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丛黎明

月刊

2096-5087

zjyfyx@mail.hz.zj.cn

0571-87115497

310004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机场路137号

预防医学/Journal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浙江预防医学会主办,系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类科技期刊。具有信息量大、出版周期快、导向性强、注重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主要报道本省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科研成果、实践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国内外的最近科技信息,旨在促进我省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为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服务。本刊稿源丰富,均来自卫生防病的和预防保健、医学教育、科研工作第一线的专业人员。本刊面向基层,以广大预防保健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嘉兴市不同免疫规划阶段的麻疹流行特征

    胡洁王远航余鹏飞
    1013-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嘉兴市不同免疫规划阶段的麻疹流行特征,为完善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3年嘉兴市麻疹发病资料,分析扩大免疫规划前(2005—2007年)、扩大免疫规划(2008—2010年)和加强免疫规划(2011—2023年)阶段的麻疹发病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特征.结果 2005—2023年嘉兴市报告麻疹病例399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66/10万,呈下降趋势(P<0.05).扩大免疫规划前、扩大免疫规划和加强免疫规划阶段麻疹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2.88/10万、7.24/10万和0.83/10万,发病高峰期均为3—5月.平湖市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为5.94/10万;桐乡市最低,为3.92/10万.扩大免疫规划前、扩大免疫规划和加强免疫规划阶段麻疹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分别为南湖区(31.10/10万)、平湖市(11.10/10万)和嘉善县(1.55/10万).嘉兴市扩大免疫规划前麻疹发病具有空间聚集性(Moran's I=0.787,P<0.05),南湖区呈高-高聚集.结论 2005—2023年嘉兴市麻疹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扩大免疫规划前发病呈空间聚集性,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和加强免疫规划后未发现明显聚集区.

    麻疹免疫规划流行特征

    基于大气污染物与寿命损失年的金华市空气质量健康指数构建研究

    何晓庆罗进斌陈强许丹丹...
    1017-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大气污染物与人群寿命损失年(YLL)的暴露-反应关系构建浙江省金华市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评价空气质量健康风险.方法 通过金华市环境监测中心和金华市气象局收集2014—2021年金华市金东区和婺城区的大气污染物和气象资料,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同期居民非意外死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大气污染物与YLL的暴露-反应关系,筛选主要污染物计算AQHI;采用GAM分析AQHI与YLL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 单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PM2.5在滞后1 d对YLL影响最大,SO2在当日影响最大.双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PM2.5在滞后1 d分别纳入其他污染物后,对YLL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SO2在当日纳入NO2后,对YLL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4—2021年O3日均质量浓度超标率较高,为42.27%.根据单污染物和双污染物模型分析结果、大气污染物超标情况和相关文献,选择PM2.5、SO2、NO2和O3为主要污染物计算AQHI.2014—2021年金华市AQHI M(QR)为1.40(1.13),按照AQHI分级标准,94.55%的时间处于低风险,4.93%的时间处于中风险.AQHI每升高1个QR,对全人群、男性、女性、<65岁和≥65岁人群YLL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YLL分别增加6.21、3.26、6.46、4.24和10.57人年.结论 2014—2021年金华市大部分时间空气质量健康风险为低风险,AQHI升高与人群YLL风险增加有关.

    大气污染寿命损失年空气质量健康指数广义相加模型

    1990—2019年中国35岁以下人群白血病疾病负担趋势

    李嘉怡赵欣羽刘沁娴宁祖乐...
    1022-1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35岁人群白血病疾病负担趋势.方法 通过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年调查数据收集1990—2019年中国<35岁人群白血病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资料,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白血病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1990—2019年中国<35岁人群白血病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呈下降趋势(AAPC=-2.336%、-3.604%和-3.589%,均P<0.05),其中女性下降趋势(AAPC=-3.209%、-3.787%和-3.818%,均P<0.05)较男性明显(AAPC=-2.521%、-3.292%和-3.306%,均P<0.05).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随年龄增加,<35岁人群白血病发病、死亡和DALY风险下降,其中<5岁组白血病发病、死亡和DALY风险最高,RR值分别为4.697、2.718和3.059.随时期推移,白血病发病、死亡和DALY风险下降,RR值从1990—1994年的1.217、1.264和1.296分别下降至2015—2019年的0.901、0.696和0.691.随出生年份推移,白血病发病、死亡和DALY风险先上升后下降,1986—1990年出生队列最高,RR值分别为1.335、1.192和1.231.结论 1990—2019年中国<35岁人群白血病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男性、<5岁儿童是白血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白血病疾病负担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

