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气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气象
浙江气象

黎健

季刊

1004-5953

zj_hcx@sina.com

0571-87073693

310008

浙江省杭州市钱江路139号

浙江气象/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Meteor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促进我省气象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宗旨,以学术为主,兼顾气象事业方方面面,是融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季刊。可供气象、农林、水文、地理、民航、海洋、环保、地质等部门的科技人员阅读,亦可供有关院校师生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湖州地区大雾天气的潜势预报方法

    周雪婧向华尹浩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3-2021年湖州地区能见度、气温等地面观测资料、ECMWF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以及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分析大雾发生时的高影响因子,确定湖州地区大雾预报的9个高影响因子及其阈值、消空指标,并建立了基于PP法和指标叠套法的湖州地区大雾天气潜势预报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模型对500~1 000 m能见度预报的准确率相对较高,基本能较好地预报该区间的大雾过程.但对50 m以下的强浓雾过程,由于实况出现次数较少,模型预报空报较多.其次,大雾空报时当地前期能见度相对较好,后期气象条件有利于大雾的生成,实况的能见度虽然有所下降,但都维持在1 km以上;漏报情况大多数发生在降水间歇期,由于降水期间地面湿度较高,能见度较差,降水停止时适当条件下也有大雾发生的可能性.

    大雾PP法指标叠套法潜势预报

    一次春季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刘圣楠吕健黄嘉仪叶妍婷...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0.25° ×0.25°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NCEP FNL)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2年4月25日浙江省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展开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造成此次过程的强对流风暴为先后生成的两条飑线和一个由团状逐渐演变为线状的多单体风暴.(2)低的自由对流高度(LFC)、较大的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和850 hPa与500 hPa温差(T850~500)以及垂直螺旋度"上负下正"的空间配置对雷暴大风指示性较好.(3)高的低层露点温度和0 ℃层高度对短时强降水指示性较好,强降雨容易出现在垂直螺旋度等值线密集区偏向正螺旋度区一侧.(4)水平方向上湿位涡正压项(MPV1)强负值区和斜压项(MPV2)正值区与强对流发生区域对应较好;垂直方向上湿位涡"正负区垂直叠加"有利于产生强对流天气,湿位涡大值区下传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

    强对流飑线垂直螺旋度湿位涡

    温州市臭氧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林群吴贤笃周琴芳陈宣淼...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温州市臭氧浓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14-2020年温州市臭氧监测数据与气象数据,研究分析温州市各个县(市、区)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温州受气象因素影响概况.结果表明:温州市臭氧逐年平均浓度先降后升.总体上洞头臭氧年均浓度最大,但是温州臭氧污染极值更大.各个地区臭氧浓度月变化均呈双峰形,日变化均呈单峰趋势.温州臭氧浓度主要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日照时数、气温呈正相关关系.当相对湿度在25%左右且温度超过35℃时,臭氧浓度最容易超标.风速≤2.0m/s时,风速有利于臭氧聚集;风速>3.0m/s时,风速有利于臭氧扩散.通过逐步回归选入日照时数、最高气温、最小相对湿度、日极大风速和日最大风速建立臭氧日平均浓度预报方程.

    温州市臭氧变化特征气象因素

    复盘"杜苏芮"影响期间浙江水库的降水预报精度及对决策服务的思考

    周亦平朱占云张玮玮王晨迪...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精准化、专业化的气象科技预报服务,对于水库综合效益发挥,最大程度地利用洪水资源,减轻洪涝灾害损失,保障下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促进全流域乃至浙江省经济稳步发展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期间,浙江沿海地区发生长历时暴雨灾害,造成较严重的城市内涝、交通中断、水库超汛泄洪等,尤其温州泽雅水库遭遇20 a-遇洪峰流量.采用多尺度观测资料和多模式数值预报产品,针对该次台风影响下主要水库流域过程总雨量、短时临近强降雨等开展预报精度分析,结合水库调度关键期的决策辅助服务内容进行系统总结.结果表明:气象部门以省市级协同的方式,围绕水库预腾库容、拦洪削峰、尾水拦蓄及精准化水位控制等具体调度需求,建立的滚动嵌套式服务产品体系,为水库精细化调度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关键时间节点的联动会商、决策辅助服务及多渠道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保证了预报服务的精准性和及时性.最终水库既拦蓄了大部分洪水,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洪水资源,又减小洪水对下游工程设施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影响,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台风"杜苏芮"水库气象服务精度评估防灾减灾效益

