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制冷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制冷技术
上海市制冷学会 中国制冷学会
制冷技术

上海市制冷学会 中国制冷学会

王如竹

季刊

021-53828229

200020

上海市南昌路47号科学会堂3号楼3313室

制冷技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查看更多>>制冷学会刊物。刊登有关低温物理、低温工程、制冷机器与设备、冷藏库与仪器冷冻工艺、冷藏运输空气调节工程、冷冻医疗、升华干燥、小型制冷机以及制冷技术基础理论在其它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等方面的论述,发展生产上的新技术、新经验和革新成果,并提供开展学术讨论、进行经验交流的园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热重力驱动的无泵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实验研究

    缪若松朱涵玉张雪峰王紫璇...
    1-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分散式能源的高效利用方法,本文对热重力驱动的无泵有机朗肯循环(ORC)机组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多级泵液过程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表现,搭建了一个两腔体带预热的实验机组,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系统表现。结果表明:泵液过程对膨胀机入口的压力影响不大,同时可以有效提升泵液的压力,实现增压流动过程,系统的平均发电功率为 194。5 W,瞬时热效率在 2。2%~3。8%之间波动,平均热效率和㶲效率为 3。0%和 11。8%。针对大型发电系统,考虑到大的罐体可以保证泵液过程的流速,同时双罐体并联可以实现连续的供液输出,采用单级泵液模式,双泵液腔体连续泵液,建立了大型的发电系统,发电功率在热源、冷源温度分别为 98。3℃和21。5℃时,均值达到 8。8 kW,平均热效率与㶲效率达到 3。98%和 20。95%。

    热重力无泵有机朗肯循环发电量热效率

    基于沸石-水为工质对的高功率吸附热池储冷研究

    向仕昭晁京伟李廷贤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高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的储热/储冷,本文采用沸石 13X-水为吸附工质对设计构建了一台基于低压吸附诱导水闪蒸的高功率吸附热池储冷样机,储冷阶段利用高温循环水驱动沸石 13X脱附,供冷阶段利用沸石 13X的低压吸附作用诱导水低温闪蒸实现冷量输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制冷前 14 min内,制冷功率可保持在 20 kW及以上,最大制冷功率达 23。45 kW,系统最大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功率(SCP)可达 321。2 W/kg,空冷器进出口空气温差在制冷前 3 min到12。8 min内保持在 10℃及以上,当吸附床吸附水蒸气的平均速率为 71 g/min时,系统在开始制冷后近 36 min内能够保持 10。4 kW的稳定制冷量。

    吸附热池储冷高功率应急制冷

    纳米TiO2对NH3-H2O-LiBr工质降膜吸收性能的影响

    李彦军金正浩李舒宏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纳米 TiO2 对三元 NH3-H2O-LiBr 工质降膜吸收的影响,本文利用数值分析建立了三元工作流体薄膜吸收的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和组分质量平衡方程,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和计算纳米流体的降膜吸收性能,将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并进一步分析了纳米TiO2 质量分数、初始氨浓度、初始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吸收压力和下降薄膜管长度对薄膜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纳米 TiO2可以增强降膜吸收的传质速率,主要原因为液膜中氨的扩散系数增加。当纳米TiO2 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0。1%、0。3%和 0。5%时,扩散系数分别增加了 3。44 倍、6。42 倍和 11。76 倍。此外,增加初始氨浓度、降低初始温度、提高冷却水进口温度或降低吸收压力都可以提高最终溶液的饱和度。

    降膜吸收纳米TiO2NH3-H2O-LiBr模拟研究

    火电厂源侧综合能源系统集成及性能评估研究

    员盼锋丹慧杰牛国平徐舒涵...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建立了以火电厂为核心,消纳可再生能源并提供冷热电汽综合能源服务的一套能源系统,通过对整体系统及关键子系统热力性能分析,验证了提出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并研究了一些关键运行参数对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验证了提出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火电厂的源侧参数,可以提高综合能源系统荷侧的输出量;且生物质转化气对汽轮机发电功率的影响最大。热泵系统的负荷随着进入系统中的给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利用汽轮机中的部分抽汽来驱动热泵系统,虽然发电功率下降了 10。88%,但是却为用户提供了 16。8 MW的热负荷和 16。2 MW的冷负荷以及 27。78 t/h的蒸汽量。