    鄞州区成人睡眠障碍发病密度分析

    陈云鹏殷玥琪孙烨祥沈鹏...
    1028-1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7—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成人睡眠障碍发病密度,为制定睡眠障碍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鄞州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收集2017—2023年鄞州区≥18岁常住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资料,以建档1年后首次诊断睡眠障碍的病例为新发病例,采用Poisson分布估算发病密度,描述性分析睡眠障碍病例的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结果 2017—2023年鄞州区≥18岁常住居民1255129人,总观察人时6292884人年,M(QR)为5.67(3.74)人年;睡眠障碍新发病例165490例,男性67095例,占40.54%;女性98385例,占59.46%.2017—2023年鄞州区睡眠障碍发病密度为26.30/1000人年,未见变化趋势(P>0.05).女性睡眠障碍发病密度为29.63/1000人年,大于男性的22.57/1000人年(P<0.05).70~<80岁组睡眠障碍发病密度最大,为63.30/1000人年;18~<30岁组最小,为7.24/1000人年;≥30岁人群睡眠障碍发病密度大于18~<30岁人群(均P<0.0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的睡眠障碍发病密度为32.03/1000人年,大于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25.93/1000人年和18.87/1000人年,均P<0.05).东柳街道、东郊街道和白鹤街道睡眠障碍发病密度居前三位,分别为45.11/1000人年、42.87/1000人年和40.16/1000人年.结论 2017—2023年鄞州区成人睡眠障碍发病密度无明显变化趋势;女性、老年人和中心城区的发病密度较大.

    睡眠障碍流行特征发病密度

    生活噪声暴露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研究

    胡忠信陈春棉杨蒋舜
    1032-1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生活噪声暴露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为降低生活噪声对抑郁症状发生发展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项目2015—2020年数据,收集≥18岁人群的人口学信息和生活噪声暴露等资料,采用病人健康问卷评估抑郁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活噪声暴露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收集3216人资料,其中男性1707人,占53.08%;女性1509人,占46.92%.年龄为(49.30±18.07)岁.生活噪声暴露491人,占15.27%.检出抑郁症状265例,检出率为8.24%.抑郁症状组有生活噪声暴露66例,占24.91%;正常组有生活噪声暴露425人,占14.40%,两组生活噪声暴露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贫困比率、睡眠时间、饮酒量和听力后,生活噪声暴露(OR=1.743,95%CI:1.258~2.413)与较高的抑郁症状风险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生活噪声暴露与抑郁症状风险升高有关.

    生活噪声暴露抑郁症状关联

    浙江省中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影响因素研究

    李娟娟章荣华孟佳高雷...
    1036-1039,1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中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脊柱弯曲异常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22年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项目,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90个县(市、区)的中学生开展脊柱弯曲异常筛查,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收集基本信息、营养状况、静坐时间和睡眠时间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93988人,有效应答92559人,应答率为98.48%.其中男生48578人,占52.48%;女生43981人,占47.52%.检出脊柱弯曲异常1690人,占1.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331,95%CI:1.204~1.471)、居住在郊县(OR=1.254,95%CI:1.135~1.385)、年龄≥14岁(14~16岁,OR=1.252,95%CI:1.108~1.414;>16岁,OR=1.273,95%CI:1.090~1.486)和静坐时间>10 h/d(OR=1.162,95%CI:1.034~1.305)的中学生脊柱弯曲异常风险较高,超重肥胖(OR=0.491,95%CI:0.426~0.565)、定期调整课桌椅高度(OR=0.883,95%CI:0.797~0.979)和睡眠时间≥8 h/d(OR=0.850,95%CI:0.765~0.945)的中学生脊柱弯曲异常风险较低.结论 浙江省中学生脊柱弯曲异常与性别、地区、年龄、静坐时间、营养状况、定期调整课桌椅高度和睡眠时间有关.

