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科学
浙江农业科学

孟智启

月刊

0528-9017

zjnykx@126.com

0571-86404055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农业科学》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33-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28-9017,创刊于1960年,是全国创办较早的农业科技刊物之一。《浙江农业科学》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和方阵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浙江农业科学》主要报道农业科研新成果和新产品、国内外最新实用技术和农业发展动态信息,内容包括粮、棉、果、蔬、油、麻、植保、农业工程、蚕桑、畜禽、微生物以及农药、化肥、农业设施等新产品介绍,园林工程、高产栽培(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等等。 《浙江农业科学》一直坚持高水准办刊,近年来增加了对效益农业的报道,刊物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紧扣效益农业主题、具有较好的导向性。目前开设的栏目有园艺与特产、粮油作物、环资与检测、贮藏与加工、专题与综述、植保技术、畜牧与蚕桑、信息技术、种子专栏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淤河泥和草木灰渣作基质对水稻育秧效果的影响

    谢昶琰李青陈川董青君...
    834-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河道清淤产生的淤泥体量大、有机质含量高,堆放或填埋处理既影响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生物质电厂燃烧后产生的草木灰渣,如不进行有效利用会变成新的污染源,成为电厂的负担。如能对其进行基质化利用,可变废为宝。以南粳 9108 为供试品种,以农村河道清淤河泥和草木灰渣为原料制作水稻育秧基质,探究不同配比育秧基质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河泥和灰渣配制育秧基质可行性较强,相比对照,60%河泥+40%灰渣育秧效果最优,秧苗素质高于其余配比基质处理和对照,可用作水稻育秧基质,这为淤泥和灰渣高附加值化农用提供一条可行途径。

    清淤河泥草木灰渣水稻基质秧苗素质

    转基因水稻感染SRBSDV后对植株营养物质的影响

    何晓婵周小军朱丽燕朱浩...
    839-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3 个转基因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接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后测定水稻植株株高、可溶性糖含量、碳氮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以明确 SRBSDV 侵染后诱导的水稻形态以及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MH63、T1C-19、T2A-1 在感染 SRBSDV 后株高显著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与正常水稻无显著性差异。MH63、T1C-19 在感染 SRBSDV后氮含量显著提高,T2A-1 水稻感染 SRBSDV 后碳含量显著提高。感染 SRBSDV后 MH63、T1C-19、T2A-1 体内各种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均提高。

    转基因水稻SRBSDV营养物质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沈足金钱秋杰徐建强
    844-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筛选出科学高效的播种方式,以秀水 14 为试验品种,特开展 3 种不同水稻直播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直播方式水稻总叶龄、结实率无明显差异,其中穴直播方式下水稻叶龄和分蘖数增长相对较慢,有效穗数相对偏低,但穗粒数多、千粒重大,实际产量达 9 037。5 kg·hm-2,分别比喷直播和飞播高 7。8%、3。1%;穴直播方式效益最高,达 4 847。3 元·hm-2,分别比喷直播和飞播高 60。8%、15。0%,是目前桐乡地区最理想的水稻直播方式。

    水稻直播方式产量效益

    盐碱地直播水稻土壤改良剂筛选试验

    朱家骝冯卿
    848-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盐碱地直播水稻适宜土壤改良剂,引进了市场上的 6 种改良剂,以水稻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季直播水稻种植,开展土壤改良剂对种植前后土壤化学性质、秧苗素质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剂对降低土壤 pH值、土壤水溶性含盐量有显著作用,1 号地最高分别降低 2。76%、0。90 g·kg-1,2 号地分别降低 2。78%、0。58 g·kg-1。土壤改良剂对提高盐碱地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作用不明显。土壤改良剂对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有明显促进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及水稻产量,1 号地、2 号地最高增产分别为 11。06%、6。44%。土壤改良剂在高盐度盐碱地上的增产效果好于低盐度盐碱地,其中试验所采用的盐碱消、北京康源、红都嘉业 3 种土壤改良剂增产效果较好,可以参考使用。

