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肿瘤防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肿瘤防治研究
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肿瘤防治研究

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陈焕朝 魏少忠

月刊

1000-8578

zlfzyjzz@vip.163.com

027-87670126

430079

武汉市武昌卓刀泉南路116号

肿瘤防治研究/Journal 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3年,是一本由卫生部主管的高级医学学术刊物,以报道肿瘤临床和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新动态、新进展为主。读者对象为肿瘤防治研究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靶向治疗进展

    殷德涛刘维豪
    617-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状腺未分化癌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因其侵袭性强、预后差,是目前甲状腺癌的主要致死原因.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手术难度通常较大,且传统放化疗的意义不够明确,而靶向治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肿瘤治疗模式.靶向治疗通过特异性作用于肿瘤相关的特定分子和信号通路来实现抗肿瘤效应.与传统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可以更精确地攻击肿瘤细胞,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随着靶向治疗临床试验的深入,发现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对提高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总生存期有明显效果,靶向治疗以及肿瘤相关信号通路逐渐成为甲状腺未分化癌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结合现阶段靶向药物在甲状腺未分化癌治疗方面的研究,对甲状腺未分化癌靶向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甲状腺未分化癌靶向治疗信号通路基因突变

    骨肉瘤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张鹏陈凯黄玲玲刘金燕...
    625-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肉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是一类恶性程度高、致残率致死率高的骨性原发恶性肿瘤,探索其发生发展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基因多态性在骨肉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肿瘤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功能,为探索骨肉瘤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提供新思路.

    骨肉瘤易感性基因多态性生物标志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024美国癌症统计报告解读及中美癌症流行情况对比

    赵文静尹周一王裕新李文庆...
    630-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1月,《2024美国癌症统计报告》在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发布,该报告预测了2024年美国癌症发病以及死亡情况,并全面概述了美国癌症的长期流行趋势.本文对该报告进行了详细总结,并结合中国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对中美癌症流行情况进行对比,综合分析了中、美两国癌症流行现状及其可能成因,以期为中国癌症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癌症发病率死亡率负担趋势

    "微创中的微创"——结直肠肿瘤NOSES的发展与应用

    高畅远周海涛
    642-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在结直肠肿瘤治疗中的起源和发展,并通过分析相关回顾性研究总结NOSES手术应用于结直肠肿瘤治疗的科学性、可行性和临床优势.同时,文章还指出NOSES手术在操作技术和适应证选择上尚存在一定限制,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随着科技进步,NOSES手术正不断融合新技术,使其在结直肠外科和多学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日间手术

    T系白血病的CAR-T治疗:进展、困境和未来出路

    韩雅静赵丽平唐凯婷牛卿...
    648-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治疗在血液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其中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为血液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构建了新的治疗格局,在B系血液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收获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而由于存在CAR-T细胞自相残杀、肿瘤细胞污染、持续性T细胞缺乏等临床相关问题,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时受到一定限制.因此,突破现有瓶颈,对T-ALL的CAR-T疗法进行优化,提高疗效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细胞免疫疗法CAR-T细胞疗法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miR-1-3p通过调控STC2抑制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于凡王佳琪高常林司嘉鑫...
    65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1-3p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筛选ESCC中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qRT-PCR检测人ESCC细胞KYSE30、KYS-E150、KYSE410、KYSE510和Eca109及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中miR-1-3p的表达水平.CCK-8试剂盒、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染miR-1-3p mimic对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凋亡能力的影响.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miR-1-3p的靶基因,Kaplan-Mei-er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STC2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FISH检测miR-1-3p的亚细胞定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3p与STC2的靶向关系.RNA免疫沉淀(RIP)实验检测miR-1-3phe STC2的结合.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miR-1-3p mimic对ESCC细胞中STC2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p-PERK、p-eIF2α、ATF4表达水平的影响.CCK-8、划痕愈合、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过表达和敲低STC2对E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 ESCC细胞中miR-1-3p的表达水平均低于HET-1A细胞(均P<0.05),转染miR-1-3p mimic可抑制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5),促进ESCC细胞凋亡(均P<0.001).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miR-1-3p的靶基因为STC2,ESCC组织中STC2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与预后呈负相关(均P<0.05).miR-1-3p位于胞质,并可直接与STC2 mRNA结合.转染miR-1-3p mimic可下调STC2、p-PERK、p-eIF2α、ATF4蛋白的表达水平(均P<0.05).过表达STC2可促进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5),抑制ESCC细胞凋亡(均P<0.05).敲低STC2可抑制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5),促进ESCC细胞凋亡(均P<0.05).结论 miR-1-3p通过靶向调控STC2抑制ESCC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促进ESCC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发挥作用.

