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能城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能城市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智能城市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半月刊

2096-1936

tg@int-city.com

024-31603655

110034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兰州北街46号

智能城市/Journal Intelligent City
查看更多>>《智能城市》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辽宁省科技厅主管,辽宁省科学情报所承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ISSN 2096-1936, CN21-1602/N。本刊拟抓住国家推广智慧城市建设这一契机,通过平面媒体平台加以引导和宣传,深度参与智能城市建设与发展进程,打造智能城市的品牌企业。本刊力争打造成为中文版的PLOS ONE,成为全领域的智慧综合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5G物联网在智慧楼宇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王凯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智慧楼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与管理效率,文章通过介绍5G物联网在智慧楼宇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了系统组成、网络拓扑结构以及建筑能耗实时监测与智能安防监控等关键功能模块的设计,并提出基于5G物联网的智慧楼宇解决方案,旨在优化资源利用、增强安全保障。研究表明,该设计能够明显提升楼宇管理的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为构建绿色、安全的智慧楼宇提供支持。

    5G物联网智慧楼宇系统系统设计

    装配式预应力梁柱中节点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廖继飞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新型梁柱节点进行拟静力模拟分析,基于现有试验结果构建有限元模型,研究有效预应力大小、轴压、混凝土强度、纵向钢筋配筋率、配箍率、预应力筋黏结类型等参数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因素对骨架曲线的影响规律,定量评价其影响程度,旨在为类似节点的研究提供参考。

    无黏结预应力低周反复加载骨架曲线抗震性能影响因素敏感程度

    地铁车辆基地室外综合管线设计方法

    彭小倩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车辆基地室外综合管线具有种类多、尺寸大、数量多的特点,是地铁车辆基地设计的重难点。文章通过对车辆基地室外综合管线设计种类、特点、敷设形式、平面路由及竖向交叉设计等关键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为做好车辆基地室外综合管线设计,应在初步设计阶段提前规划好室外综合管廊、重力管线,减少重力管线与综合管廊的交叉;在施工图阶段,应根据各管线专业提资排布管线平面路由;规划好各专业平面路由后,应协调综合管沟、重力管线竖向之间的关系。对于上盖车辆段,还需要注意综合管线与结构柱网、承台、地梁的关系;建立室外综合管线三维模型,自动检测碰撞点位,可以有效减少人工计算误差。

    车辆基地室外综合管线综合管廊敷设形式设计路由

    基于深华快速路—福龙路立交工程的城市枢纽立交总体设计分析

    张文华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深圳市深华快速路—福龙路立交工程为例,深入分析了城市枢纽立交的总体设计,详细探讨在竖向空间受限、桥梁空间受限、建筑间距狭窄、水源保护线、大体量建构筑物等情况下的设计方案确定,分析其与现状铁路相交、上跨重要交通节点时的解决方案,提出创新的施工技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并确定最优立交方案,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城市快速路枢纽立交立交方案控制因素

    江阴市县域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建设实践路径

    金海峰董菊香李春香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阴市是县域智慧城市以及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部分。为了提高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集约化建设水平,进一步规范共性公共能力安全统筹与资源整合,提出构建智能集约的平台支撑体系。文章对县域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建设实践路径进行探索,以供参考。

    县域智慧城市数字底座路径创新公共能力建设运营

    地铁盾构隧道注浆压力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

    刘杰辉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时注浆压力和非对称注浆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某市轨道交通5号线甲站~乙站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盾构隧道注浆过程,研究地表沉降空间分布、沉降值大小和沉降槽宽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注浆压力不足引起的地表沉降呈对称的高斯曲线变化,注浆孔压力不足的位置对沉降槽宽度影响较小;注浆压力不均匀造成了沉降槽形状的不均匀性,并且注浆压力偏大的一面容易出现地面凸出。

    盾构隧道变形控制注浆压力地表沉降注浆率不对称注浆

    城市中心区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选择及施工技术措施

    高伟程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基坑周边环境的复杂性日益增加,在有限的施工空间内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确保深基坑的安全挖掘且不损害周边环境是当前支护设计与施工面临的重要课题。以某城市中心区软土深基坑工程为例,考虑素填土及淤泥质土较厚,紧邻湖泊和市政道路,并具有较高的变形控制要求,因地制宜地设计了双重管高压旋喷桩+桩锚及双排桩的基坑支护方案,并选择了相应的施工工艺。通过施工过程监测数据分析,止水效果和安全性均较好,能够为类似周边环境下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软土深基坑周边环境复杂高压旋喷桩双排桩施工工艺

    110kV高压电缆沟横跨深基坑原位保护施工技术

    康帅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管线的复杂性加大了深基坑施工难度和安全隐患,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因此,需要降低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防止管线事故发生。文章介绍了深圳某地铁区间工程110 kV高压电缆管沟横跨深基坑的原位保护施工技术,提出了地连墙逆作施工方案,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墙顶竖向位移、墙顶水平位移和电缆沟沉降进行了监测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所有变形均小于控制值,确保了管线及深基坑处于安全状态,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深基坑高压电缆沟原位保护地连墙逆作监测分析

    电缆兼交通及通风竖井施工中无盖重固结灌浆试验研究

    李坤鹏陈汉林黄正财宁博...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无盖重固结灌浆试验,在地质条件复杂情况下(如属强~弱溶蚀风化岩体、岩体完整性较差、裂隙交切形成不稳定块体、680 m高程以下区域因距离地下水位较近)确定适合工程特点的施工工艺。该工艺采用全孔不分段、一次无盖重灌浆的方法,为整个竖井无盖重灌浆施工进度奠定了基础,也为未来其他施工区域或类似工程的施工项目积累经验。

    电缆兼交通及通风竖井无盖重固结灌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