    中学生脊柱弯曲异常影响因素

    医务工作者正念水平在心理弹性与焦虑症状、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

    丁宝莹冯文雪周沛臻何花...
    1040-1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医务工作者正念水平在心理弹性与焦虑症状、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3年1月选取山东省青岛、济南、日照、济宁和聊城5个城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部门分层,抽取临床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调查问卷、5条目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和病人健康问卷分别调查收集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资料、正念水平、心理弹性、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采用Process程序分析正念水平在心理弹性与焦虑症状、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调查医务工作者1836人,其中男性472人,占25.71%;女性1364人,占74.29%.年龄M(QR)为39(12)岁.临床医生629人,占34.26%;护士963人,占52.45%;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4人,占13.29%.正念水平得分M(QR)为22(7)分;心理弹性得分M(QR)为20(4)分;焦虑症状检出率为49.78%;抑郁症状检出率72.28%.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正念水平在心理弹性与焦虑症状间起部分中介效应(β=-0.510,P<0.001),直接效应值为-0.130,中介效应值为-0.04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6.14%;正念水平在心理弹性与抑郁症状间也起部分中介效应(β=-0.575,P<0.001),直接效应值为-0.120,中介效应值为-0.05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0.23%.结论 医务工作者正念水平在心理弹性与焦虑症状、抑郁症状间发挥中介作用.

    医务工作者正念水平心理弹性焦虑抑郁中介效应

    阿尔茨海默病多模式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

    周颖李链边国林
    1045-1048,1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但效果有限且伴随不良反应.多模式非药物干预(MNPI)是将2种或以上的非药物干预方式结合,协同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安全、经济和简便等优点.本文收集2018—2024年国内外发表的MNPI相关文献,对认知训练、体力活动联合其他干预方式的MNPI应用进行综述,为制定个性化AD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阿尔茨海默病多模式非药物干预认知功能

    免疫调节紊乱在职业紧张致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

    陈靖黄渝杰颜源尹扬光...
    1049-1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表明,职业紧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免疫调节紊乱在职业紧张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发挥中介效应.职业紧张引发机体免疫调节紊乱,通过介导免疫细胞和炎症介质激活、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脂质代谢紊乱等途径,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本文对免疫调节紊乱在职业紧张致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主要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动脉粥样硬化职业紧张免疫调节炎症

    2006—2020年海东市结核病发病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张亚欣贾生青王兆芬王兴斌...
    1052-1055,1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6—2020年青海省海东市结核病发病趋势及年龄、时期、出生队列对发病风险的影响,为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6—2020年海东市结核病病例资料,计算发病率,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标化发病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结核病发病趋势;建立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核病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结果 2006—2020年海东市结核病粗发病率为37.69/10万~100.93/10万,标化发病率为42.85/10万~115.24/10万,2006—2015年标化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7.148%,P<0.05);2015—2020年无明显变化趋势(均P>0.05).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2006—2020年海东市20~<25岁组结核病发病风险最高(RR=2.973,95%CI:2.353~3.756),其次为80~<85岁组(RR=2.785,95%CI:2.206~3.516);2016—2020年结核病发病风险最高(RR=1.253,95%CI:1.203~1.306),2011—2015年结核病发病风险最低(RR=0.796,95%CI:0.770~0.823);1936—1940年出生的人群结核病发病风险最高(RR=3.050,95%CI:2.356~3.949),此后随时间推移发病风险降低.结论 海东市结核病标化发病率在2006—2015年呈下降趋势,2015—2020年变化趋势不明显.20~<25岁、80~<85岁组结核病发病风险较高,出生年份越晚的人群发病风险较低.

    结核病发病趋势年龄-时期-队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