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科学
浙江农业科学

孟智启

月刊

0528-9017

zjnykx@126.com

0571-86404055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农业科学》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33-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28-9017,创刊于1960年,是全国创办较早的农业科技刊物之一。《浙江农业科学》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和方阵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浙江农业科学》主要报道农业科研新成果和新产品、国内外最新实用技术和农业发展动态信息,内容包括粮、棉、果、蔬、油、麻、植保、农业工程、蚕桑、畜禽、微生物以及农药、化肥、农业设施等新产品介绍,园林工程、高产栽培(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等等。 《浙江农业科学》一直坚持高水准办刊,近年来增加了对效益农业的报道,刊物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紧扣效益农业主题、具有较好的导向性。目前开设的栏目有园艺与特产、粮油作物、环资与检测、贮藏与加工、专题与综述、植保技术、畜牧与蚕桑、信息技术、种子专栏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禾优7245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金浩晶周巧钰厉伟杉郑利欣...
    785-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嘉禾优 7245 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以嘉禾 2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中恢 7245(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优势,于 2017 年 7 月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 20170064),2020-2022 年先后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审稻 2020220 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晚稻(桂审稻 2022093 号)、江西省(赣审稻 20210016)的品种审定,2022 年通过福建省:(闽)引种[2022]第 1 号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晚稻种植。文章介绍了嘉禾优 7245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禾优7245选育制种技术

    粳型香软米品种浙禾香2号在浙江省的引种表现

    侯凡沈峰平孙一鸣陈佑源...
    790-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禾香 2 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禾种业有限公司、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单季常规晚粳水稻品种。2021 年在浙江省开展引种试验并进行稻瘟病及软香米分子特征分析,浙禾香2 号平均产量 9 664。5 kg·hm-2,比对照秀水 134 增产 5。8%,全生育期 160 d,比对照迟 3。0 d。该品种携带Pi36、Pi50、Pizt、Pi63、Pib、Pi64、Pish、Pi37、Ptr、Pikm2 和 Pi35 等抗稻瘟病基因。该品种稻米香味调控基因 fgr的第 7 外显子缺失 7 bp。与软米品种南粳 46 相比,浙禾香 2 号中的 Wx基因第 1 内含子的第 1 个碱基存在G/T差异。本研究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及进一步遗传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

    水稻品种特性引种优质抗稻瘟病分子特征

    上虞区常规连作晚粳稻品种对比

    顾淑华罗高明朱化虹
    795-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绍兴市上虞区是浙江省粮食主产区,种植的主要模式为双季稻,常年种植双季晚稻面积大,但目前种植的连作晚稻存在品种单一、主栽品种种植年限长等不足,迫切需要引入熟期适中、优质高产、抗性较强的新品种作为主栽品种,为连作晚稻的稳产高产奠定基础。为此,2022 年该地区引入秀水 7204 和春江 166 等 4个新品种,进行大区对比。结果表明,参试新品种熟期、产量、抗性等均优于当年的主栽品种,适宜在上虞区作为双季晚稻推广种植。

    双季晚粳稻品种生育期穗部性状产量

    不同早籼稻新品种在金华地区的比较

    鲍苗青杜佳陈鹏
    799-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组 101 等 11 个早籼稻新品种为对象,在金华地区开展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嘉创 92 的产量最高,667 m2 产量达 645。0 kg,其次是甬籼 980,667 m2 产量为 641。7 kg;生育期分别比对照短 3、5 d,在生产上可作为双季稻种植大户前茬中熟早籼稻搭配品种。研究为嘉创 92、甬籼 980 品种在金华地区试种引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品种早籼稻区域试验

    浙西南山区优质籼稻品种筛选研究

    范飞军朱大伟邓霞君蔡宾琪...
    802-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保障浙西南山区水稻高产与优质协同生产,通过引进种植 9 个近年新审定的水稻品种,以本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籼稻中浙优 8 号为对照,系统分析这 10 个籼稻品种生育期、产量、品质和温光特性。结果表明,10 个籼稻品种在浙西南山区均能安全成熟,但产量和品质有差异。以 667 m2 产量 450 kg 为标准,品质以 NY/T 593-2021 中籼稻蒸煮食用品质一级为标准,筛选出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的水稻品种,分别是中浙优 8 号、华浙优 210 和中浙优 518。

