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制冷与空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制冷与空调
制冷与空调

吴利平

双月刊

1009-8402

zldt@chinajournal.net.cn

010-83510099-632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6号广安大厦北楼7层

制冷与空调/Journal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查看更多>>《制冷与空调》杂志创办于1990年,2001年正式发行,是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会刊,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专业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4519/TB,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9-8402。国内邮发代号:2-857,国外发行代号:8402BM宗旨和任务:加强行业管理,密切政府、行业、企业联系,融信息、技术、管理为一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制冷空调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刊登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及时报道国家有关技术创新政策,有关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方向及国内外最新技术动态和成果。是目前国内制冷行业中发行量大、影响力广、具有权威性的专业类技术性品牌期刊。读者对象:从事制冷空调相关行业及科技工作者,包括工程设计、科研、施工及设备制造商与运营管理的专业人员及院校师生。行业涉及烟草、石油、化工、纺织、电子、食品、医药、旅游、房地产等制冷空调设备选用、使用及设备维护单位。       主要栏目:行业综述、企业发展、市场调查分析、技术专题、工程评价、设备开发及应用。本刊为双月刊,大十六开。每逢双月底出版,每期正文104页左右。每期定价10元,全年共60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空调-辐射供暖两联供系统制热性能试验研究

    凌拥军侯丽峰袁晓军赵虹宇...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侧电子膨胀阀开度对空调-辐射供暖两联供系统的制热性能及可靠性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侧电子膨胀阀开度从480步逐渐减小到200步,系统的制热量和性能系数呈上升趋势,制热量最大增幅为6.1%,性能系数最大增幅为3.9%,但是水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低于200步后,制热量和性能系数明显下降,排气温度呈上升趋势,对系统的可靠运行带来影响.因此,空调-辐射供暖两联供系统运行时,水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存在一个最优设定值,不能一味通过减小其开度实现系统制热性能的提升.

    空调电子膨胀阀排气温度过冷度制热量性能系数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全年性能系数分析

    石竹青陈欣任道一陈海...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GB/T 18837-2015《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中全年性能系数的试验和计算方法,分析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全年性能系数的测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结合GB/T 17758-2010中 33个城市的制冷(热)温度发生时间,对2台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性能系数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性能系数受建筑类型和地域影响较大,采用单一地区制热(冷)的温度发生时间计算所得性能指标对多联机进行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在标准修订中采用不同建筑气候分区细分多联机性能评价指标.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全年性能系数建筑类型温度发生时间

    某游泳馆冷凝热回收空调系统设计

    沈士圣郑甲
    63-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设有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大中型游泳馆,提出冷凝热回收空调系统,回收排风及除湿过程中的冷凝热.对系统的运行及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凝热回收空调系统热回收效率为60%,相对于除湿热泵热回收空调系统及常规显热回收空调系统,其设备成本分别降低66.7%和11.4%,年运行费用分别降低41.9%和53.8%.

    游泳馆空调除湿冷凝热回收

    岩土热物性对深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

    陈凯李超夏岩江超...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深度为2 500 m的地埋管-岩土耦合换热模型,对地埋管换热进行2 880 h(4个月)模拟计算,分析岩土导热系数和地温梯度对地埋管换热特性和岩土温度的影响,探究地埋管累计换热量与影响半径的关系.结果表明:岩土导热系数的增大会提升地埋管的换热能力,但随着导热系数的增大提升速率减缓,导热系数为1 W/(m·K)和4 W/(m·K)时,地埋管在2 880 h内的平均换热量分别为216.17 kW和495.92 kW;地温梯度增大同样可以提升地埋管换热能力,且提升速率基本不变,地温梯度为20 ℃/km和35 ℃/km时,地埋管在2 880 h内的平均换热量分别为310.15 kW和485.55 kW;在换热条件确定时,地埋管累计换热量与受到影响的岩土体积线性相关.

    中深层地热能地埋管岩土导热系数地温梯度换热影响半径

    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性能研究——基于某体育训练基地场馆供暖工况

    张华梁高培张晓晶张文超...
    75-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同轴式地埋管换热器和U形地埋管换热器这2种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利用Fluent结合某体育训练基地场馆实际情况建立数值模型.模拟研究10年运行时间内,间歇运行模式、岩土导热系数和地温梯度等因素对这2种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5年这2种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衰减较大,均下降6.6%左右,随后逐渐平稳;岩土物性参数一致时,2种换热器10年内换热能力衰减相差不大.4种间歇运行工况下,U形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均略优于同轴式地埋管换热器;在高岩土导热系数和高地温梯度时,运行10年后U形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优于同轴式地埋管换热器.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同轴式U形换热量

    中深层地埋管地源热泵复合热源系统优化研究

    董世豪王皓于岳龙李炳学...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中深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经济性,以沈阳某工厂改造项目为例,以"地源热泵+电锅炉"的复合热源系统为对象,建立复合式中深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多维评价算法,耦合地埋管、关键设备和负荷特性,分析设计参数对能耗、减碳量和净现值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随电力碳排放因子下降而逐年降低;热泵负荷占比越大,减排潜力越大;当热泵负荷配比为0.62,钻孔深度为2 900 m时,相对净现值达到最大值(44.6 × 106元),相对原系统节省4 976.4吨标准煤.

    地源热泵套管式换热器经济性优化

    中深层U形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优化研究

    申君豪罗勇强宋一笑田志勇...
    89-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中深层U形地埋管换热器的解析解模型,提出综合考虑建筑动态热负荷和地埋管换热器动态换热过程的中深层U形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运行参数对地源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系统供热量相同的前提下,与定流量(110 m3/h)运行方式相比,采用变流量的运行方式可使热泵机组和循环水泵在2 112 h内的总耗电量由288 423 kW·h下降到224 592 kW·h,减少22.1%;随着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增大,供热不足的情况出现的频率有所减小,供热保障率增大;垂直管段长度从2 300 m增大到2 500 m,系统平均供热保障率从95.7%增大为98.8%,热泵机组平均COP从4.929增大为5.135;建筑热负荷的增大会使热泵机组COP近似线性减小,总耗电量增加.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变流量性能系数解析解模型

    中深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优化配置研究

    孙志云陈贺伟韦启珍李俊宇...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深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建筑热源,具有能效高、污染小等特点.本文针对中深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化配置进行研究,基于建筑实际用能需求,利用中深层地埋管换热模型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反算"拟合,得到地下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参数.进一步采用理论计算、动态仿真手段,进行不同运行策略下的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动态仿真计算,开展中深层地埋管地下岩土体温度变化、地埋管进口和出口温度数据分析,实现中深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配置方案优化.在本文计算条件下,当中深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承担项目设计热负荷时,需要配置65个2 500 m深的地埋管换热器;当充分发挥中深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供热能力,承担最大恒定热负荷时,24个地埋管换热器即可满足建筑累计热负荷需求.因此,为兼顾系统初投资及运行性能,本文建议热源采用中深层地埋管地源热泵+辅助热源的复合式系统形式,由中深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承担基础负荷,充分发挥系统供热能力,提高系统经济性.

    中深层地热能地源热泵优化配置岩土热响应动态模拟运行策略

    中深层地源热泵多能互补供热系统运行特性的理论研究

    林朵童白文明黄帅蔡世坤...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模型与TRNSYS耦合,在该模型基础上与太阳能集热器-水箱、燃气锅炉组成多能互补供热系统,模拟该系统与建筑负荷之间的匹配关系,分析运行控制策略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研究为中深层地源热泵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工程实践提供一种可行方案.

    中深层地热能地源热泵多能互补供热负荷动态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