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发电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发电技术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发电技术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庄荣

双月刊

2096-4528

fdjs_2018@163.com

0571-85246691

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西园一路10号

发电技术/Journal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 Electric Power Machinery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主管、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面向电力行业及相关科研机构,介绍国内发电技术和能源科学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以及研究进展,促进技术经验交流,注重学术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展现国内发电和能源科学技术研究水平。主要刊登发电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海洋能发电、虚拟电厂、储能等任何可以提供电能的发电形式;同时刊登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液氢制-储-运-加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张杰罗雪鹏
    888-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液态储运是实现氢气大规模、远距离储运,保证氢能规模化应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国针对液氢制备、储运及加注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对该领域关键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方法]对比了高压气态、液态及固态储氢技术的优缺点;综述了液氢制备过程中的主要液化方法、液氢储存绝热技术与关键材料;分析了不同液氢运输方式与装备的特点;梳理了液氢加氢站建设情况,并对比了液氢加注技术;阐述了液氢主要应用领域和产业化模式,并对近年来我国液氢储运专利技术进行了统计分析.[结论]提出了我国液氢储运发展面临的"卡脖子"难点及亟需技术攻关的方向.研究结果可为液氢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装备的研制提供参考.

    氢能液氢液化制取液氢储运液氢加注储罐

    压气储能电站智能建造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赵星源谢芳毅刘乙学陈昉...
    899-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压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是利用电能和压缩空气势能相互转化来平衡电网波动的新型储能系统.CAES电站建造及运行相关经验的积累对CAES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建造过程中设计方与现场信息传递效率低、施工方管控难度大、项目整体流程监督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AES电站的全流程智能体系.[方法]首先,分析CAES电站的建造流程,找出其工程特点.其次,围绕CAES电站从设计到运维的全过程,在空间和时间维度构建CAES电站的全流程智能建造体系.最后,在设计阶段提出正向设计出图等关键技术;在装备制造阶段提出设备虚拟预组装等关键技术;在施工阶段提出5D施工管理等关键技术;在运维阶段提出面向运维的数据交付等关键技术.[结果]对某300 MW级CAES示范工程的验证结果表明,CAES电站全流程智能体系的构建具有合理性,且关键设备及软件的应用为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结论]通过CAES电站全流程智能体系及其关键技术,打通了电站建造各阶段的互通链条,实现了CAES电站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

    储能压气储能(CAES)智能建造正向设计数字化交付

    非补燃液态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性能模拟研究

    姬海民薛磊周方盛王电...
    910-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压缩空气储能是大容量、长周期、低成本、高效率的一种储能技术,由于气态压缩空气储能受制于储气室的苛刻要求,无法多场景、规模化推广应用,因此提出一种非补燃液态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方法]构建了系统理论计算模型,对系统内压缩机级间温度、压缩机级数、透平入口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同时与非补燃气态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压缩机级间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制约系统电-电转化效率的提升;压缩机级数与压缩机耗功呈现正相关趋势,与透平发电功率呈现负相关趋势;在入口压力相同的条件下,透平入口温度越高,发电功率越大,电-电转化效率越高;与非补燃气态储能系统相比,非补燃液态储能密度增加了3.7倍,储气室容积缩小了9/10.[结论]非补燃液态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有效解决了储气室的难题,使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能够在多场景、规模化推广应用,对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及电网大容量储能具有重要意义.

    储能调峰非补燃气态压缩空气储能液态压缩空气储能

    火电机组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综述

    解婷婷孙友源郭振宋明光...
    919-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CO2排放量的准确计量对碳减排和碳市场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连续监测技术是火电机组烟气碳排放量计量的重要手段,与核算法相比,具有人为干预少、自动化程度高、时效性强等优点.对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发电行业建立更加完善的碳排放量计量方法体系和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重点阐述了烟气CO2浓度监测技术和流量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在美国、欧盟和我国火电厂的应用现状,论述了连续监测法与核算法的对比研究情况.[结论]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面临的技术难题是烟气流量的准确监测;连续监测法与核算法得到的碳排放量大小和准确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我国碳排放连续监测现实情况,建议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及标准体系,深入开展技术研究,拓展技术应用.

    碳达峰碳中和火电机组碳减排碳市场连续监测技术

    多类型小容量火电机组热电解耦潜力与经济性对比评估

    郑淇薇赵欣悦卢荻陈衡...
    929-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新能源发电存在输出功率和发电负荷的大幅波动和不稳定性问题,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造成一定挑战.小容量火电机组热电解耦后参与电力系统整体运行,可提高电网调度效率与系统安全性,为此,采取多种热电解耦技术对3台小容量火电机组进行改造,并对各种技术路线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通过使用EBSILON Professional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对各种热电解耦方案在调峰负荷方面的潜力进行了评估和对比分析,并对改造后的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水冷背压式机组热电解耦潜力空间较大,较其他机组有着明显优势,热泵改造机组最大供热下日利润提高217.18万元.随着抽汽热负荷变化,水冷凝汽式机组热电解耦潜力变化整体趋势平缓,最易控制,热泵改造机组最大供热下日利润提高202.25万元.空冷凝汽式机组热泵改造最大供热下日利润提高26.13万元.[结论]经过热电解耦升级的火电机组,能够大幅增强其调峰效果,热泵改造能有效提高日利润,从而提升整个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发电效率.

