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肿瘤防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肿瘤防治研究
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肿瘤防治研究

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陈焕朝 魏少忠

月刊

1000-8578

zlfzyjzz@vip.163.com

027-87670126

430079

武汉市武昌卓刀泉南路116号

肿瘤防治研究/Journal 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3年,是一本由卫生部主管的高级医学学术刊物,以报道肿瘤临床和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新动态、新进展为主。读者对象为肿瘤防治研究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APK4通过正向调节SLC3A2表达加速宫颈鳞状细胞癌进程

    余竟邓露赵雨亭袁振龙...
    803-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MAPK4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作用以鉴定候选的预后预测生物标志物和分子治疗靶点.方法 在TCGA队列中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并利用临床样本开展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探索MAPK4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基于MAPK4 mRNA水平构建列线图.Western Blot、CCK-8、克隆形成和Transwell细胞功能实验明确MAPK4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异常表达和作用;DIA蛋白组测序鉴定MAPK4调节的效应分子;敲降MAPK4并过表达效应分子,联合上述细胞功能实验揭示MAPK4调节效应分子介导肿瘤进程的作用.结果 MAPK4 mRNA水平升高与蛋白高表达的CSCC患者预后更差;基于MAPK4构建的列线图可准确预测患者1、3、5年生存率.相比于正常宫颈组织,MAPK4蛋白在肿瘤中表达上调,敲降MAPK4可显著抑制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ME180和SiHa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侵袭能力.SLC3A2是MAPK4的下游效应分子,敲降MAPK4后过表达SLC3A2可减弱敲降MAPK4对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 MAPK4是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候选的预后预测生物标志物.MAPK4正向调节SLC3A2蛋白表达加速肿瘤进程,是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

    宫颈鳞状细胞癌MAPK4SLC3A2肿瘤进程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

    卵巢癌铂耐药:PFI"二分法"的局限性与可能的改进

    李笑宇张楠狄文
    813-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临床上主要通过无铂间期将复发性卵巢癌分为铂耐药性与铂敏感性,分别对应不同的治疗方式及预后.铂耐药性卵巢癌的治疗十分困难,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根据无铂间期的"二分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本文将对复发性卵巢癌的分类、铂耐药性卵巢癌的治疗困境、无铂间期"二分法"的局限性与新的分类思路作一综述,帮助临床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卵巢癌分类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策略.

    卵巢癌铂耐药无铂间期分类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联合蛋白质组学分析敲除维甲酸诱导蛋白16对人结肠癌细胞的影响

    陈奕孛苗根王文丁翠玲...
    820-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敲除维甲酸诱导蛋白16(RAI16)后细胞内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探究RAI16影响HCT116细胞蛋白质功能的可能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 收集并提取HCT116 KO和WT细胞蛋白,SDS-PAGE检验蛋白提取效果.利用胰蛋白酶酶解蛋白后,标记肽段并进行质谱分析.对鉴定到的差异蛋白及差异磷酸化蛋白质利用GO数据库、KEGG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SDS-PAGE结果提示蛋白无明显降解,且实验组与对照组部分关键条带有明显差异;按Foldchange≥1.5或Foldchange≤1/1.5且P<0.05为条件进行差异蛋白的筛选,共筛选出147个上调差异蛋白和230个下调差异蛋白;并筛选到106个上调磷酸化位点和217个下调磷酸化位点.将去本底差异磷酸化位点功能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在核质、细胞核及细胞质组成,RNA、钙黏着蛋白及染色质结合,DNA修复、RNA剪接及DNA为模板转录的正调控等多个方面有显著富集趋势.KEGG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在核质转运、剪接体、细胞周期、细胞间紧密连接、病毒致癌作用和癌症中的微小RNA等通路具有显著富集趋势.蛋白互作网络主要以DDX17、NCL、EEF2、CDK1、SSRP1和SMARCC1为核心蛋白质.统计发现,SKP1、ORC1和BAD等两组学差异变化均上调,且磷酸化差异变化比蛋白差异变化更显著,RBL1、RB1、CDK1、CDC6、MCM4、TFDP1、CHD4和SNW1等两组学差异变化均下调,且磷酸化差异变化比蛋白差异变化更显著.结论 RAI16可能通过SKP1、ORC1、RB1和CDK1等关键蛋白质在多方面生物功能和多条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影响细胞周期,进而影响癌症发生发展.

    结肠癌维甲酸诱导蛋白16HCT116细胞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免疫细胞介导脂质性状对结直肠癌的作用:两步、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龚万里侯雅琪王钺李渊...
    831-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两步、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阐明脂质性状与结直肠癌(CRC)的双向因果关系,同时探讨免疫细胞作为中介因素的介导作用和比例.方法 将研究相关的汇总统计数据进行筛选,主要采用IVW方法对179个脂类与CRC进行双样本、双向MR分析.同时通过贝叶斯加权MR验证因果效应.通过two-step MR分析确定免疫细胞性状是否存在介导作用.通过敏感性分析、异质性分析、水平多效性分析验证因果关系的可靠性.结果 初步确定了9个脂质性状与CRC之间的因果关系,且不存在反向因果效应(P>0.05).贝叶斯加权MR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P<0.05).提示27种免疫细胞与CRC存在因果效应.通过中介分析确定了磷脂酰胆碱(O-18:2_20:4)对CRC的因果作用(OR:0.8579,95%CI=0.7395~0.9952,P=0.0429),CD45-RA+CD4+T细胞上的CD127的介导比例为9.14%(β=-0.1052,P=0.0155).结论 脂质性状与CRC存在因果关系,CD45RA+CD4+T细胞上的CD127干预有助于磷脂酰胆碱降低CRC的发病风险.

