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范永升

月刊

1005-5509

zjzyxb@163.com

0571-86613692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一类中医学术性期刊,以报道本院教育、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兼顾本省及国内外有学术见解的优秀中医学论文,以提高为主兼顾指导自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赵笑东主任治疗高脂血症用药规律

    肖凤汪超兰陈竞纬
    412-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总结赵笑东主任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处方规律,探讨赵主任对吴门中医的传承与创新.[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苏州市中医医院赵笑东主任门诊就诊,并且诊断为"高脂血症"的患者的处方.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处方,对其中的中药进行规范,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经统计分析得出赵主任治疗高脂血症的治法治则、用药特色和规律.[结果]共筛选出152首处方,189味中药,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为蒲黄、姜黄、泽泻、莱菔子等.性味多为甘温,归经多属肝、脾.通过关联分析,得出最核心的药物组合为:蒲黄-姜黄、蒲黄-泽泻、姜黄-泽泻、蒲黄-姜黄-泽泻、莱菔子-蒲黄.通过新方分析,生成新处方11个.[结论]数据挖掘提示赵主任治疗高脂血症喜用甘温,重视肝脾,治疗原则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用药灵活,随证应变,对吴门医派治疗高脂血症的学术思想进行了传承创新.

    调脂颗粒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数据挖掘高脂血症用药特色治疗原则传承发展

    张景岳辨治崩漏的学术思想探析

    曹泽宁袁慧慧肖扬陶颖莉...
    421-423,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张景岳对崩漏的辨治思路及方药应用.[方法]通过研读《景岳全书》中有关崩漏的论述内容,分析张景岳论治崩漏的病因病机认识,总结其治疗本病的治则治法、遣方用药,并以验案加以佐证.[结果]张景岳以阴阳为总纲,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阴虚阳搏""先损脾胃,次及冲任",以阴虚为主,辨治过程中需明辨五脏虚实、气血,以治血为要;重视温补脾胃,不忘寒凉又不妄投寒凉;强调情志致病,应调情志、疏肝郁;治疗时还应考虑年龄,异期异治,顺应天时.遣方用药体现"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如阴虚有火者常用保阴煎等滋阴清热止血,营气虚无火者择五福饮、四物、四君类益气凉血,血脱甚者予举元煎急以固脱等.所附医案以张景岳治疗崩漏思想为指导,采用其方保阴煎加减,以疏肝健脾、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为法治疗崩漏淋漓不尽,临床疗效确切.[结论]张景岳治疗崩漏不止理法方药完备,师古而不拘泥,对后世崩漏的辨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景岳全书张景岳崩漏阴虚阳搏温补脾胃情志致病

    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肺结节

    钟佳燕倪锴文王雅琴王真...
    424-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肺结节的思路和方法,为肺结节的辨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中医古籍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理论认识、临床研究及王真教授治疗肺结节经验,探讨"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与肺结节发病的关联性,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并附医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阳化气"不及,"阴成形"太过,为肺结节的基本病机."阳化气"不及,或为阳虚,或为气虚,或伴气滞,致气化功能失调;"阴成形"太过,痰浊、瘀血、毒聚等阴邪相互胶结,凝滞于肺部,肺络阻塞发为肺结节.王师认为,治疗应平衡调动阳气与缓消阴邪之权重,纠正"阳化气"不及,"阴成形"太过的失衡状态.所举验案中患者证属肺脾气虚、痰瘀互结,治以健脾益肺、化痰消瘀,投以自拟方,疗效佳.[结论]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肺结节紧扣病机,疗效可观,为中医辨治肺结节提供了新思路,丰富了中医论治肺结节的理论内容.

    肺结节阳化气阴成形气化中医王真

    黄挺教授自拟理气健脾方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经验撷萃

    周河燃黄挺
    428-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探究黄挺教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特色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侍诊,收集相关医案,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探究黄挺教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特色经验,并举一医案予以佐证.[结果]黄挺教授认为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本虚标实,中焦脾虚、气血羸弱为本,气郁瘀阻、癌毒内盛为标,脾虚肝郁是核心病机,治疗上以健运脾土、行气揉木、解毒抑癌为基本治法,总结创拟理气健脾方,随证加减,其效甚验.所举验案乃脾虚肝郁、癌毒内盛之证,治以健运脾土、行气揉木、解毒抑癌之法,以自拟理气健脾方为底方,随证加减,标本兼顾,患者带瘤生存至今6年余,疗效颇佳.[结论]黄挺教授治疗晚期肝癌,紧扣脾虚肝郁之病机,总结创拟理气健脾方,以顾护脾胃为重,兼以适当祛邪,临证知常达变,随证灵活用药,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学习.

    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自拟理气健脾方医案黄挺名中医临证经验

    降气平哮方治疗儿童哮喘外寒内热证120例疗效观察

    尤焱南任丽顺赵霞
    433-438,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降气平哮方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外寒内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哮喘发作期患儿120例,给予降气平哮方并根据病情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2周.采用证候量表评价哮鸣、气喘等症状改善情况,并如实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87.5%,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97.5%.降气平哮方治疗1周后,哮鸣、喘息、咳嗽、痰液、胸闷等主症单项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效果更佳;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次症中鼻塞流涕、咽喉充血、夜寐等评分差异显著,治疗2周后,大便、舌苔评分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降气平哮方能改善哮喘发作期哮鸣、喘息、咳嗽、咳痰、胸闷等主要症状,且安全性好.

