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肿瘤防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肿瘤防治研究
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肿瘤防治研究

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陈焕朝 魏少忠

月刊

1000-8578

zlfzyjzz@vip.163.com

027-87670126

430079

武汉市武昌卓刀泉南路116号

肿瘤防治研究/Journal 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3年,是一本由卫生部主管的高级医学学术刊物,以报道肿瘤临床和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新动态、新进展为主。读者对象为肿瘤防治研究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直肠癌治疗新篇章:2024年ASCO年会洞见

    苟苗苗王治宽戴广海
    969-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了多项结直肠癌领域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晚期结直肠癌的局部治疗进展、肠癌免疫治疗进展、肠癌靶向治疗及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和手术等角度出发,整理及解读此次大会中结直肠癌相关的研究成果,探讨结直肠癌治疗的热点、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结直肠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治疗进展新成果

    2型糖尿病持续时间与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周晓慧李卓颖刘湾湾陆佩文...
    97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2型糖尿病(T2DM)持续时间与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复杂多样.一些大型人群队列研究表明,T2DM持续时间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呈负相关.此外,也有大量研究表明T2DM诊断短期内出现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风险最高,并且在糖尿病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中,风险仍然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这提示因果倒置偏倚和潜在检测偏倚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T2DM仍是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与宫颈癌和卵巢癌发生关联的研究较少,且不同地区结果不一致.未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应集中在更大规模和更长随访期的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探究糖尿病与宫颈癌和卵巢癌之间的关系,井深入解析糖尿病和女性生殖系统癌症之间的生物学机制,从而为有效的癌症预防和早期干预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2型糖尿病女性生殖系统癌症潜在检测偏倚持续时间流行病学

    慢性胰腺炎炎-癌转化的研究进展

    黄邦伟王鹏源胡良皞李兆申...
    989-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癌转化是从炎性反应状态演进至恶性肿瘤形成的复杂病理过程.慢性胰腺炎是一种进行性的炎性纤维化性疾病,以腺泡细胞损伤导致的萎缩和胰腺实质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本综述聚焦于长期慢性炎性环境如何促使腺泡细胞经历适应性改变,进而可能转化为癌细胞的机制.通过分析腺泡-导管化生现象关键作用,探讨慢性胰腺炎向胰腺癌发展的多阶段路径,为开发创新性预防策略与治疗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期减缓或阻止这一致命性转化过程.

    慢性胰腺炎炎-癌转化胰腺癌腺泡-导管化生胰腺纤维化

    食管癌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

    吕会来盖春月王明博李振华...
    994-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策略,目前指南推荐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包括新辅助化疗和新辅助放化疗.随着免疫时代到来,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备受关注,首个Ⅲ期研究也证实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选择.本文将对目前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和简要综述.

    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

    人工智能在肺癌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中的应用与挑战

    张守宇陈勃江李为民
    1000-1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患者在确诊肺癌后5年的生存率不到20%,因此对其早期筛查与干预尤为重要.而临床医生在短时间内需要阅读大量的CT图片,还需要确保漏诊率及误诊率较低,面临的压力及工作量大.人工智能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从不同方面辅助医生进行肺癌的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但同时也存在些许问题.本文就人工智能在肺结节良恶性和病理诊断、基因突变、干预方案、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人工智能诊疗应用挑战

    放疗相关淋巴细胞减少症对不可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放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童金龙王海玉田小强李英...
    1007-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放疗相关淋巴细胞减少症对接受放射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放疗的98例不可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CAE V4.0对最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minALC)进行分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对患者预后判断的最佳min ALC阈值,分析min ALC与临床特征、剂量学参数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水平min ALC的患者生存情况,单、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相关预后因素.结果 98例患者放疗前 ALC 与 min ALC 分别为 1.52×109/L 和0.4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n ALC预测1年生存率的最佳临界值为0.38×109/L,GTV、肝脾平均剂量、肝脾V5和V10、脾V15与min ALC相关,肝V5是min ALC的独立预测因子;>min ALC患者总生存率优于≤min ALC患者,放疗后min ALC≤0.38×109/L(HR=0.515,P=0.024)、min ALC≥3级(HR=0.576,P=0.032)、门/腔静脉癌栓、Child-PughA级、放疗后Child-Pugh评分增加≥2分以及接受≥2种其他治疗均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放疗后min ALC≤0.38×109/L、min ALC≥3级对接受放疗的不可手术肝癌患者均有独立预后判断价值.