    综合能源系统厂源侧冷热电汽四联供热泵

    《制冷技术》版权声明

    30页

    R14和R23及其非共沸混合物在水平管内沸腾换热特性的模拟研究

    杨志强贺波刘鹏飞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应用VOF多相流模型及Lee相变模型,研究了R14和R23 工质在蒸发温度为 208。15 K时的管内流动沸腾特性。同时,基于准静态理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传热传质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了非共沸工质R14/R23的流动沸腾特性。结果表明,基于液相组分浓度差的组分相间传质模型获得的模拟数据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相同蒸发温度下,纯工质的饱和气相密度对其在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具有显著影响。对于R14、R23 及其非共沸混合物R14/R23,其流动沸腾传热系数随干度的增加均呈近线性增大趋势,且低沸点纯R14 工质换热系数的增大趋势最显著,R23 次之,R14/R23 混合物最小。在相同工况下,混合工质 R14/R23(0。5:0。5)的传热系数均小于其纯组分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比R14、R23 小30%和20%以上,其根本原因在于混合工质存在组分间传质阻力。

    非共沸工质气液两相流沸腾传热数值模拟

    光伏蓄能恒温库系统数值模拟分析

    张海涛赵松松刘斌张强...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降低热泵系统冬季能耗,减少恒温库能源消耗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光伏驱动蓄能型恒温库系统。基于 TRNSYS 仿真系统,构建了太阳能-热泵蓄能型热力耦合数学模型,对该恒温库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结果显示,在新型光伏驱动蓄能型恒温库系统运行下,库内温度可以稳定维持在-2。0~3。7℃保持 24 h,在稳定运行过程中热泵系统运行效率保持在 3。0~4。0,系统平均性能系数(COPa)可以达到 1。9,系统运行功率在 0~0。7 kW,系统 24 h累计制热量达到了 18。0 kW·h,日平均累计消耗市电仅 6。8 kW·h。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为节能型恒温库提供一种设计依据。

    光伏驱动蓄热水箱数值模拟蓄能

    冷水机组数字孪生模型及故障诊断研究

    刘泽旭张帅朱旭晋欣桥...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了基于数字孪生的冷水机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了冷水机组制冷剂泄漏、冷凝器水流量减少、蒸发器水流量减少故障的诊断策略,分析了物理建模、经验建模和数据驱动建模的联合建模方式生成数据的可靠性和对故障诊断的提升效果,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数字孪生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故障诊断模型在新工况点下诊断能力下降的问题,利用数字孪生方法后系统仿真模型的所有热力参数最大相对误差均不超过4%,且故障诊断模型的准确率、查全率、平衡F分数分别提升9。7%、29。4%和16。6%。

    冷水机组数字孪生故障诊断

    应用深度学习和网格搜索的变频冷水机组节能优化策略研究

    韩林志周镇新方正辉郑铁君...
    52-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变频冷水机组优化控制中的变量耦合问题,本文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建立了多层解耦能耗模型。文章收集了宁波某厂的冷水机组实时运行数据,作为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模型的第一层通过室外环境变量和相关控制变量,分别实现了冷却水泵频率预测、冷冻水回水温度预测和冷冻水泵频率预测。模型的第二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冷水机组功耗预测模型。最后,通过网格搜索法确定了优化控制参数。经测试,所建立的能耗预测模型的误差为 4。61%;此外,在典型日,优化策略运行下的冷水机组能耗下降了 9。96%。

    冷水机组深度学习优化控制

    变频螺杆式冷热水机组的节能研究与分析

    李明霞张小松梁彩华陶奕玮...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频螺杆式冷热水机组具有优良的制冷制热效果,并可满足广泛的部分负荷需求。本文研究了此类机组的系统原理、部件选型、控制策略、运行特性以及经济性,并给出了结论和建议。依据本研制机组,各部分负荷工况下,变频下的性能系数(COP)要大于定频下的COP,增大 2%~15%,尤其是制冷工况下的COPc,变频调节使得机组在低负荷率下的性能更优;在定频和变频运行下的制冷工况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c)和制热工况制热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h),变频IPLVc明显大于定频IPLVc,增长 6。95%,变频IPLVh大于定频IPLVh,增长 3。55%,变频调节使得机组综合能效系数更高;机组变频运行时,可每年减少电能消耗,节省运行费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变频螺杆冷热水机组部分负荷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