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柴可群

月刊

0411-8421

zjzyzz1956@163.com

0571-88849074

310007

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32号

浙江中医杂志/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继承祖国医学遗产,总结名老中医经验,交流临床心得,推广科研成果,培养中医人才,理论实践并重,提高普及兼顾,努力弘扬中医学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调神解郁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

    谢文霞马瑶潘舒畅臧旗超...
    1099-1100页

    卒中后抑郁缺血性脑卒中针刺调神解郁针法康复

    艾灸联合化疗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睡眠的影响研究

    吴媚梁巧丽杨小芳
    1101-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艾灸联合化疗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21年12月~2023年10月符合DLBCL诊断并初次收治的42例化疗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化疗,观察组采用艾灸联合基础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在中医证候评分、疲劳积分、睡眠质量积分及中医证候治疗有效率方面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睡眠评分和疲劳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为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95.4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5.00%)(P<0.05).结论:艾灸疗法对癌症相关疲劳患者不仅能缓解其虚损状态,还有助于温养体内的阳气,调节身体的免疫功能,改善睡眠,促进治疗期间的充足休息,最终达到缓解疲劳的目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癌因性疲乏睡眠艾灸气虚

    李东垣学术思想形成特点探讨

    张艳钱晓牟重临(指导)...
    1103-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系统研究李东垣四本代表著作《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着重梳理东垣脾胃学说的特色和临证运用,探讨东垣的"内伤脾胃为主论"的经典源流与运用发挥,甘温除热法的创立渊源,以桂枝汤与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内涵关系为例论证东垣学说与仲景学术思想的密切关系,并以方药举例说明东垣在实践中对仲景学术思想的拓展发挥,从而揭示其带给后人的临床意义.

    李东垣学术思想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

    "清肝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心得

    缪晓明沈燕闻雄杰费成超...
    1106-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马卫琴运用"清肝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心得.马卫琴认为肝热血瘀为IS最常见证型之一,治疗采取"清肝活血"法.临证时也应将肝热进一步分成肝郁化火的实热证、肝肾阴虚的虚热证,分别施以清肝息风、祛瘀理气以及补益肝肾、理气活血之治法,同时辅以疏肝、益气、滋阴等中药,效果明显,并附医案佐证.

    缺血性脑卒中清肝活血肝热血瘀

    基于"脾-线粒体相关"探讨从脾论治膝骨关节炎

    朱朝劲徐匡英叶晓昂沈喆...
    1108-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膝骨关节炎(KOA)是最常见的膝关节退行性疾病之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结构、功能的异常在KOA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KOA在中医学中属"痹证""痿证"范畴,其发病与"后天之本"脾脏尤为密切."脾-线粒体相关"理论认为中医脾脏与线粒体的生理、病理有多方面的共通之处.基于该理论,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探讨KOA部分发病机制,认为健脾法可能通过改善线粒体结构及功能以延缓KOA发生发展,以期为从脾论治KOA提供新思路.

    膝骨关节炎线粒体脾-线粒体相关从脾论治

    孙幼立治疗肾病用药规律研究

    沈淼山谷红苹俞雯雯朱学鑫...
    11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近代名医范文虎传人孙幼立先生治疗肾病的遣方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孙幼立2009年10月~2017年9月在余姚市中医医院治疗肾病的中药处方,进行相关信息的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Statistics 19.0、SPSS modeler 18及Cytoscape V3.7.2等数据挖掘及图像处理软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频数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对录入的6383首处方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涉及中药471种,其中单味使用的高频数药分别为茯苓(2057次,32.23%)、川芎(1825次,28.59%)、甘草(1732次,27.13%)、太子参(1675次,26.24%)、生地黄(1639次,25.68%),高频药物中性味归经居前2位的分别为寒(33870次,42.49%)、温(23601次,29.61%);甘(30880,38.73%)、苦(25520次,32.01%);肝(26052次,32.68%)、脾(18143次,22.76%).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57对核心药对,聚类分析得到7个聚类,因子分析证实了聚类分析的结果.结论:孙幼立治疗肾病临床用药采用病-症-证相结合,随症加减,临床治法主要有搜风通络、益气养阴、滋阴降火、健脾固摄等.为中医药治疗肾病提供了数据基础,促进了名老中医学术传承.

    孙幼立肾病数据挖掘中药处方用药分析

    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颜色变化分析及混合建模

    李静慧浦锦宝梁卫青徐攀...
    1114-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颜色变化规律,并建立准确描述干燥过程各颜色参数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方法:开展不同微波功率的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实验,观察干燥过程各颜色参数(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和总色差值ΔE)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微波功率变化对各颜色参数的影响程度.针对干燥过程各颜色参数的变化趋势,提出了2种机理模型结构和2种数据驱动模型结构,并采用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进行拟合效果评价或颜色模型筛选.结果: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由白逐渐变黑,由绿变红然后偏红程度逐渐保持稳定,由蓝变黄然后偏黄程度逐渐降低,总色差值逐渐增加.虽然增大微波功率可以缩短干燥时间,但会增加前胡切片的颜色劣变影响.准确描述干燥过程各颜色参数变化规律的模型结构如下:L是一级动力学模型,a是一阶常微分方程,b是二次多项式方程,ΔE是零级动力学模型.结论:颜色变化规律研究为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感官品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混合模型可用于实现干燥过程的颜色预测、控制和工艺优化.

    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颜色混合建模微波功率

    中低频穴位刺激的临床应用及在载人航天任务中的展望

    刘军莲范全春武晓瑞赵爽...
    1117-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低频穴位刺激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综述近年来中、低频穴位刺激在临床上应用的相关文献,并对其在载人航天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中低频穴位刺激临床应用载人航天

    《浙江中医杂志》2024年第59卷总目录

    后插1-后插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