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焦生杰

月刊

1000-033X

rmcm@chd.edu.cn paper@chd.edu.cn

029-82339978 82339971

710064

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校本部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Journal Road Machinery & Construction Mechaniz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创刊于1984年。主要报道国内外筑养路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材料、试验研究、机械化施工、应用技术及科学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本刊为月刊,大16K64页,是公路科研、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制造厂家及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并吸收越来越多的公路行业外的部门和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制砂系统惯性除尘器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黄文景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在不同工况下回收过滤器导流板、气流导向板等内部结构对细砂回收率的影响,基于建立的回收过滤器流动数学模型,采用流体仿真软件对回收过滤器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 表明:回收过滤器在工况4下的回收率最高;气流导向板E由水平逆时针朝下调整45°的过程中,颗粒回收率显著增加;气流导向板D由竖直逆时针调整朝上45°的过程中,颗粒回收率稍微增加;若导流板伸入量增加,则颗粒回收率稍微增加.

    惯性除尘器回收率导流板气流导向板

    基于融合特征稀疏编码模型的车辆品牌识别方法

    石鑫赵池航张小琴李彦伟...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特征稀疏编码模型的车辆品牌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车脸图像的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作为融合特征稀疏编码模型的一级特征向量,然后将车脸图像的一级特征向量作为过完备字典中训练样本集的线性组合,并构建非负性约束稀疏编码模型,最后采用重构误差最小原则对车辆品牌进行识别.基于东南大学的车脸数据库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融合特征稀疏编码模型的车辆品牌识别方法优于HOG+SVM、传统稀疏表示和字典学习稀疏表示的车辆品牌识别方法,其平均识别率达到96.16%.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融合特征稀疏编码模型的车辆品牌识别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适用性.

    融合特征稀疏编码模型车脸图像鲁棒性

    半刚性基层开裂特性研究

    王培强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抑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开裂,提高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服务质量,并延长其使用寿命,首先对半刚性基层载荷型裂缝和非载荷型裂缝的开裂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然后结合已有的裂缝抑制技术,包括混合料组成设计、道路施工控制、振动搅拌技术和柔性基层技术,研究了半刚性基层压实质量与基层开裂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种通过提高压实质量来提升半刚性基层抗裂能力的方法.通过分析压实质量对半刚性基层收缩性能和力学指标的影响,并结合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道路工程半刚性基层开裂压实质量

    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力学的影响及控制标准

    张建国李永胜陈旭赵金良...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现有的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发现如果新旧路基结合处或拓宽地基的处理不恰当,可能导致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太大,从而使路面产生纵向裂缝,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以延安北过境线工程为依托,运用数值模拟、理论研究等方法对不均匀沉降的特点和控制标准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不均匀沉降主要由新旧路基的压缩变形、拓宽路基部分地基固结沉降和新旧路基结合部滑动变形引起.

    道路工程差异沉降控制标准数值模拟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中的应用

    郭骁炜樊升印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及“一张网”建设的步伐加快,对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加强整体安全防护的同时,提高网内网外攻击的监测预警的能力,保障全网安全运行处于可控、可管的状态,通过搭建服务于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及时感知到系统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风险隐患,保障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后全国联网收费的安全稳定运行.

    道路工程联网收费态势感知网络安全

    信息化管理在现代化交通建设企业中的应用

    彭永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交通建设企业进行先进科学的施工管理和有效的成本控制,提高信息化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水平,结合国内交通建设企业信息化应用的现状,以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为背景,通过使物联网、云计算、BIM技术、智能化技术等信息技术与生产过程相融合,实现工程公司数据集成、项目现场与信息化中心互动,提升公司与项目间管理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公司对项目进度、成本、安全的全程动态化管理,为国内交通建设企业加强信息化管理提供借鉴.

    信息化交通建设企业施工管理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