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真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真空
真空

陆国柱

双月刊

1002-0322

zkzk@chinajournal.net.cn

024-24110136

110042

辽宁省沈阳市万柳塘路2号

真空/Journal Vacuum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中国真空界主要杂志之一。自1994年真空杂志转换经营机制以来,由我国真空企业界实力雄厚的厂家与杂志社联办成立董事会,并由真空学术界著名学者组成编委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与日俱增,在国内真空界享有盛誉。自1989年公开发行以来,被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韩国以及港澳地区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所关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晶高温合金CVD铝化物涂层对热障涂层高温防护性能的影响

    王立哲蔡妍张儒静何利民...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5上依次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沉积铝化物涂层,使用真空电弧离子镀(ARC)原位沉积NiCoCrAlYHf(HY5)金属粘结层,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沉积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6~8YSZ).对比了DD5+(HY5+YSZ)及DD5+(Al+HY5+YSZ)两种涂层试样在1100℃下的静态氧化防护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等方法分析了两种涂层在高温氧化过程中显微组织和成分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DD5+(Al+HY5+YSZ)涂层为多层结构,组织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250h静态氧化后,两种涂层外观状态整体完好;1100℃/250h静态氧化条件下,DD5合金、DD5+(HY5+YSZ)涂层和DD5+(Al+HY5+YSZ)涂层的氧化速率常数分别为0.415,0.410,0.354 g2·m4·h-1;250h静态氧化后,DD5+(HY5+YSZ)和DD5+(Al+HY5+YSZ)涂层中铝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5.8wt%和16.7wt%,粘结层上表面铝元素含量分别为3.7wt%和6.0wt%,热生长氧化物(TGO)厚度分别为6.6μm和9.4μm;两种涂层与基体间均发生了元素互扩散,出现了二次反应区(SRZ),DD5+(Al+HY5+YSZ)涂层中二次反应区更为明显、连续.

    化学气相沉积铝化物涂层热障涂层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静态氧化

    "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真空铝热还原炼镁的未来发展

    王耀武狄跃忠尤晶彭建平...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目前"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高能耗高碳排的冶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和行业的共识.作为单位产品碳排放最大的冶金行业之一,镁行业的减碳势在必行,开发新的低碳炼镁技术是未来镁冶金的发展方向.本文对目前皮江法炼镁技术的不足,以及新法铝热还原炼镁技术的原理与优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皮江法炼镁存在原料消耗量大、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等缺点,受还原生产金属镁原理的限制,进一步降低皮江法炼镁能耗和碳排放存在较大的困难.与皮江法相比,铝热还原炼镁技术具有原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能耗低、无废渣排放等优势,生产过程碳排放可降低30%~50%,是一种低碳无污染绿色炼镁工艺,在当前"双碳"背景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铝热还原铝酸钙真空热还原皮江法

    真空感应熔炼炉主流结构及未来发展

    宋静思左野应冰刘君...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论述了真空感应熔炼炉的常见结构及未来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不同结构炉型的特点,然后阐述了当前主流市场环境下各类炉型的概况,最后通过对技术与市场情况的对比与分析,预测了未来真空感应熔炼炉的发展方向.

    真空感应炉真空感应熔炼VIDPUDS

    熔融热子组件的制备

    刘燕文孟鸣凤张晓林朱虹...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波真空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雷达、卫星通信、电子加速器等方面,热子组件是微波真空电子器件中最为核心的部件之一,其性能将直接影响微波源的可靠性和寿命.为了克服传统热子组件制备工艺的缺点,避免热子组件可靠性差和寿命短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热阴极用熔融热子组件的制备方法,采用高温真空烧结技术将热子与绝缘材料烧结熔化在一起,提高了热子组件的致密性,降低了残余气体的吸附量,增强了热子组件的抗冲击性能,克服了热丝变脆的缺点.

    微波真空电子器件热阴极热子组件真空烧结

    舱内失压情况下航天员穿着舱内航天服时的热舒适度仿真研究

    方明元武越张洋许忠旭...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舱内航天服是航天员在舱内失压情况下维持生命的重要保障.在长时间的失压状态下,航天员的热舒适度问题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本文基于集总参数法建立了舱内航天服热模型,联合Fiala模型建立了人-舱内航天服热模型,并使用国内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仿真的正确性.通过人-舱内航天服仿真计算,得到了不同舱内失压条件下航天员穿着舱内航天服时的热舒适度和通风气体湿度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系统优化方案,为我国应急舱内压力防护系统的设计和生保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人体热模型航天服热模型数值仿真热舒适度舱内失压

    第二十一讲真空卷绕镀膜

    张以忱
    86-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