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黄健柏

双月刊

1672-3104

znsk@mail.csu.edu.cn

0731-88830141,84805023

410083

湖南省长江市岳麓区麓山南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重点大学--中南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类双月刊,本刊旨在贯彻“双百”方针,为提高本校教学和科研水平服务,为繁荣社会主义学术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周代仁政之下法治思想系统研究

    祁志祥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代没有完整记载法治思想的史书,周代的法治思想,散见于西周的《尚书》《周礼》及东周诸子的学说中.西周鉴于夏桀、殷纣实施暴政而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仁政以德治为主,也兼顾法治.法治成为周代仁政的两翼之一,表现为以仁立法,以仁司法,明德慎罚,德主刑辅.到了东周,虽然诸侯争霸、礼崩乐坏,但西周的仁政传统仍占主导地位,仁政不仅被儒家学说加以发展,也被道家学说加以补充、杂家学说加以兼取.即便法家、名家公开反对仁政德治,主张严刑峻法,也是打着仁义的旗号.在仁政之下兼行法治,或打着仁义的旗号强调严刑峻法,构成了周代法治思想的整体景观.

    周代仁政法治思想明德慎罚以刑去刑

    "文本诠释"与"现实投射":杜预、范宁《春秋序》中的历史与建构

    许超杰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将"《春秋》始于隐"指向周平王与鲁隐公时间上的相接,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序》亦承其说,但二者仍存在很大的差异.杜预在强调时间相接的同时,亦将鲁隐公视为让国之贤君,从而将鲁隐公比之周公,对其有再兴东周的期待;但在《穀梁》的脉络下,范宁不能将鲁隐公视为贤君,而只能冀望于孔子的"将来法".也就是说,在杜预、范宁笔下,周公、孔子产生了不同的位阶,"圣人制作"的主体也就随之改变,从而形成了"再造中兴"与"俟诸将来"两种不同的期待.究其实,则是西晋初"绍开中兴"与东晋末"礼崩乐坏"的历史现实在杜预、范宁文本中的投射,从而产生了二者对《春秋》与"圣人"的不同解读与诠释.但二者对《春秋》的解读并不仅仅是"知人论世",更是要"知事用世",期待《春秋》由经典文本进入历史世界,从而使现世走向《春秋》所昭示的"王道世界".

    《春秋》杜预范宁孔子周公

    论"道学西用"的当代启示

    吕锡琛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以来西方世界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危机,道家思想被一些西方学者视为救治社会弊病之良方,玻尔、李约瑟、普利戈金、卡普拉、荣格、马斯洛等人将其应用于心理学、物理学、管理学、政治学、养生保健等多个领域,谱写了中西文化互补、互融、互鉴的新篇章.这一文化现象启示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式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既要对先贤智慧存有敬畏之心,又要根据时代精神对其进行扬弃、诠释、转化和创新;既要对经典深入研究,也要对其智慧加以应用;既要注重文化自信,又要注重中西文明互鉴,拓展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和向度,更有力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道家思想道学西用现代诠释活化启示文明互鉴

    哈贝马斯论交往合理性与道德-实践合理性的关系

    侯振武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往合理性概念是哈贝马斯为解决现代性危机而提出的.由于哈贝马斯的理论与韦伯理论的关系及他本人后期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一概念在现代合理性图谱中的定位似乎一直是悬而未决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理解交往合理性与道德-实践合理性的关系.哈贝马斯先后在认识兴趣理论和交往行为理论中,从理性兴趣和行为领域这两个层面对这两种合理性做出过区分.这只是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在哈贝马斯的理论中,交往合理性的任务是,面对认知-工具合理性的过度膨胀,既要承认现代社会已经分化的基本合理性之间相互独立的事实,又要在此前提下实现它们的有限统一.据此,面对自身合法领地遭到侵蚀的状况,道德-实践合理性应当依据交往合理性所提供的有效性要求、原则与程序,实现自身重建,具体包括道德、法律和宗教三个具体领域.

