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科学
浙江农业科学

孟智启

月刊

0528-9017

zjnykx@126.com

0571-86404055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农业科学》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33-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28-9017,创刊于1960年,是全国创办较早的农业科技刊物之一。《浙江农业科学》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和方阵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浙江农业科学》主要报道农业科研新成果和新产品、国内外最新实用技术和农业发展动态信息,内容包括粮、棉、果、蔬、油、麻、植保、农业工程、蚕桑、畜禽、微生物以及农药、化肥、农业设施等新产品介绍,园林工程、高产栽培(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等等。 《浙江农业科学》一直坚持高水准办刊,近年来增加了对效益农业的报道,刊物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紧扣效益农业主题、具有较好的导向性。目前开设的栏目有园艺与特产、粮油作物、环资与检测、贮藏与加工、专题与综述、植保技术、畜牧与蚕桑、信息技术、种子专栏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浙江地区重金属低积累旱粮作物品种筛选

    姜建武孙叶芳卢华兵施腾楠...
    1521-1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达到污染耕地的旱粮安全生产,筛选出适合浙江地区种植的重金属低积累旱粮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在重金属复合污染耕地种植旱粮作物高粱、玉米和大豆各 10 个品种,分析旱粮籽粒中镉(Cd)、镍(Ni)、铜(Cu)和锌(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高粱 Cd低积累品种优选晋糯 3 号,玉米品种 Cd低积累品种优选浙糯玉 86 和浙甜 19,大豆 Cd低积累品种优选浙春 8 号;具有同时低积累 Cd、Ni、Cu 和 Zn 特征的高粱品种为晋糯 3 号和晋杂 31 号,玉米品种为浙糯玉 18、浙糯玉 86 和银糯 1 号,大豆品种为浙春 8 号和辽鲜。本研究结果可为浙江地区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过程中重金属低积累旱粮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金属低积累品种筛选旱粮

    籼粳杂交水稻春优86的选育与制繁种技术

    陈中林麻人方刘化宙龙启勇...
    1531-1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优 86 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科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早熟晚粳不育系春江 88A 和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 T6 配组而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株高适中、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2023 年11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 20233243),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的粳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单季晚稻种植。本文介绍了春优 86 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和制繁种技术,为后续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籼粳杂交水稻春优86品种选育制繁种技术

    施用鱼虾下脚料有机肥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方琪钧陈胤再
    1539-1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与加工业的快速发展,鱼虾下脚料等水产品废弃物随意处置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屡见不鲜,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该试验以嘉 67 水稻为种植对象,设置 5 个不同施肥处理,进行为期 1 a的单季种植,发现在舟山当地环境下,鱼虾下脚料有机肥 25%等氮替代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壤氮、磷、钾 3 种常量元素的含量,且能够起到提升水稻的养分利用率、促进水稻稻谷的干物质积累、改善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使水稻保持稳产高产。若该有机肥能够投入市场化应用,可以起到将鱼虾下脚料等水产品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废弃物流入环境造成污染的作用。同时,能够拓宽有机肥的获取途径,起到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农户对于有机肥的选择,减少化肥投入的作用,对于促进农业经济产业发展有着一定意义。

    鱼虾下脚料有机肥水稻土壤

    稻虾共作种植模式下不同粳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比较

    潘欣睿王显胡中泽衣政伟...
    1543-1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 19 个优质粳稻新品种进行稻虾共作种植模式下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稻虾共作种植模式下19 个粳稻品种的 667 m2 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变幅均较大;所有参试品种中,香缘 99 的产量高于其他品种,主要得益于该品种在稻虾共作模式中的各项产量构成因素表现较为均衡,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指标整体比较优秀。

    稻虾共作品种比较产量表现

    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文勇陈光辉陈照明
    1547-1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肥力及双季稻产量的影响。该研究以浙南双季稻为研究对象,于 2021年在瑞安市布置 5 个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测土配方施肥(T3)和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T4)在土壤肥力和早晚稻产量等方面的差异。多点试验表明,不同处理之间的土壤肥力存在差异,不同试验点的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以 5 个试验点的平均值来看,处理T3 的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最高,处理T1 最低;处理T3 的有效磷含量最高,处理T1 最低;处理T2 和T3 的速效钾含量较为适宜,而处理T1 的速效钾含量不足;处理T2 的缓效钾含量最高。在不同施用方式下,施用肥料提高了水稻年产量,处理 T2 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其他处理(如T1 和T3)也可能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处理T2 的效果最好,可以作为一种优化水稻生产的方法。