    结直肠癌孟德尔随机化因果关系免疫细胞脂质体

    胃癌中FOXOs基因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文俊凇张效泽彭强刘宝玉...
    840-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FOXOs)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Hp(-)和29例Hp(+)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30名健康者胃组织中FOXOs(包括FOXO1、FOXO3、FOXO4及FOXO6)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Hp感染、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其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Hp(-)胃癌组织相比,Hp(+)胃癌组织中FOXO1、FOXO4和FOXO6的表达水平偏高(P<0.05);而Hp(+)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中FOXO1、FOXO3和FOX-O4表达水平却低于癌旁组织(P<0.05)及正常胃组织(P<0.0001).FOXO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等密切相关(P<0.05).同时,FOXO1/3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有关.结论 Hp感染促进胃癌组织中FOXO1/4/6的表达,抑癌基因FOXO1/4的高表达可能是Hp(+)的胃癌患者具有更好预后的原因之一;FOXOs基因广泛参与调控胃癌的疾病进程,这对疾病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胃癌FOXOsHp临床病理特征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袁晨东舒旭峰王小强揭志刚...
    847-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阐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结直肠癌(CRC)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集筛选遗传工具变量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主要包括五种方法:逆方差加权法、孟德尔随机化Egger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式法以及加权模式法,其中逆方差加权法作为主要分析方法.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最终确定了41个与HDL-C相关的遗传工具变量.逆方差加权法(OR=0.84,95%CI:0.73~0.96,P=0.01)与加权中位数法(OR=0.82,95%CI:0.67~0.99,P=0.04)结果均表明遗传决定的HDL-C与CRC风险呈负相关.敏感性分析证明结果不存在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P>0.05).结论 HDL-C与CRC风险存在因果关系,rs1077834可能是HDL-C影响CRC风险的关键所在.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直肠癌孟德尔随机化

    RELL1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冯洁张亚男程诺楚艳...
    852-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RELL1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结肠癌组织及80例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进行RELL1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比较RELL1蛋白不同表达水平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肠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ELL1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Log 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RELL1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中RELL1的表达与TNM分期、N分期有一定相关性(P<0.05).RELL1高表达的结肠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OS)高于RELL1低表达的结肠癌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ELL1低表达、高龄及高TNM分期是结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RELL1表达下调,RELL1低表达、高龄和高TNM期可导致患者不良结局.

    结肠癌RELL1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WISP-1与VEGF-A在老年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李晨露黄俊星
    858-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WISP-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老年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中作为新的分子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老年ESCC分为65~70岁组与>70岁组,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与RT-PCR检测WISP-1、VEGF-A蛋白与mRNA的表达.Log rank检验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食管鳞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ESCC组织中WISP-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3.33%vs.35.42%,P=0.045)、>70岁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显著高于65~70岁(P=0.047)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32).ESCC组织中VEGF-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0.00%vs.20.83%,P=0.001),浸润程度T3~T4期、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显著高于T1~T2、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患者(P=0.030、0.006、0.010).WISP-1 mRNA和VEGF-A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WISP-1及VEGF-A表达水平与老年ESCC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老年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WISP-1及VEGF-A与老年ESCC患者恶性行为相关,且年龄越大,WISP-1表达越高,有作为老年ESCC新的分子标志物的潜能.

    老年食管鳞癌WISP-1VEGF-A

    电磁引导经会阴前列腺穿刺联合小标本快脱病理学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杨勇军曾一鸣贺显雅卢强...
    864-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电磁引导局麻经会阴前列腺mpMRI-TRUS多模态影像融合穿刺活检联合小标本快脱病理学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PI-RADS评分≥3分并行电磁引导局麻经会阴前列腺多模态影像融合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使用AI技术将mpMRI与TRUS多模态影像进行融合,对可疑病灶靶向穿刺2针,然后行前列腺系统穿刺12针.靶向穿刺标本进行小标本快脱病理学检查,比较靶向穿刺、系统穿刺及联合穿刺csPCa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138例患者csPCa检出率为71.01%.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csPCa检出率分别为62.32%和7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联合穿刺csPCa检出率高于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PI-RADS评分3分患者靶向穿刺、系统穿刺和联合穿刺的csPCa检出率分别为30.95%、38.10%和40.48%;评分4分患者分别为52.94%、61.76%和61.76%;评分5分患者分别为90.32%、96.77%和96.77%,不同PI-RADS评分患者三种穿刺方法在csPCa检出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PI-RADS评分3、4、5分患者,靶向穿刺csPCa漏诊率分别为23.53%、14.29%和6.67%.结论 对于PI-RADS v2.1评分≥3分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电磁引导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联合小标本快脱病理学检查可快速获取病理结果,且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但联合穿刺仍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最合适的方法.

    前列腺癌小标本经会阴靶向穿刺快速病理

    2022年全球国家人类发展指数与白血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何奕达朱小琼李政柳东红...
    870-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2022年人类发展指数(HDI)与白血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联,以及不同HDI等级国家白血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方法 根据GLOBOCAN 2022全球不同国家或地区白血病发病和死亡相关数据与HDI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各年龄段发病率和死亡率及其随年龄变化趋势使用Joinpoint Regression模型分析.结果 四组HDI等级国家的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和标化死亡发病比(M/I)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DI与全球国家的ASIR和ASMR呈正相关,与M/I呈负相关.在各个年龄段上,四组HDI等级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变化具有相似的趋势,且15岁前与40岁后为白血病高发年龄.中国在各个年龄段上白血病发病率与其他高HDI国家有所差异,而死亡率均低于其他高HDI国家.结论 HDI高的国家或地区具有更高的ASIR和ASMR,同时由于其具有较好医疗水平,也具有更低的M/I.

    白血病人类发展指数发病率死亡率死亡发病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