    食管鳞状细胞癌miR-1-3p斯钙素2内质网应激

    miR-18a-5p靶向调控RORA在结直肠癌增殖进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陈一锋王帅柴明明张迪...
    66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18a-5p和RO-RA在结直肠癌增殖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qRT-PCR、FISH、IHC方法检测miR-18a-5p和RORA在结直肠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EdU和CFSE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FCM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进一步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细胞功能挽救实验、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miR-18a-5p对RORA的靶向调控作用.最后运用生物信息学探究miR-18a-5p调控RORA促进结直肠癌恶性增殖和侵袭进展的分子机制.结果 miR-18a-5p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P<0.05),并且能够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此外RORA是miR-18a-5p的靶基因,过表达RORA能够有效消减miR-18a-5p促结直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表型的作用(P<0.05).ROR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D8+T细胞浸润及其表面标志蛋白CD8A的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miR-18a-5p可能通过靶向调控 RORA促进结直肠癌的进展;miR-18a-5p/RORA调控通路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免疫微环境的塑造,是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miR-18a-5pRORA结直肠癌增殖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陈焕朝教授治疗乳腺癌用药经验

    李嫚王绚璇陈焕朝张鹏...
    678-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湖北省名老中医陈焕朝教授治疗乳腺癌用药经验.方法 收集陈焕朝教授治疗乳腺癌病案,经筛选、整理后录入患者首诊处方.运用Excel 2019对药物频次、功效频次和性味归经进行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网络展示,利用SPSS 27.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总结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处方185首,涉及中药180味,筛选出高频药物29味.药性以平、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归肝经、肺经、脾经、肾经,药物功效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0组药对,聚类分析主要呈现2个类别.结论 陈焕朝教授认为乳腺癌属本虚标实,应从"虚、瘀、痰、毒"论治,扶正祛邪兼施,标本兼治,重视疏肝理气,调补脾肾,兼以活血化瘀、化痰消积、清热解毒,为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提供思路.

    乳腺癌用药经验数据挖掘陈焕朝

    血清标志物联合miRNA-let-7对胶质母细胞瘤化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赵洁师秋霞付强
    684-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miRNA-let-7联合血清标志物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化疗效果和预后的预测效果.方法 收集25例GBM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同期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空腹血清样本,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血清样本中let-7b、let-7d以及let-7e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BM组患者外周血中let-7b(192.50±18.71 vs.98.13±11.68,t=6.42,P<0.0001)、let-7d(82.97±14.14 vs.44.62±6.83,t=2.41,P<0.05)以及let-7e(139.60±14.62 vs.75.86±9.72,t=5.45,P<0.001)水平显著降低.let-7b、let-7e水平在≥60岁、肿瘤大小≥5 cm、非额颞叶病变、ECOG为2、仅接受活检的GBM患者中显著降低(P<0.05).此外,Let-7b、Let-7e水平在不同治疗反应的GBM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t-7b和let-7e高表达GBM患者的OS显著高于let-7b和let-7e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 血液样品中的let-7b、let-7e表达可用于监测GBM、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

    miRNA-let-7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化疗预后治疗反应

    恶性胸膜间皮瘤化疗抵抗机制研究进展

    张利于杰陈瑜罗小迪...
    690-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发病率不高,但侵袭性强、预后差、致死率高的肿瘤,生存期为4个月~1年,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MPM具有很强的化疗抵抗性,顺铂联合培美曲塞或者雷替曲塞的常规治疗只在20%左右患者中有一定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对MPM遗传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对MPM化疗抵抗分子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MPM化疗抵抗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BAP1基因突变、MicroRNA、MTA1介导的DNA损伤修复通路、GITR-GITRL通路、TGFa通路、肿瘤干细胞、EGFR、PTEN等,旨在为探索MPM新治疗靶点、新联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恶性胸膜间皮瘤化疗抵抗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