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发电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发电技术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发电技术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庄荣

双月刊

2096-4528

fdjs_2018@163.com

0571-85246691

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西园一路10号

发电技术/Journal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 Electric Power Machinery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主管、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面向电力行业及相关科研机构,介绍国内发电技术和能源科学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以及研究进展,促进技术经验交流,注重学术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展现国内发电和能源科学技术研究水平。主要刊登发电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海洋能发电、虚拟电厂、储能等任何可以提供电能的发电形式;同时刊登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与趋势综述

    严新荣张宁宁马奎超魏超...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下,海上风电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分析了我国目前海上风电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对海上风电装机规模、新增机型以及采用的技术路线进行了汇总.重点介绍了海上风电基础型式、防腐技术和运维技术,其中,漂浮式海上风电是基础型式研究的重点,运维巡检和运维管理系统是风电运维技术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海上风电的发展状况,整理了各项技术的主要技术路线和先进成果.最后,基于目前国内的技术发展现状及需求,对我国海上风电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海上风电风机漂浮式基础防腐技术运维技术

    中欧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与产业链合作路径研究

    许帅杨羽霏刚傲谢越韬...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完善的装备制造体系与欧洲丰富的项目经验优势互补现状,首先,围绕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浮式基础、系泊及锚固系统、动态海缆、勘察设计、施工运输与安装、运行维护等产业链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建立了纵向深层剖析和横向拓展对比的产业链评价体系;然后,结合不同细分领域中欧对比结果提出了18项重点合作领域;最后,探讨了试验交流、合作建设、规模应用、全球推广的中欧合作路径,期望解决国内示范样机浮式基础形式单一、成本高昂、产业链不成熟的问题,并为中欧漂浮式海上风电合作提供一定思路和启发.

    漂浮式海上风电产业链关键技术合作领域合作路径中欧合作

    S型翼缝与尾缘襟翼联合控制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的研究

    秦志鹏魏高升崔柳杜小泽...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低叶片气动载荷对于延长风力机叶片寿命极为重要,尾缘襟翼是降低叶片气动载荷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其在大攻角下对翼型的气动特性控制效果减弱.通过在50%叶片弦长处添加S型翼缝,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S型翼缝与尾缘襟翼联合调节风力机叶片气动特性的作用.利用剪切应力输运(shear stress transport,SST)湍流模型,计算模拟了S809翼型在雷诺数106下,S型翼缝与尾缘襟翼联合控制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S型翼缝与尾缘襟翼的协同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尾缘襟翼的偏转可显著改变翼缝槽内的气体流量,并有效调节叶片中部的压差,这种联合控制策略可在大攻角下大幅改善翼型的失速现象,从而显著增强尾缘襟翼对升力系数的调控能力.

    风能风力机翼型翼缝襟翼气动性能

    沙漠光伏电能外送技术综述

    王若为李音璇葛维春张诗钽...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实现助力"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集中式光伏处于沙漠地区,光伏电能输送成为制约光伏发展的瓶颈问题.运输电池技术作为输送电能途径可为现有沙漠电能输送提供新的选择.首先,从沙漠集中式光伏输电方式的角度,重点讨论了现有的沙漠光伏输电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电池运输技术的工作原理;然后,整理了传统沙漠光伏输电和运输电池技术在投资成本、输电容量及应对沙漠气候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最后,论述了运输电池技术具有建设成本低、应对沙漠气候能力强等优势,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碳达峰碳中和沙漠光伏电池运输

    基于事件树连锁故障推演和证据推理的制氢站设备风险评价

    刘玉成杨源胡宇浩李雨航...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制氢站系统复杂,易受到外部攻击,进而引发连锁故障及严重安全事故的问题,采用基于事件树的连锁故障推演方法,明确了制氢站设备连锁故障的后果和发生概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的连锁故障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不精确性和不确定性,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进行评价指标的模糊化.最后建立了基于证据推理的风险评价模型,并应用到制氢站设备的风险评估中,实现了制氢站设备的风险评价和排序.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为下一步制定制氢站设备安全防范措施提供了依据.