    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放疗相关淋巴细胞减少症预后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探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因素

    杨蓉方斌郑玲玲陈锦华...
    1015-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七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筛选出最优模型.方法 选择2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肝癌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基于决策树(CART)、随机森林(RF)、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逻辑回归(LR)、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七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构建预测模型,针对最佳预测模型采用SHAP算法进行模型解释.结果 七种模型中,XGBoost模型的综合预测性能最好(准确率为0.933、敏感度为0.775、特异性为0.96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F1分数为0.764).SHAP算法显示AFP、年龄、AST、糖尿病、BMI、PLT、ALT、肝囊肿、FIB-4、性别对模型决策贡献度较大,提示这些因素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可解释的基于XGBoost算法的机器学习模型,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群体中进行肝癌个体化监测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机器学习慢性丙型肝炎肝癌预测模型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特点及预后生存分析

    全敏唐嘉源陈红
    1021-1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局限期(LD)与广泛期(ED)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ESC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整理72例PESCC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信息.采用卡方检验比较LD与ED患者基线资料,Kaplan-Meier方法绘制二者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方法分析影响LD与ED患者总生存期的因素.结果 49例LD患者和23例ED患者纳入本研究.LD与ED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300月与10.903月(P=0.029).总蛋白值(TP)(HR=0.890,95%CI:0.805~0.983,P=0.022)及化疗周期数(HR=0.388,95%CI:0.187~0.807,P=0.011)是LD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HR=1.002,95%CI:1.000~1.004,P=0.007)与C反应蛋白值(CRP)(HR=1.065,95%CI:1.021~1.111,P=0.004)是ED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ESC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LD与ED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不同.总蛋白值及化疗周期是LD PESCC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及C反应蛋白值是ED PESCC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局限期广泛期预后

    血清AIF-1、GDF15、DCLK1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夏利敏霍永平马祥敏陈世豪...
    1028-1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同种异体移植物炎性因子-1(AIF-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女性志愿者114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IF-1、GDF15、DCLK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IF-1、GDF15、DCLK1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乳腺癌组血清AIF-1、GDF15、DCLK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Ⅲ~Ⅳ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及Ki-67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血清AIF-1、GDF15、DCLK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血清AIF-1、GDF15、DCLK1是影响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三者单一及联合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4、0.753、0.861及0.930,联合诊断AUC值显著高于单独评估的AUC值(Z三者联合-AIF-1=3.479、Z三者联合-GDF15=5.147、Z三者联合-DCLK1=3.121,均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AIF-1、GDF15、DCLK1水平升高,均是影响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且三者联合诊断的效能更佳.

    乳腺癌同种异体移植物炎性因子-1生长分化因子15双皮质素样激酶1诊断

    2013-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数据分析

    王莹莹乔羽李卓颖谭玉婷...
    1034-1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基本情况,为大肠癌筛查项目推广和策略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3-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参加大肠癌筛查项目的50~74岁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初筛和肠镜检查情况,同时根据年龄开展亚组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3-2023年浦东新区大肠癌完成社区初筛907 030人次,其中初筛阳性183 724人次,整体初筛阳性率为20.3%,50~54岁年龄组最低,70~74岁年龄组最高,男性初筛阳性率大于女性.总体肠镜检查参与率为27.1%,男、女性肠镜检查参与度最高的年龄段分别为50~54岁和55~59岁,肠镜检查参与率随着每轮筛查的开展有增加趋势.经肠镜检查发现肠道病变19 094例,其中大肠癌1147例,占6.0%,人群检出率为126.5/10万;癌前病变4 751例,占24.9%,人群检出率为523.8/10万.结论 大肠癌筛查有效提高了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检出率,对于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尚需针对年龄亚组采取措施优化筛查策略,提高初筛参与率和肠镜检查参与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大肠癌的防治效果.

    大肠癌筛查肠镜癌前病变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