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工程
公路工程

龚赛群

双月刊

1674-0610

glgczz@163.com

0731-85221546

410015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三段472号

公路工程/Journal Highway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公路工程》(原《中南公路工程》)于1975年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综合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同时也是“公路运输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南公路科技情报网网刊”。专门刊载道路、桥梁及交通工程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文章。包括公路、桥梁、结构理论、路面、路基、人工结构物、线路勘测设计、计算机应用等内容。可供从事交通研究、施工、监理、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中专师生阅读,亦可供市政、水利、建筑、铁道建筑等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混合式通风在特长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胡立伟陈洁金胡敏
    1-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建的桂林-恭城-贺州高速公路大观亭隧道长5 642 m,隧址区穿越海洋山自然保护区,不设施工斜井,因此工程建设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施工通风效果.经过比选常用的机械通风方式,结合大观亭隧道的工程实际,最终采用压入式、混合式通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适配不同阶段的施工;通过计算隧道各工况需风量、风管通风阻力,确定风机供风量、风压与功率,对施工通风风机进行适配,并确定具体的施工通风方案,较好地解决了特长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缺乏坑道辅助施工的通风问题.

    施工通风特长隧道通风方式通风设备

    公路隧道单侧扩建围岩与衬砌力学响应与安全特性试验研究

    徐龙旺韦勇克林志伍汉...
    6-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路隧道单侧式扩建施工是常见的扩挖方式,但其施工力学行为与安全性鲜有报道.通过模型试验模拟了公路隧道单侧式扩建施工的全过程,对公路隧道单侧式扩建施工时的围岩应力、衬砌应力、轴力、弯矩与安全性进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扩建隧道时,受到二次扰动的围岩强度急剧降低,破坏程度明显增大,在扩挖侧拱腰与拱顶区域最为显著.②隧道扩建过程中,前榀旧衬砌,应力重分布效应将增加后榀旧衬砌压应力;新衬砌在安装后逐渐承担围岩荷载,其应力显著增加,尤其在拱顶和拱腰位置.③大部分衬砌模型的安全系数小于2.0,尤其是拱脚部位最容易失稳,拱脚区域需要额外的加固措施,以防止潜在的结构失稳和破坏.④以试验数据为指导,提出了超前支护上下台阶法,以及将洞渣回填作为隧道上台阶开挖施工平台,实现了安全高效施工.

    公路隧道单侧式扩建施工力学行为安全性分析

    钢箱梁曲线多跨人行桥的振动舒适度分析

    张子恒刘健鲁胜虎裴玉磊...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曲线连续梁人行桥与单跨式人行桥相比,具有更复杂的几何特征及结构动力特性,易引发舒适度问题.目前国内外规范少有针对曲梁人行桥的振动响应计算方法,借鉴国内外典型的人行桥舒适度设计规范旨在讨论现有计算方法对于该曲线多跨桥舒适度验算的适用性.以一座钢箱梁曲线人行桥为例,基于实测结果校对了有限元模型,并按照规范对该人行桥舒适度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使用简化的单自由度方法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低于TC5的交通等级限制下,该人行桥可以基本满足舒适度要求;由于多跨曲线人行桥的高阶自振频率分布密集,舒适度设计时宜考虑步行荷载二阶分量引起的结构高频共振产生的影响;德国EN03规范方法对该人行桥振动舒适度设计更有优势.

    钢箱梁多跨曲线人行桥人致振动桥梁工程舒适度评价

    考虑氯离子侵蚀与冲刷作用的桥梁抗震韧性分析

    万齐滕书华杜召华
    22-2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氯离子侵蚀与冲刷作用下的桥梁抗震韧性,根据氯离子侵蚀机理,得到了氯离子侵蚀下的材料性能退化规律,构建了桥墩冲刷深度的计算模型,基于地震易损性理论提出了桥梁抗震韧性分析方法.以国内某跨河梁桥为工程实例,分别分析了该桥在氯离子侵蚀下、冲刷作用下及氯离子侵蚀与冲刷共同作用下的桥墩地震易损性与抗震韧性,研究表明: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桥墩冲刷深度不断增加,氯离子侵蚀桥墩程度不断加重,桥墩在各损伤状态下的超越概率也不断增加;冲刷作用较氯离子侵蚀作用对桥墩地震易损性的影响更严重,考虑氯离子与冲刷共同作用下的桥墩超越概率要略小于仅考虑冲刷作用的桥墩超越概率;随着地震强度(PGA)的增大,桥墩的抗震韧性不断减小,并且当PGA较小时,抗震韧性下降较快,PGA较大时,抗震韧性趋于平缓,减速为先快后慢,表明大震作用下,桥墩抗震韧性已达到极限;随着桥梁服役时间的增加,仅考虑冲刷作用、仅氯离子侵蚀及两者共同作用下的桥墩抗震韧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冲刷作用较氯离子侵蚀作用对桥墩抗震韧性影响更为明显,两者共同作用下的桥墩抗震韧性小于仅考虑冲刷作用或仅考虑氯离子侵蚀作用下的抗震韧性.