    火电机组热电联产热电解耦抽汽供热深度调峰虚拟电厂经济性分析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高级?经济性分析

    吕嘉伟霍兆义刘峰谢宁...
    941-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㶲经济发展而来的高级㶲经济分析方法,能够细化拆分系统组件的经济成本,深入探究经济成本形成的内在原因.[方法]在结合高级㶲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高级㶲经济分析法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中各组件的成本拆解为内源性成本、外源性成本、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并对此进行计算.[结果]在设计工况下,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中燃烧室的可避免㶲损最大,为28.41 MW,占燃烧室㶲损的26.55%.基于计算结果,对透平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措施,降低了系统内源性和外源性㶲损.系统中㶲耗散成本占比最大的是内源性可避免部分,底循环改进优先级最高的是高压缸,其次是低压缸.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中年度化成本外源性占比为80.59%,其中外源性可避免部分占比40.04%.[结论]研究成果可为系统提供多方面能效评价角度和优化成本的改进方向.

    发电系统燃气-蒸汽联合循环高级㶲经济性分析经济成本高级㶲分析

    基于Aspen Plus的气流床煤气化炉建模及其变工况特性研究

    王轶男吕佳阳陈衡张国强...
    951-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电站中煤气化炉的运行机理,分析和优化煤气化炉的关键运行参数.[方法]基于Aspen Plus建立了气流床煤气化炉的稳态热力学模型,并与文献中数据进行比对,验证了模型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煤气化炉关键参数敏感性的研究.[结果]热力学模型适合对稳态的煤气化过程进行模拟,具有模拟结果准确、建模简单和计算量不大的优点.[结论]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氧煤比是影响煤气化过程的最主要的运行参数,氧气不足和氧气过多都会造成合成气有效成分的产量减少,建立的Shell气化炉模型的最佳氧煤比在0.85左右;水煤比也是影响煤气化过程的关键参数,气化炉内能量充足时,增加输入水的量可使合成气中含有更多的氢气,而能量不足时过多的水也会导致合成气有效成分的减少.

    燃煤发电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煤气化AspenPlus热力学模型气流床煤气化炉

    300MW燃煤机组超高石灰铝沉淀耦合活性炭吸附脱除废水中重金属研究

    刘更生张建永孙权曹山...
    959-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产生了大量含有重金属的废水,为脱除废水中的重金属,提出了氧化钙和偏铝酸钠沉淀耦合活性炭吸附法.[方法]在实验室研究沉淀法投料比、温度和pH值对吸附特性的影响,并对吸附剂种类和吸附层高参数进行优化.基于此,在三河电厂300 MW燃煤机组进行工程实验,在现场设备基础上加沉淀剂给料机与吸附装置并考察吸附效果.[结果]在最佳投料速度为160 kg/h、流速为1 m3/h、吸附高度为10 cm时,重金属脱除效率整体有明显提升.对比电厂原出口重金属含量,加装混合沉淀吸附装置后,铅、铬、铜、镍脱除效率分别提高了33.24%、81.93%、35.22%、57.52%.[结论]氧化钙和偏铝酸钠沉淀耦合活性炭吸附法能够有效地促进脱硫废水中重金属的脱除,为燃煤电厂废水的深度脱除提供了数据指导.

    燃煤机组脱硫废水重金属超高石灰铝法活性炭吸附

    高水分褐煤流动性离散元数值模拟

    刘佳孙佰仲高梓维
    969-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由于火电厂实际运行下使用的均为高水分褐煤,输送煤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堵塞以及黏附等问题.因此,利用EDEM软件对该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方法]通过对现场煤样考察分析,模拟过程中主要对煤的粒径、水分以及流动总量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对煤的流动性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后,将流动速度以及颗粒之间作用力进行对比,得到各项因素对煤流动的影响.[结果]造成堵塞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煤的粒径过大或过小导致在仓体流动过程中其自身颗粒与颗粒之间发生相对作用;其次,煤在仓体流动过程中,随着煤量增加,其流动状态由整体流动转变为中心流动;最后,煤的含水率是最主要的因素,其不仅影响自身黏附性,还会引起自重的增加,所以水分过大会引起流动缓慢,进而发生堵塞.[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解决燃煤电厂堵煤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火电厂EDEM仿真煤流动性堵煤水分粒径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下含自愈性能的分布式配电网重构策略研究

    吴任博黄奕俊
    975-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可再生能源电网占比逐年增加,电网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显著提升,给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挑战.针对高比例新能源电网分布式配网重构问题,提出一种在线滚动优化框架方法.[方法]通过分布式共识协议获取网络拓扑和节点运行信息,在N-1和N-2线路故障状态下自动重构,实现配电网无额外外部触发信号情况下自动恢复正常运行,保证电网经济运行.同时采用滚动优化方法处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所导致的电网波动问题,并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技术生成新数据,结合历史数据实现电网运行数据高精度预测.[结果]所提方法在正常状态、单点故障和两点故障3种情况下,均能实现电网的自动经济运行优化和自愈修复.[结论]与鲁棒规划和随机规划等方法相比,所提出方法可提升电网预测精度.

    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配电网重构配电网自愈高比例新能源分布式优化滚动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