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科学
浙江农业科学

孟智启

月刊

0528-9017

zjnykx@126.com

0571-86404055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农业科学》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33-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28-9017,创刊于1960年,是全国创办较早的农业科技刊物之一。《浙江农业科学》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和方阵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浙江农业科学》主要报道农业科研新成果和新产品、国内外最新实用技术和农业发展动态信息,内容包括粮、棉、果、蔬、油、麻、植保、农业工程、蚕桑、畜禽、微生物以及农药、化肥、农业设施等新产品介绍,园林工程、高产栽培(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等等。 《浙江农业科学》一直坚持高水准办刊,近年来增加了对效益农业的报道,刊物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紧扣效益农业主题、具有较好的导向性。目前开设的栏目有园艺与特产、粮油作物、环资与检测、贮藏与加工、专题与综述、植保技术、畜牧与蚕桑、信息技术、种子专栏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种业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黄吉祥游兆彤王其飞高耸...
    73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业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种业科技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种业科技创新水平。以 182 名种业科技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问卷和现场座谈的方式,深入分析当前种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科研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种业科技人才考核评价机制、细化利益分配机制、科企融合发展激发种业人才创新活力三个方面提出建设高素质新时代种业科技队伍、推动种业振兴发展的对策建议。

    种业科技人才发展对策

    浙江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现状

    李燕陈小央
    740-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自 1997 年起建立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推动育种创新和种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统计和分析浙江省 1999-2021 年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情况,发现近年来浙江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在快速增加,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获得授权品种以大田作物和瓜菜类为主,授权品种主体主要为高校和科研单位,部分授权品种在生产上获得了广泛应用。此外,也提出了浙江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多年生无性繁殖作物是新品种保护的薄弱点,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植物新品种权浙江省授权品种

    浙江省甘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许庭徐英明彭啸天叶乔哲...
    745-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能源作物,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优势作物。浙江省是长江中下游主要的甘薯生产区。文章总结了浙江省甘薯产业生产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浙江省甘薯发展中品种更新迭代缓慢、脱毒苗技术普及率低、生产机械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浙江省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甘薯浙江省生产现状发展策略

    不同杂交中稻作再生稻栽培的再生能力及产量比较研究

    杨森孔令娟张琦王青...
    749-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各级政府紧抓粮食安全,不断出台鼓励政策,以促进提高产量。再生稻作为一种提高产量的生产措施,正在得到政府和种植主体的重视。文章通过对 7 个杂交中稻做再生稻的再生能力及产量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安徽沿江江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促进提高当地水稻产量。结果表明,新两优 611 和六两优香 11 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综合表现最好;鑫两优香 128、友两优 2152、荃优 1606 高节位再生能力强,再生季产量表现高于对照;旱优 116、旱优 73 头季稻产量较高,再生能力一般、再生季产量较低。对比品种再生能力及产量表现,选择再生稻品种时,头季稻每 hm2 穗数高的品种,两季产量高。

    杂交中稻再生稻再生能力产量

    浙江省9个晚粳稻代表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郭莹李志瑛翟荣荣叶靖...
    756-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浙江省历年审定的 9 个晚粳稻代表性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农艺性状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及探索浙江省晚粳稻品种审定的规律。研究选取 9 个历年审定晚粳稻品种中表现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品种,采用催芽后撒播移栽到大田的方式,测量株高、茎粗、分蘖、剑叶长、剑叶宽、叶绿素含量等农艺性状。剑叶宽和茎粗是各农艺性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 2 个因素,2010-2019 年的 3 个品种茎粗和剑叶宽为 3 个时间段中最大的,由此可以看出,茎粗和剑叶宽是农艺性状中对晚粳稻品种产量影响最大的,且浙江省育种研究者也一直在提升晚粳稻的茎粗和剑叶宽。

    晚粳稻农艺性状产量

    2012-2017年河南省参试粳稻品种品质特性分析

    夏彦莉王玲燕殷春渊窦士树...
    760-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河南省不同稻区粳稻品种的品质特性,培育和改良优质水稻品种。以 2012-2017 年河南省参试的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河南不同稻区不同年份稻米品质之间的差异及其类群划分。结果表明,对近 6 年河南稻区参试的粳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等指标进行变异分析,加工品质的变异系数以出糙率最小 1。92%,整精米率最大 13。04%;外观品质变异系数以垩白度最大为 79。13%。豫南组以粒形长宽比变异系数最小 16。24%,沿黄组以粒长变异系数最小 4。13%;蒸煮食味品质两组表现一致。主成分分析发现,豫南组提取 4 个主成分因子,沿黄组提取 5 个主成分因子。品质指标聚类分析可把参试品种(系)划分为 3个类群,优质群品种可供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河南稻区粳稻参试品质分析

    适宜江西余江地区的优质晚粳稻新品系筛选

    宋幼良张侃周幸愿
    767-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江西余江地区种植的优质晚粳稻新品种,试验以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的 15 个晚粳稻新品系为材料,在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余江试验基地开展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越 14、越 15、越18、越 20、越 24 这 5 个品系表现较好,尤其是越 20 在丰产性、综合农艺性状、抗性等方面表现突出,具有一定的生产应用前景。

    晚粳稻农艺性状产量

    华中优1号作连晚栽培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祝丽娟周建霞郑能文祁雪...
    771-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婺城区一直以来有种植双季稻的传统,随着水稻生产方式的变化,种粮大户对连作晚稻新品种的需求较多。华中优 1 号是婺城区引进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作为连作晚稻进行机插种植,开展不同机插密度试验,表现为株高适中、秆壮穗大、稻米品质优、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文章介绍华中优 1 号的特征特性和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粮大户进行大面积生产参考。

    华中优1号连作晚稻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早籼稻品种浙早33的选育

    俞法明张志红朱国富翟荣荣...
    776-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是早籼稻稻米品质中较为关键的指标,而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稻米品质类型在早籼稻育种材料中出现频率较低。浙早 33 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于2023 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常规早籼稻品种。浙早 33 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中抗稻瘟病,熟期和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稻米适合粮食加工用途,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分别为 29。3%、83。5 cm,属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稻米品质类型。文章介绍了浙早 33 的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品种特性、栽培技术要点。

    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早籼稻浙早33选育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金浩晶曹郁青郑利欣厉伟杉...
    780-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嘉丰优 3 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以嘉禾1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 G1143(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中抗稻瘟病等优势,于 2021 年 4 月通过浙江审定(浙审稻 2021019),2021-2023 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赣)引种[2021]第 001 号]、安徽省(皖引稻 2021066)、福建省[(闽)引种[2022]第 1号]、湖北省(鄂引种 2022055)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稻种植。文章介绍了嘉丰优 3 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号选育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