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段广森

双月刊

1671-9476

xuebaowk@163.com(文科)

0394-8178181

466001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文昌路东段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学术刊物,1984年创刊,主要发表政治、哲学、历史、经济、法律、语言文学、艺术、教育、数学、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心理、体育等学科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特别欢迎国家及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论文。热情欢迎校内外作者向本刊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色文化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论析

    王梦凡潘静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复兴的实践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优秀文化成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红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捍卫主权、维护独立、牢记信仰、坚守真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胸怀天下、合作共赢的内涵要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红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五个认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上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

    红色文化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过程内涵要义时代价值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共产党人良好家风建设论述的多维视角

    卜春波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涵养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建设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建设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家庭观是文化内核,中华优良家风传统是深厚底蕴,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是鲜亮底色,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丰硕成果是源头活水.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建设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要勤俭齐家,要干净做事,要廉洁从政.新时代共产党人良好家风的时代价值在于为党员干部涵养良好家风提供科学指引,为深入推进党的 自我革命确立基本遵循,为完善党员干部家风制度建设奠定理论基础,为厚植党长期执政的社会根基增强内生动力.

    良好家风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当代价值

    三选于吏部卒无成:韩愈三应博学宏词科考辨

    陈勤娜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愈自云"三选于吏部卒无成",是指他曾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但均以落选告终.对此"三选"的详情,诸家所说不一,以致对韩愈相关生平和作品的系年混乱.结合唐代举选制度和韩愈进士及第于贞元八年春的生平履历,结合同期应试的李观作品《中和节诏赐公卿尺诗》,可知韩愈第一次参选博学宏词科冬集于贞元八年冬,考试在贞元九年春;从韩愈的《与崔立之书》和《上考宏词崔虞部书》的有关表述,结合洪兴祖《韩子年谱》考证此次试题《太清宫观紫极舞赋》的背景和具体内容,推断韩愈第二次参选宏词科冬集于贞元九年冬,考试也在贞元九年冬,著名的《颜子不贰过论》便为此次应试之作;从《祭兄子十二郎老成文》《上宰相书》的内容和创作时间,结合试题之一的《冬日可爱诗》内容和韩愈《省试学生代斋郎议》的旧注,推断韩愈第三次参选宏词科冬集于贞元十年冬,考试也在贞元十年冬.

    韩愈博学宏词科选官《省试颜子不贰过论》《省试学生代斋郎议》

    中国传统的"善终"之"礼"

    李天啸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很早形成了以"寿终正寝"为"善终"的"礼"文化,其经历了"上层礼制""民间礼俗""一般观念"三种主要形态.于"礼制"上,其作为"受命"等级之象征而贯彻始终;"礼俗"发展至清代,"正寝"拓展至"家",即人于"家"中离世即可视为"善终";现代以来抽象为"一般观念",泛指一切事物的 自然消亡,而其原初意义却被遗忘.在当今老龄化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家"在人之"善终"问题上几乎退场,由"家"承载着的"孝道""亲情""伦理""礼俗"也都因此而无法发挥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取而代之是以医院为核心的现代医疗体系.然而,"人文关怀"并非"医疗科技"所能提供,"养老送终"重担不可能全由医疗体系来承担,将"寿终正寝"从泛指"一般"还原至"人"能够再现"家"在"善终"问题上的重要意义,"家"虽非唯一方案,但却是不容放弃的方案.

    善终寿终正寝老龄化

    论"周口作家群"创作的文化守成意识

    刘成勇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长时间农耕文化的影响下,"周口作家群"的文学创作表现出明显的文化守成意识.周口作家以乡土文明守护者的身份尽情发掘豫东平原的人文底蕴,弘扬乡土大地的道德伦理,对美好与丑陋、理想与现实进行二元的道德评判.但道德至上的文学叙事会影响到文学的叙事伦理,会造成文学与时代的脱节,这是周口作家文学创作应该警惕的地方.

    周口作家群文化守成人文精神道德理性

    禁锢·凝视·话语——印度电影女性形象的嬗变

    付静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印度电影中女性形象进行梳理与分析,试图从社会之痛、精神之痛、生存之痛三方面探寻印度女性所面临的家庭、伦理和生存困境,同时从印度新女性所追求的身份转变与女性意识的萌动,结合印度社会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探析印度电影中关于女性问题的文化反思以及所展现的时代进步.

    印度电影女性形象禁锢觉醒

    新世纪乡土文学中乡村书写的嬗变

    姬亚楠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的发展影响并改变了乡土社会的面貌,乡村面貌从生存方式、房屋景观到风俗习惯都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并置的局面.随着大批农民离乡离土,乡村由最初的热闹走向落寞,乡土格局已然在城市化、现代化中被打破.年轻人心理上对土地的抛弃,使得乡村日渐虚空,这导致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乡村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家们以敏锐的眼光捕捉乡村令人激动的改变,饱含深情地勾画新时代乡村新图景、讲述新时代乡村新故事、塑造新时代乡村新人物,欣喜地书写着乡土社会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新世纪乡土文学传统与现代乡村面貌价值观念新时代乡村

    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定性研究

    顾肖荣陆军豪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定性,理论界长期存在争论,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该条款的定性不准确,导致了定罪混乱、罪刑失衡等情况.以往各种学说在解释该法条合理性时无法在责任主义与犯罪构成上自圆其说,对于出现重结果的刑讯逼供行为,不顾行为人主观如何,一概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对司法工作人员处理既不理性,也不现实.从结果加重犯的构造与立法效果来看,只有将《刑法》第247条视为结果加重犯并适当修改法条才能妥当解决以上问题.

    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结果加重犯

    英国性伤害预防令立法考察与借鉴

    梅文娟陈昂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性伤害预防令之制度缘起,从表面诱因上看,可以归结为性犯罪案件事实媒体广泛、轰动和深入的报道.但从深层动因看,是更加聚焦风险控制之预防刑事政策的转向.根据英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性伤害预防令适用于性犯罪或暴力犯罪,旨在保护公众免受性伤害.性伤害预防令可以禁止或要求被告人实施特定行为.没有合理理由违反性伤害预防令则构成犯罪.对于性侵害违法犯罪者,我国规定了职业禁止令,条款内容主要围绕着保护未成年人之目的.基于中国当前的刑法规定,结合英国性伤害预防令的制度借鉴,同时,考虑禁止令之合理性、必要性和可执行性,可以从适用 目的、适用对象、内容条款和监管体制等方面对我国性侵害违法犯罪之禁止令进行完善.

    性犯罪性伤害预防令职业禁止令

    双碳目标背景下国有企业内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李中浩李云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是我国顶层设计做出的针对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战略规划,其实现需要社会主体的广泛参与.企业,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现行制度体系在对于国有企业定位的"公益性"或"营利性"的选择上尚不明晰.对于内涵不明的"公益性"的追求和对"营利性"的偏离不仅会导致国有企业治理失效、加重企业内的委托代理问题,还会降低管理者的创新积极性,造成国有企业内企业家活动的低迷.出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使市场主体充分参与"双碳"目标实现的考量,亟须明确"公益性"责任的具体内涵,将其对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的不利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考虑采纳国有资产债权制的改革方案,从而进一步降低国有企业内代理成本,为国有企业创新活动扫除障碍.

    双碳目标国有企业改革委托代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