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工程
公路工程

龚赛群

双月刊

1674-0610

glgczz@163.com

0731-85221546

410015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三段472号

公路工程/Journal Highway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公路工程》(原《中南公路工程》)于1975年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综合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同时也是“公路运输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南公路科技情报网网刊”。专门刊载道路、桥梁及交通工程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文章。包括公路、桥梁、结构理论、路面、路基、人工结构物、线路勘测设计、计算机应用等内容。可供从事交通研究、施工、监理、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中专师生阅读,亦可供市政、水利、建筑、铁道建筑等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冻融作用下改性软黏土微观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研究

    贺波唐小东陈峰王能兴...
    153-16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冻融作用对软黏土的孔隙结构和分形特性的影响,以吉林省某地区软黏土为例,采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压实系数及木质素纤维掺量下的软黏土进行了核磁共振试验.利用核磁共振T2频谱得到了软土试样的孔径分布(PSD),并引入分形理论描述了 PSD的分形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小孔隙所占比例下降,而中大孔隙所占比例显著提升,冻融循环的作用使得土样孔隙不断向较大孔径转化.土样的束缚流体孔隙分形维数值Dmin为0.167~0.445,可动流体孔隙分形维数值Dmax为2.832~2.957.可动流体孔隙的分形特征较束缚流体孔隙更明显,这表明冻融作用主要影响土样的大孔隙.分形维数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且增长速率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束缚流体孔隙分形维数Dmin与压实系数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而可动流体孔隙分形维数Dmax与压实系数呈负相关性.

    冻融循环软黏土分形维数核磁共振(NMR)孔隙结构

    淤泥改性土力学强度研究

    陈建民胡杰吴帅峰刘奔...
    162-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路工程中淤泥资源化利用是目前存在的技术难题,为此将淤泥改性成路基填料,以SM-C型改性剂对淤泥改性土的性能影响为研究主体,进行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CBR试验分析淤泥改性土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进行干湿循环试验研究改性土抵抗水损坏的能力,进行微观试验研究淤泥改性土的改性机理.研究成果如下:①随改性剂掺量增加,改性土最佳含水率提高,最大干密度下降.②添加改性剂能显著提升淤泥改性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CBR值,8%掺量的淤泥改性土可满足各等级道路路基填料CBR值要求.③随改性剂掺量的增加,淤泥改性土水稳性能提升明显.④微观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剂拌合淤泥发生水化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及水化硅酸钙等水化产物填充在颗粒孔隙间,使土颗粒粒径增加,土体力学强度得到提升.

    路基工程淤泥改性土力学强度改性机理固废利用

    干湿循环对地聚物固化淤泥动力特性及微观结构影响

    吴冠雄董城
    170-177,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地聚物固化淤泥在路基领域资源化应用,特对干湿循环条件下地聚物固化淤泥动力特性进行研究.以氢氧化钠(NaOH)激发粉煤灰基地聚物固化贵州湖区淤泥用作路基填料,研究了干湿循环条件下地聚物固化淤泥动应力-应变关系、破坏动应力(σdf)、动弹性模量(Ed)和累积塑性应变(εp)的演变规律,结合扫描电镜(SEM)试验进行微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地聚物固化淤泥σdf和Ed表现出先增后降趋势,而εp先降后升;增加NaOH浓度能有效提升固化淤泥动力特性;SEM结果证实循环早期促进生成的C(N)-A-S-H凝胶改善颗粒间胶结状况,后期结构弱化造成动力特性衰减.建立了干湿循环作用下地聚物固化土累积塑性应变经验模型,以期为类似工程和研究提供参考.

    干湿循环固化土动力特性微观结构经验模型

    湖南省公路固废物质流分析与产排预测

    贺春宁李婷玉郅晓陈宇亮...
    17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助力公路系统建养生态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基于公路里程存量与大中修数据,结合MAT-LAB、Origin等数据分析和处理平台,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进行了湖南省公路固废的物质流分析,构建了公路固废产排预测模型.物质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湖南省地方公路固废主要为废旧水泥混凝土,占比75%左右,其余为沥青路面回收料(RAP).高速公路则以RAP为主,占比76%左右,其余为废旧水泥混凝土.在产排预测方面,本文设置短寿命(6 a)、中寿命(10 a)、中长寿命(20a)和长寿命(30a)4种寿命情景进行分析,预测了湖南省公路固废产生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湖南省地方公路存量和高速公路存量分别在2031年和2050年达到饱和,为451 137 km和11 180 km.短寿命情景下的地方公路和高速公路大中修里程分别于2028年和2022年左右达到峰值,为3 210 km和534 km,长寿命情景下大中修里程的峰值出现更晚、波动更大.在短寿命、中寿命、中长寿命和长寿命4种情景下,地方公路公路固废产生量在2028年、2029年、2037年和2046年达到第一个小峰值,分别为652万t、447万t、291万t和280万t,此后围绕峰值波动;高速公路公路固废产生量在2022年、2024年、2032年和2043年达到第一个小峰值,分别为238万t、183万t、140万t、110万t,此后围绕峰值波动.结合调研结果,短寿命情境下更加符合湖南省公路固废产生量的实际情况,这意味着我国公路已经进入了大中修的高峰期.

    公路工程产生量预测物质流分析公路固废存量-流量

    隧道工程建设碳排放特征与减碳潜力分析

    陈飞翁辉高硕晗何巍康...
    186-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隧道建设碳排放强度及贡献,指导隧道建设低碳转型,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排放因子法对公路隧道碳排放特征及不同情景下减碳潜力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路隧道建设碳排放强度平均值为3.437万tCO2eq/km,材料生产、现场施工机械及场内材料转运碳排放贡献率分别为88.6%、9.2%和2.2%.碳排放来源主要集中于少数材料和机械,其中水泥、钢筋、冷轧带肋钢筋网、空气压缩机、自卸汽车、轴流式通风机、装载机需要进行重点管控.洞身开挖、洞身衬砌、仰拱、洞内路面碳排放强度较高需重点开展设计施工低碳优化,仰拱、洞身开挖碳排放强度与Ⅳ、V级围岩长度呈显著正相关.情景分析得到水泥低碳替代可减少1.83%~10.92%的材料生产碳排放,钢铁低碳替代可减少0.75%~5.99%的材料生产碳排放,电动化工程机械替代可减少3.48%~17.40%的场内运输碳排放和0.5%~2.53%的现场施工机械碳排放.

    隧道工程生命周期评价碳排放特征分析情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