    燃煤电站制氢站设备事件树风险评价

    "双碳"目标下火电厂CO2计量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安安周奇李茜丁宁...
    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电力行业CO2排放量是CO2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中火电厂CO2排放量在电力行业中占比最大.在"双碳"目标下,CO2计量技术可以实现对火电厂中CO2排放量的直观判断,为火电厂CO2减排提供重要支撑,促进火电厂参与碳交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国内外政策,讨论了目前通用CO2计量方法的实施进展,总结归纳了以碳核算为主、碳监测为辅的火电厂CO2计量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火电厂CO2计量技术应用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火电厂CO2计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火电厂双碳CO2计量碳核算碳监测

    工业烟气CO2的排放特征、测试及捕集技术研究

    刘含笑罗水源刘小伟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减排CO2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共识,工业烟气是重要的人为CO2排放源.对工业烟气CO2的排放特征、主要测试及治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电力、钢铁、水泥等工业行业排放烟气中CO2浓度分别在9.7%~15%、2%~28%、11%~29%;CO2测试技术主要有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气相色谱法、光谱法、化学吸收法等,其中,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在国内外应用最为成熟,是目前主流的固定源CO2测试技术;CO2捕集技术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深冷法等,其中,化学吸收法广泛用于低浓度CO2烟气(体积浓度≤30%)捕集.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工业大幅降碳提供借鉴.

    工业烟气CO2排放捕集技术测试方法

    汽轮机高位布置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系统变工况?经济性分析

    李延兵贾树旺张军亮符悦...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再生能源的迅速普及给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了挑战,为了解决此问题,燃煤机组承担了调峰调频的主要任务.汽轮机高位布置技术可大幅减少耐高温材料的用量,从而提高超高参数机组的经济性.为获得汽轮机高位布置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的变负荷性能,建立了㶲分析和㶲经济性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负荷下机组的㶲经济性,获得了机组变负荷的不可逆性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可以改善高压加热器的㶲效率;采用汽轮机高位布置技术的燃煤机组的度电成本为0.332 4元/(kW⋅h);发电的㶲价格随着负荷的升高而降低.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火力发电汽轮机高位布置节能减排㶲经济性

    气侧均流装置对冷却三角单元流动传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郭滔于海洋冯海波袁汉川...
    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间接空冷系统冷端基本传热元件-冷却三角单元,通过在其加装及相邻未加装气侧均流装置冷却三角单元内的两侧冷却柱沿散热管束横向布置风速、风温、壁温测点,进一步在左右两侧出水柱布置壁温测点,对比分析两侧冷却柱沿散热管束横向迎风风速、风温、壁温及出水壁温的变化规律,研究气侧均流装置对冷却三角单元流动传热特性及出水壁温分布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加装气侧均流装置后冷却三角单元两侧冷却柱沿散热管束横向迎风风温、壁温分布更加均匀,两侧出水柱壁温均值更低,且降低了两侧出水柱壁温差,气侧均流装置优化了两侧冷却柱的换热均匀性.

    煤电机组间接空冷系统冷却三角单元气侧均流装置流动传热水温分布

    煤电升级改造背景下烟气余热利用节能效益对比评估

    王华霆陈衡徐钢安吉振...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火电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改造,能够降低火电供电煤耗,进而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某630 MW机组为例,对比4种余热利用方案(低温省煤器方案、二级低温省煤器方案、旁路烟道方案和机炉耦合方案)的系统机组,进行了关键技术参数与节电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排烟温度降为90℃,供电煤耗率低温省煤器方案降低1.88 g/(kW⋅h),二级低温省煤器方案降低2.16 g/(kW⋅h),旁路烟道方案降低2.29 g/(kW⋅h),而机炉耦合方案降低2.66 g/(kW⋅h),节能效果最为显著.

    煤电节能减排余热利用低温省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