    哈贝马斯交往合理性道德-实践合理性现代社会

    论税收法定原则的强度

    何锦前赵福乾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税收法定原则若要落实到位,必须准确把握税收法定原则的"质"与"量".目前,各方对税收法定原则的"质"即内涵已经达成高度共识,但对税收法定原则的"量"即强度尚存较大争议.从税收立法的"公—公"维度和涉税契约的"公—私"维度考察税收法定原则的强度,可知其并非全有全无或非此即彼的状态,而是一种从刚性法定到弹性法定渐变的状态.对税收法定原则"量"的如此把握,将有利于税收法定原则的精细化落实.

    税收法定原则强度弹性法定刚性法定

    论环境领域刑事诉权与民事公益诉权的协调

    肖峰
    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严重的环境损害行为是刑事诉权和民事公益诉权共同的适用对象,但我国立法并未明确规定两诉权同时行使时的关系如何处理,实践中呈现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附从于刑事诉讼,后者却疏离前者的现象.这是由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客体范围、主体资格、诉求实现方面,与刑事诉权具有高度的亲缘性,但在办案时限、诉权成本、财产刑执行方面又与刑事诉权不相协调.因此,应当在立足两诉权适用对象具有同一性的基础上,以优先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为导向,在刑事办案过程中实行公益损害审查的法定化模式,从批捕或介入侦查环节开始即可启动民事公益诉权,遵循"附带为原则,不附带为例外"的要求,与法院的审判权良性互动,实现两诉权的有效协调.

    生态环境损害刑事诉权民事公益诉权制度协调

    论欧盟消费争端解决机制及其经验借鉴

    张先友刘益灯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市场的复杂性,使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基于弱者保护理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实质正义理论以及政府公正执法理念,建立了优势鲜明的消费争端解决机制,主要包括惩罚性损害赔偿原则以及小额诉讼、集体诉讼、集体仲裁、公益诉讼等制度.其以保护消费者为核心理念的争端解决机制,灵活实用的小额消费诉讼机制,功能特殊的消费公益诉讼机制,优势鲜明的消费者集体诉讼机制和消费者集体仲裁机制,独具一格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原则,为其他国家消费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提供了宝贵经验.

    欧盟消费者保护消费争端解决机制经验借鉴

    《大明律》对成宗时期朝鲜的影响

    张春海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朝鲜从成宗初年开始,适用法律偏离《大明律》的做法遭到了挑战,多种法律并存的状况发生变化,《大明律》成为定罪量刑的基本准则.随着《大明律》地位的提升,君主不可随意变通《大明律》的观念逐渐形成,《大明律》甚至成了抵制君主不正确决定的根据.由半岛特定的国情与风俗所决定,君主虽仍时或会推动朝廷对《大明律》的一些条款进行变通,但已相当节制.为了进一步提升《大明律》的地位与权威,朝廷还积极以《大明律》移风易俗,这是以法律形塑社会,乃《大明律》在半岛发挥的重要功能.

    《大明律》移风易俗权断权朝鲜王朝

    地方保护政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影响分析

    熊勇清林予衡
    8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各地频发的地方保护现象却成为阻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主要因素.以 2010-2021 年中国 28 个省(市、区)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地方保护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比的影响,以及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在其中的调节和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方保护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扩大和市场占比提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在该影响过程中具有调节性作用,地方保护政策对市场规模的作用受到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单一门槛效应的影响,而对市场占比的作用则受双重门槛效应的影响,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特征.进一步研究显示,地方保护政策通过加深能源市场分割阻碍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区域异质性表明,东部地区的地方保护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的保护政策则有助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在有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母公司的地区,地方保护政策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而在没有此类企业的地区,其抑制作用相对较弱.研究结论为打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地方保护主义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区域异质性

    技术创新对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与机制——基于中国27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

    陆杉李雯
    10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空间视角,利用 2008-2019 年中国 278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不仅有利于提升本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还会通过溢出效应提升邻近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技术创新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城市区位和技术创新水平不同而存在异质性.绿色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创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中发挥中介作用,技术创新通过提高绿色技术进步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技术创新对能源利用效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经济发展水平越过一定临界值后,技术创新能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创新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杜宾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