与4%赤霉素处理后延缓银杏落叶时间长达一周多,银杏结果量降低了 24。96%。此外,4%硼+8%锰的微量元素、4%赤霉素和乳酸菌液配施并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 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膜进行授粉隔离,对银杏叶片长势促进效果最显著。

    银杏植物激素微量元素乳酸菌

    促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机制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进展

    叶岳宇黎晓梅陈曼王霞...
    2944-2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兰科植物大多花色艳丽极具观赏性,有些常作为药用,因此,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药用价值。但其种子细小无胚乳,自然条件难以正常萌发生长,大多通过营养繁殖,或通过人工组培等技术实现快速繁育。不过在特殊情况下,部分兰科植物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实现种子繁殖,即在内生菌的共生帮助下种子可正常成苗。而在这过程中,内生菌为种子提供了营养、激素和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等作用;科学促进这种良好协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快速、高效培育优质兰科植物种苗。因此,本文通过兰科植物与其内生菌互作方面的研究分析对其种子共生萌发机制进行综述,并以兰科植物天麻、白及和铁皮石斛为例,阐释共生萌发技术在产业化上的实际生产应用价值,实现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并促进其科学开发利用。

    内生菌兰科植物共生萌发产业化应用

    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析

    毛雪琴邱海萍柴荣耀郝中娜...
    2954-2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7个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100个浙江省稻瘟病菌进行鉴定分析,发现浙江省稻瘟病菌主要由7群36个生理小种组成,各个群的出现频率有明显差异。其中ZA群菌株出现频率最高,达36。0%,表明ZA群菌株已上升为浙江省优势种群;其次是ZC群和ZB群菌株,出现频率分别为24。0%和22。0%,ZD群、ZE群、ZF群和ZG群的出现频率较低,分别为4。0%、8。0%、2。0%和4。0%。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浙江

    温州龙港市设施栽培番茄病毒病种类分析

    余冬冬沈年桥曾祥亮王汉荣...
    2960-2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温州市设施番茄产业迅速发展,番茄病毒病已成为限制番茄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本试验于2018-2023年从苍南县和龙港市采集疑似番茄病毒病的样品,并通过特异性引物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分析番茄病毒病的种类。结果表明,2018-2023年,苍南县和龙港市番茄病毒病普遍发生,检出率平均值均超过40%,共检测出6种病毒,以黄瓜花叶病毒的检出率最高。试验结果可以为温州市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番茄病毒病分子生物学

    6%寡糖·链蛋白对不同定植期和密度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效果的研究

    闫曼曼郑剑超
    2964-2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定植期和不同密度对日光温室番茄病毒病的防控效果,以期为秋茬番茄高效利用光热资源和茬口安排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进行了不同定植期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T3和T4处理番茄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控效果达74。57%和92。75%。T2处理病毒病发病率较T1处理低25。52百分点,T4处理病毒病发病率较T3处理低13。33百分点。SPAD值、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以T4处理较高。产量以T4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2、T3、T4处理分别较T1处理增产47。05%、63。50%、76。34%。所以新疆和田地区避开8月高温干旱时期定植可有效降低病毒病的发生,为保证秋冬茬番茄能在12月底采收完成,应减少留果数,增加密度,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番茄定植期种植密度病毒病防控效果

    氯氟醚菌唑对大棚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郑舰
    2968-2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由于大棚草莓白粉病原菌的抗性增强,药剂防效减退。因此,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类型杀菌剂的田间防效,以期为延缓白粉病病原菌的抗性发展,为田间用药提供指导。本研究选用新型的三唑类化学杀菌剂,400 g·L-1氯氟醚菌唑悬浮剂进行大棚草莓白粉病田间药效比对试验。结果表明,400 g·L-1氯氟醚菌唑1 2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最好,药后14 d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能达到90%以上,药后21 d的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可作为防治大棚草莓白粉病和交替使用的优选药剂,为大棚草莓白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大棚草莓白粉病杀菌剂氯氟醚菌唑田间药效评价

    基于病虫害绿色防控的豇豆优质高效栽培模式

    杨新琴吴新义李国景吴晓花...
    2972-2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豇豆是浙江省传统优势蔬菜作物之一,生产上病虫害多发,尤以枯萎病、蓟马、豆野螟危害严重。目前浙江省豇豆病虫害防控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对蓟马等虫害防治效果不佳,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综合分析浙江省豇豆病虫害防控现状,结合浙江省气候条件及农民种植习惯,本文提出基于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早春设施栽培和高山栽培模式,为浙江省豇豆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依据。

    豇豆病虫害早春设施栽培高山栽培绿色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