    盐碱地直播水稻土壤改良剂筛选

    孕穗-抽穗期高温下有机肥配合氮肥调控对糯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保君程旺大沈亚强陈贵...
    85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孕穗-抽穗期高温下有机肥配合氮肥调控对糯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置有机肥配合常规氮肥运筹(基肥 ∶ 分蘖肥 ∶ 穗肥=4 ∶ 3 ∶ 3,CK)、有机肥配合蘖肥前移(基肥 ∶ 分蘖肥 ∶穗肥=5 ∶ 2 ∶ 3,T-CK)、有机肥配合穗肥前移(基肥 ∶ 分蘖肥 ∶ 穗肥=5 ∶ 3 ∶ 2,P-CK)3 个处理,结合 2022 年浙江省极端高温天气情况(糯稻抽穗前 15 d中最高气温达到 35℃以上的天数有 13 d,最高气温连续超 35℃的天数为 12 d,危害热积温为 36℃,热害强度等级为重度),研究孕穗-抽穗期高温下有机肥配合氮肥调控对糯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糯稻的热害损失率同糯稻的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同 CK 相比,T-CK 的穗粒数显著增加了 88。0%,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了 50%;P-CK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了 2。10%。在热害损失率方面,P-CK的热害损失率最低。综上所述,有机肥配合穗肥前移(基肥 ∶ 分蘖肥 ∶ 穗肥= 5 ∶ 3 ∶ 2)可以缓解糯稻孕穗-抽穗期高温热害胁迫。

    糯稻氮肥高温热害品质

    废弃栽培基质水稻育秧再利用及其稻田生产效应

    程月琴王艳玲金梅娟吕志伟...
    859-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废弃栽培基质的水稻育秧再生利用及其在稻田的生产应用效应,该研究将废弃基质经高温好氧堆置处理后制备成再生基质,以商品基质、营养土为对照,水稻生产采用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栽插,分别比较 3 个处理的秧苗素质,测定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再生基质除 EC(基质中的可溶性盐含量)值之外,均达到了蔬菜育苗基质标准。与商品基质相比,再生基质对水稻秧苗的苗高、苗长、叶龄、最大单叶长与宽、假茎粗无促进作用,但显著提高栽后 12 d发根数,且显著提高了秧苗地下部干物质重。再生基质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秧苗栽插的倒秧率,提高了栽插后 4 d的活棵率,显著增加了水稻成熟期穗数与成穗率,从而促进了水稻增产。

    水稻育秧秧苗素质废弃基质

    籼粳杂交稻品种春优83在余杭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马伟洪金明浩汪璐
    864-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优 83 是余杭区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引进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新品种,从 2023 年度余杭区生产示范表现来看,该品种具有植株长势强、穗大粒多、丰产性好、抗倒等特点,多点示范平均产量达 12 920 kg·hm-2。其高产栽培技术为培育带蘖壮秧、适龄移栽、精准施肥、好氧灌溉和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春优83籼粳杂交稻余杭

    小麦植物新品种权的价值评估研究

    骆飞徐海斌
    869-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新品种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随着小麦品种交易的日益增多,开展小麦品种权价值研究对种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淮麦植物新品种权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内涵、特征和其价值评估的特殊性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分析,探讨了影响小麦植物新品种权价值的因素,构建了小麦品种权的价值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收益法对小麦品种价值进行量化评估,成功指导淮麦 705 转让交易。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科学合理、方便快捷的小麦新品种价值评估方法,能为小麦新品种交易提供科学合理的定价方法和依据,对提高小麦新品种种子成果的成功转化率具有重要意义。

    新品种权价值评估小麦

    国审小麦新品种菏麦22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任自超王冲郭凤芝林坤...
    874-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全面了解菏麦 22 的产量特性,利用 2015-2018 年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增产点比例和适应度等方法,对菏麦 22 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5-2016 年菏麦 22 比对照品种济麦 22 略减产,减产不显著,2016-2018年两年菏麦 22 比对照品种济麦 22 均增产且增产显著,具有较好的丰产性;2015-2018 年菏麦 22 的产量变异系数(CV)和高稳系数(HSC)均居参试品种的前列,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和丰产性;菏麦 22 试验 3 年的平均适应度与对照品种良星 99、济麦 22 的平均适应度相当。除 2015-2016 年菏麦 22 的增产点率较低外,2016-2018 年两年的增产点率分别达到 89。5%、91。7%,表明在多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综合分析表明,菏麦 22 集合了高产、稳产、广适、多抗、优质等优良性状,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生态区域有较高的推广利用潜力。

    小麦菏麦22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11个小麦新品种(系)在嘉兴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马燕欣杨硕郎淑平
    880-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新育成小麦品种(系)在嘉兴地区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在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古塘基地开展 2022-2023 年度浙江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共 12 个,其中对照品种为扬麦 20。结果表明,金 1558、浙农麦 3 号、嘉麦 191、嘉麦 208 和浙麦 34 这 5 个品种综合表现不错,产量高,抗倒伏性较好,适合在嘉兴地区推广种植。

    小麦丰产性适应性区域试验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