    降气平哮方哮喘发作外寒热内证痰气相搏疗效观察伏风中医药儿童

    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频率Meta分析

    王晨彤姜德友
    439-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分布频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ChiCTR)、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U.S.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搜集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基本特征及中医证候信息,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7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随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研究,涉及病例13 788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3.61,患者年龄4~92岁,病程2周~79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5种证候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痹阻证0.2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21,0.31),P<0.001]、寒湿痹阻证0.21[95%CI(0.13,0.29),P<0.001]、痰瘀痹阻证0.11[95%CI(0.09,0.13),P<0.001)]、肝肾不足证0.12[95%CI(0.10,0.15),P<0.001)]、气血(含气阴)两虚证0.10[95%CI(0.08,0.11),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地域亚组中华北地区的湿热痹阻证0.38[95%CI(0.30,0.46)];东北地区的湿热痹阻证0.32[95%CI(0.05,0.59)];华东地区的痰瘀痹阻证0.22[95%CI(0.08,0.36)];西南地区的寒湿痹阻证0.58[95%CI(0.49,0.67)];华南地区的肝肾不足证0.27[95%CI(0.21,0.33)];华中地区的湿热痹阻证0.26[95%CI(0.16,0.36)];西北地区的寒湿痹阻证和湿热痹阻证0.22[95%CI(0.11,0.33)](两证型在西北地区分布频率相同)较同一地域的其他证型高发.年限亚组中1995至2005年的湿热痹阻证0.42[95%CI(0.37,0.46)];2005至2015年的寒湿痹阻证0.27[95%CI(0.10,0.44)];2015年至今的湿热痹阻证0.20[95%CI(0.08,0.33)]较同一时间段内的其他证型高发.[结论]我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气血(含气阴)两虚证;五种证候类型的分布情况存在地域及年限差异.由于受到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影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类风湿证候循证医学横断面研究Meta分析地域年限

    从津液和气化诊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思路与方法

    赖孟超孙洁
    451-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从津液和气化诊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学习经典以及整理临床医案,总结出从津液和气化诊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疗思路、辨治方法,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前列腺增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排尿障碍,孙洁主任认为排尿障碍的本质就是水液代谢障碍.水液代谢过程与津液和气化密切相关,津液和气化的各种异常都可能导致排尿障碍,津液异常包括津液不足和输布异常,气化异常包括气化不足和气化不通.治疗排尿障碍时要注意分清津液和气化的异常,选用适当治法恢复正常的水液代谢.所举验案一为热邪引起津液输布异常,治以除郁热、助气化,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验案二为阴虚水热互结导致的气化不通,治以滋阴利水,采用猪苓汤加减治疗.[结论]从津液和气化诊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思路新颖,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学习推广.

    良性前列腺增生津液气化水液代谢排尿障碍水热互结阴虚化热利水滋阴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乳腺癌的中医证治规律

    刘玲胡淼顾佳麟霍介格...
    455-462,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中收录的、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相关文献,并建立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中的中药进行频次统计、药物功效分类及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59篇文献,中医证型主要以气血两虚、气阴两虚、肝郁脾虚、肝郁气滞为主;单味中药使用频次位于前10位的分别是茯苓、白术、甘草、黄芪、白芍、当归、陈皮、熟地黄、柴胡、白花蛇舌草;使用频次较多的中药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其次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中药性味以寒、温、甘、苦、辛为主,主入肝、脾、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对16对,聚类分析得到6类核心药物组合.[结论]分析结果体现了现代中医辨治乳腺癌以虚证为主的证治特点,治疗以调补中焦脾胃为主,补益肝肾、疏肝养血,并配合化痰散结之法.

    乳腺癌数据挖掘中医药证型用药规律气血两虚

    彭卫东教授针药结合治疗不孕症经验

    何美秀谢秀超彭卫东
    463-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彭卫东教授针药结合治疗不孕症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整理医案、查阅不孕症的相关文献,从不孕症的经络理论基础、病因病机、辨治选穴、分期论治、用药经验等方面阐释彭卫东教授针药结合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彭师认为,肝肾经及冲任督脉血气周流不息是女性怀孕的关键,不孕症的主要病机以肾虚肝郁为本,痰湿瘀血为标,提出了运用穴位埋线联合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的方案.穴位埋线主要选取肝肾经以及冲任督脉上的穴位,以补肾疏肝、调经种子.同时配合中药内服,内服治疗以补肾疏肝、化瘀除湿调周为基本大法,并随症加减用药,经后期(即卵泡期)采用补肾疏肝养血法,选用自拟调癸助孕方加减;经间期(即排卵期)采用温肾活血通络法,选用自拟促排卵汤加减;经前期(即黄体期),采用补肾疏肝、暖宫助孕法,选用寿胎四君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行经期(即月经期),采用燥湿化瘀、活血通经法,选用三川汤加减.治疗过程中彭师重视心理治疗.通过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更加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所附医案为继发性不孕症,证合肾虚肝郁不孕的病机特点,治以穴位埋线联合中医周期疗法,最终胎孕乃成.[结论]彭师针药结合治疗不孕症,选取肝肾经以及冲任督脉上的穴位埋线治疗,以补肾疏肝、调经种子;配合中药内服,以补肾疏肝、化瘀除湿调周,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孕症针药结合穴位埋线中医周期疗法肾虚肝郁医案临床经验彭卫东

    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的英美澳中医药立法对比研究

    董静怡张宗明陈骥叶晓...
    468-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海外中医药立法的跨文化因素,为中医药海外传播积累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国际传播.[方法]通过文献研究,选取英国(未立法)、美国(未完全立法)和澳大利亚(完全立法)三者作为中医药立法程度不同的典型例证,从思想文化、民众基础、政府态度等三方面深度剖析三国中医药立法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英美澳三国的中医药立法受到思想文化、民众基础和政府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原因是导致其立法成败的关键因素.[结论]海外中医药立法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综合作用,而这些因素也是促成海外中医药立法应该努力的方向.

    中医药立法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