    气象电视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传播初探

    王金欣王依丽单权陈锦慧...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气象影视衍生出一系列新媒体服务产品.例如短视频、直播等.气象传统节目为了立于不败之地,衍生了生活气象和旅游气象等方面新的节目形式,并能够针对特定领域、特定需求提供气象影视服务.为了更好地将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相融合,"浙江天气"融媒体品牌在栏目创新、网络协议(IP)产品打造、渠道拓展、平台运营、矩阵传播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针对如何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创新电视气象影视节目形式,剖析如何提升影响力,通过"浙江天气"媒体矩阵做好传播,为气象融媒体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气象融媒体媒体融合发展服务创新

    二十四节气浙江预警科普大数据挖掘与应用

    袁超阮小建丁雨鑫黄清瀚...
    29-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预警科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浙江二十四节气预警科普大数据挖掘与应用为例,探讨如何利用预警大数据来提高预警科普和服务能力,提高公众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2023年杭州亚运会恰逢在秋分开幕,在寒露闭幕.利用二十四节气开展气象预警科普工作,通过挖掘分析二十四节气的预警数据,得出各类灾害的分布特点,为浙江省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十四节气预警大数据应用探索

    垂直遥感综合观测平台设计与实现

    王聆勤王志诚李帅伟虞历尧...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B/S架构和微服务架构方式首次建成集设备监控、数据收集、数据质控、产品开发、融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垂直遥感综合观测平台,主要包括:综合观测、专业保障、运行监控、数据评估、装备全览和个人中心等6大模块.平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垂直遥感观测数据格式乱、装备运维效率低、数据资料应用少、协同观测能力弱等问题,在汛期气象服务和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保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推动了垂直廓线产品的实况业务应用新突破.

    垂直遥感应用平台运行监控系统设计

    亚运·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研究应用

    张东明郭建侠李帅伟李翠娜...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运·综合气象观测系统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和城市街区建筑3维模型,以杭州城市(覆盖亚运会场馆)区域为载体,构建实时、高分辨率、精细美观的实况天气虚拟VR系统.系统实现亚运会重点装备质量监视、观测数据一张表、运行监控一张图、决策日报及综合观测产品展示.通过多源数据质控算法、3维组网方法、气象数据融合分析方法、人工智能同化方法及大数据识别方法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冰雹、雷暴、大风、强降水等强天气过程的实时、精准监测预警,开展重大活动专项气象服务.

    虚拟(VR)系统观测数据一张表决策日报精准监测预警专项气象服务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宁波赛事气象监测保障研究与应用

    杨豪励臣儒倪永森胡利军...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杭州第19届亚运会宁波赛区举办的帆船赛、沙滩排球赛对气象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保障两项赛事的顺利进行,宁波气象部门建成了含首个体育赛事灯塔气象站、航标自动气象站、海温监测站、沙温监测站、船舶监测站在内的亚运赛事气象监测网,为气象保障服务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监测数据.利用Vue作为前端开发框架,设计和构建了一个基于网络的亚运在线气象监测综合保障平台,实时显示赛区内的气象监测数据、设备运行状态.采用浙政钉政务协同处理平台实现亚帆赛区监测设备状态或数据异常的告警推送.系统方案在整个帆船和沙滩排球比赛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保障了亚运会宁波赛事的顺利进行.

    杭州第19届亚运会航标自动气象站气象监测保障综合保障平台

    《旅游景区气象防灾减灾指南》解读

    林建忠张眉余田花周哲...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DB 33T 1306-2023《旅游景区气象防灾减灾指南》的编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标准的主要内容,总结了标准试点建设成效,提出了贯彻实施建议.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帮助旅游景区气象防灾减灾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标准内容,加快标准的应用实施,提升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旅游景区安全风险防控注入更丰富的气象内涵,为全国旅游景区探索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提供浙江样本,为旅游景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提供重要依据.

    旅游景区气象防灾减灾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