    浙西南山区籼稻产量品质

    不同收获期对杂交水稻F1代种子质量的影响

    顾舒雯徐鸿诚李哲陈锦珠...
    808-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杂交水稻 F1 代不同收获期对种子质量的影响,选择 3 个杂交水稻制种组合,分别是晶4155S/R534、荃 9311A/五山丝苗和隆臻 36S/钰占作为试验材料,在喷施赤霉素后设置 8 个不同收获期,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杂交水稻 F1 代种子质量的影响,考察相关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晶 4155S/R534 在喷施赤霉素后33 d左右种子综合质量较好,适宜收获;荃 9311A/五山丝苗,在喷施赤霉素后 30 d左右种子综合质量较好,适宜收获;而隆臻 36S/钰占在喷施九二〇后 35 d左右适宜收获。因此,选择适宜的收割时期可显著提高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增加千粒重,降低种子粉质化程度和裂颖率,提升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确保杂交水稻产量稳收。

    杂交水稻赤霉素收获期种子质量

    "稻-豆-油"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李诚永夏英李韵李正泉...
    812-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稳定粮油生产,本研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作物品种优势,通过多年的实验示范,总结集成了"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粮食绿色安全生产和稳粮增粮,而且大幅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稻-豆-油"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徐有祥朱真令王昱妃童璐...
    817-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生产及土壤地力水平的影响,促进水稻生产化肥减量增效。以早、晚稻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有机肥替代 15%氮肥(T1)、有机肥替代 30%氮肥(T2)对早、晚稻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矿质元素等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CK2 相比,T1、T2 处理早、晚稻产量均有所提升,分别增加 5。03%~10。13%、6。17%~12。96%,稻米加工、外观品质相关指标未见明显变化趋势。T1、T2 处理较 CK2 土壤 pH 值、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提升,矿质元素锰、锌、铜有效态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另外,T1、T2 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与偏生产力均高于 CK2,且呈现随氮肥替代比例增加而下降的趋势。试验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既能维持水稻高产又能有效提升稻田养分利用效率,其中替代 15%氮肥是适宜当地水稻生产较佳的一种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措施。

    水稻有机肥化肥产量土壤理化性质

    氮素水平对籼粳杂交稻产量和贮藏蛋白的影响

    孙建龙张新城任韵王丰颖...
    823-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素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颇广,但籼粳杂交稻强弱势粒蛋白组分的积累动态、蛋白质分布及其对氮素的响应鲜有报道。以两个籼粳杂交稻(甬优 12 和甬优 17)为材料,设置 4 个氮肥水平,即 N0(不施氮)、低氮(100 kg·hm-2)、中氮(200 kg·hm-2)和高氮(300 kg·hm-2),比较了产量、粒型、强弱势粒干物质积累与贮藏蛋白的积累特征。结果显示,施氮显著提高两品种的产量以及蛋白质含量,但品种间对氮素响应存在差异。甬优 12 在低氮下就能获得较高产量,且其蛋白质积累对氮素响应也较稳定,能实现高产优质的平衡。低氮对粒型无显著影响,高氮显著降低长宽比,导致粒重轻微下降。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积累过程存在此起彼伏的现象,从而维持总蛋白的相对平衡。弱势粒蛋白质含量高于强势粒,但因其粒重小导致总积累量仍然低于强势粒。贮藏蛋白主要富集在籽粒外层胚乳中,甬优 17 对氮素响应较甬优 12 更敏感。研究结果可为籼粳杂交稻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籼粳杂交稻蛋白组分粒型强弱势粒氮素

    水稻等氮条件下不同缓释肥肥效对比试验

    狄艾芳李建强
    830-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设计了在水稻等氮情况下不同缓释肥的肥效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施用缓释肥能够在减少一次分蘖肥的前提下,取代农户传统施用化肥模式,达到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目的。但不同品牌缓释肥之间由于养分配方、缓释工艺存在差异,田间施用效果有所不同。好乐耕与多益成 2 个品牌缓释肥增产作用相对优于其他 2 个缓释肥品牌。

    水稻缓释肥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