    双季稻施肥土壤肥力产量

    生物质炭对水稻微量元素吸收积累的影响

    韩晓君乔志刚
    1551-1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固碳减排、肥力提升及重金属污染治理。尽管生物质炭能有效降低 Cd等重金属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生物有效性,然而,生物质炭的施用对水稻吸收微量元素的影响相关研究却相对较少。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小麦秸秆生物质炭(20 t·hm-2 和 40 t·hm-2)对水稻不同部位微量元素 Fe、Mn、Cu、Zn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更好地了解生物质炭对水稻吸收积累微量元素的影响提供案例支撑。研究表明,水稻各部位 Fe、Cu、Zn含量均为根>秸秆>籽粒,其中,水稻根中 Fe 含量远高于其他部位,而秸秆中 Mn含量远高于根,籽粒部位最低。相较于 20 t·hm-2 用量,40 t·hm-2 生物质炭处理能更好地降低水稻籽粒、秸秆和根中 Fe的含量,降幅分别为 56。7%、13。0%和 39。4%;施用 40 t·hm-2 生物质炭处理使水稻籽粒和秸秆中Mn含量分别降低了 35。6%和 43。7%。此外,仅 40 t·hm-2 生物质炭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根中 Cu的含量,降幅为 47。2%,仅 20 t·hm-2 生物质炭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秸秆中 Zn 的含量,降幅为17。6%。上述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处理对水稻体内微量元素 Fe、Mn、Cu、Zn含量的影响差异较大,施用生物质炭更有利于降低水稻各部位 Fe 和 Mn 的含量,对 Cu、Zn 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且与生物质炭的施用量有关,应关注高用量的生物质炭对水稻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生物质炭微量元素水稻吸收积累原位钝化

    黄岩区早稻中早39肥料利用率进阶探究

    何杰彭栌以史婕
    1555-1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早稻中早 39 为试验材料,在黄岩区院桥镇开展肥效试验,探究在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比常规施肥养分投入减少 51 kg·hm-2 条件下,配方施肥早稻产量为 7 386 kg·hm-2,比常规施肥产量的 7 277 kg·hm-2,增加 109 kg·hm-2。利用差减法得出,配方施肥处理的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是 38。7%、41。0%、85。7%,其中氮肥、钾肥利用率分别比常规施肥提高了 6。0 和 24。1 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比常规施肥降低了 1。0 百分点,需进一步提升肥料利用率。

    早稻黄岩配方肥肥料利用率

    不同化控剂对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鲁宁184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续新艳
    1559-1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极端天气造成的玉米倒伏会严重影响粮饲兼用型玉米产量。以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鲁宁 184 为材料,设 4 种化学调控剂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探究在不同化控处理下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鲁宁 184 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化控剂可有效调节玉米生长性状,主要降低株高,增加次生根条数来增强抗倒伏性;喷施多效唑或胺鲜乙烯利处理可以提高植株鲜干重产量,保持较高穗粒数,达到增产和抗风险的目的,推荐在生产中使用。

    玉米化学调控剂植株性状生物产量籽粒产量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浙花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张小利李付振厉宝仙陈小央...
    1563-1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花 6 号是以花育 52 号为母本、小京生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杂交后代按系谱法结合多代定向筛选选育而成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性突出、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于 2020-2021 年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 4 074。00 kg·hm-2,平均籽仁产量 3 040。58 kg·hm-2,分别比对照小京生增产 36。4%和 47。5%。2020 年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其蛋白质含量 22。0%,油酸含量 77。9%,亚油酸含量 4。74%,油亚比 16。43。该品种中抗叶斑病、青枯病和锈病,于 2023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是目前浙江省育成的首个高油酸食用型花生新品种。浙花 6 号高产稳产、早熟性好、耐连作,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生态区浙江地区春播及夏播种植。

    花生新品种浙花6号高油酸栽培技术

    不同树体管理模式下茶叶内含物质的差异性分析

    李金龙龙亚芹殷丽琼仝佳音...
    1567-1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江县亥公村对藤条小树茶、藤条大树茶、放养型茶、台地茶 4 种树体管理模式进行采样并检测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 4 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内含物质,筛选出决定区分 4 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的差异性内含物质。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将 4 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藤条大树茶和藤条小树茶,另一类为台地茶和放养型茶。所有内含物质中水浸出物占比最高,茶多酚占比第二,其次为儿茶素。各氨基酸组分中,茶氨酸占比最高,其他均在 1%以下。磷酸丝氨酸、天冬酰胺等更能代表藤条小树茶和藤条大树茶的特征。水浸出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更能代表台地茶和放养型茶特征。通过对藤条小树茶、藤条大树茶、放养型茶、台地茶 4 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内含物质进行分析,能够明显区分不同树体管理模式茶叶特征。

    树体管理内含物质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