    桥梁抗震韧性氯离子侵蚀冲刷作用易损性

    桥面铺装用环氧黏结剂及其层间性能研究

    李天陈露一张志豪
    29-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环氧树脂黏结剂作用下UHPC/SMA钢桥面铺装体系的层间黏结性能,研究了自研的环氧黏结剂(RS-EVB)的作用机理及其材料性能,通过斜剪试验研究了环氧黏结剂作用下UHPC/SMA层间黏结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环氧黏结剂的工作性能适宜,拉伸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拉伸强度≥3.0 MPa和断裂伸长率≥190%),吸水率低、耐酸碱盐等化学介质好,与进口 KD-HYP材料性能相当;②环氧黏结剂自身强度优异,层间主要发生界面黏合破坏而不是环氧黏层内聚破坏;③铺装层层间剪切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受黏结剂用量、养生时间及UHPC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环氧黏层材料性能和层间黏结性能优异,使用时应提出有针对性、与施工工艺相适应的材料使用说明,指导工程施工以把控施工质量.

    道路工程UHPC/SMA铺装环氧黏结层材料性能剪切性能

    悬臂施工的连续箱梁桥框架墩横梁监控技术的研究

    老国健刘方刚李新平赵小龙...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跨径框架墩连续箱梁桥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平衡荷载使框架墩横梁受扭,为了消除框架墩的受扭一般采用配重方式进行施工监控.以广佛肇高速公路上的一座主墩采用墩梁固结的框架墩大跨径连续箱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结构力学方法推导出框架墩横梁端部截面倾斜角随不平衡弯矩变化的理论计算式和框架墩立柱水平变位与不平衡弯矩关系的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与水箱配重相关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对框架墩横梁监控的两种监控方法.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在实际工程的应用,对比了该桥梁的框架墩横梁施工监控中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计算获得的数值拟合公式,两者公式中的常系数基本相等,验证了提出的框架墩横梁受扭监控计算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并对采用监测横断端部倾斜角的监控方法与采用监测立柱水平变位的监控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的施工监控提供帮助.

    桥梁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框架墩横梁施工监控

    基于不同行驶状态下桥面沥青铺装层间力学行为研究

    司春棣曹航凡涛涛许忠印...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车辆行驶状态(匀速、制动和加速)和层间接触差异对连续箱梁桥沥青铺装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分别以接触模型和连续模型表征层间联结特性建立桥面沥青铺装结构仿真模型,以车辆行驶状态下桥面沥青铺装结构力学响应差异进行层间联结模型比选;对比分析车辆行驶状态和层间摩擦系数μ(0.0、0.2、0.4、0.6、0.8)对桥面沥青铺装结构的力学响应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层间联结采用接触模型时所得结构层各响应指标值均大于连续模型,接触模型能更好地反映桥面沥青铺装结构层间真实联结状态.相同层间摩擦系数下,车辆制动和加速行驶状态下的结构层各动态响应指标均大于匀速状态,其中纵向剪应力增涨幅度最明显,为匀速行驶状态下的2倍左右;随着层间摩擦系数的增加,铺装结构黏结层的S11、S22、S33、S12减小,纵向剪应力S23增加.车辆在加速或制动过程中会对桥面沥青铺装结构层间黏结产生较大的损伤,因此在桥梁限速区间采取措施适当地提高层间黏结力,有利于减缓沥青铺装层层间滑移破坏.

    道路工程桥面铺装层车辆行驶状态层间摩擦系数力学响应

    红层泥岩路基填料分类与高效利用技术

    陈晓斌喻昭晟李志勇周雨晴...
    51-5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层泥岩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西南、西北、华中及华南地区,就近采用红层泥岩填筑路基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消耗、减小环境破坏,然而红层填料的高效利用技术还有待开展进一步研究.由于红层泥岩特殊的水理特性,红层泥岩的科学分类极其重要,不同等级的红层泥岩需要不同的工程处置方法,对红层泥岩进行科学的分类是高效利用红层泥岩的前提.基于红层泥岩路基病害调研,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分类.通过岩石耐崩解试验及DEM数值模拟揭示了"湿度-荷载"耦合下红层泥岩的宏观及细观崩解机制,得到了耐久性控制指标.基于耐崩解指数Id的红层泥岩分类方法可有效区分不同红层泥岩填料长期工程特性.最终总结了红层泥岩填料高效利用技术,并成功运用于实际工程施工中.

    路基填料红层泥岩崩解指标填料分类利用技术

    路堑边坡预应力桩锚组合支护结构的变形特性分析

    何红忠张震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公路路堑边坡预应力桩锚组合支护结构为研究对象,对预应力桩锚支护结构的变形特性进行全施工过程现场监测,获得了施工过程中桩顶侧向位移和桩后土体水平位移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采用FLAC3D软件对边坡开挖过程中的支护结构变形进行计算分析,将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对开挖过程中坡顶和坡底的土体竖向位移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预应力锚杆对桩顶水平位移和桩后土体水平位移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开挖过程中的土体水平位移呈现着坡顶与坡脚小、中间部分大的趋势,土体水平位移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开挖的中期.开挖过程中的桩顶水平位移、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坡顶土体竖向位移及坡底土体竖向位移均在合理的范围内.预应力的大小会对桩锚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产生影响,设置适当的预应力可有效减小支护结构的变形.

    路堑边坡桩锚支护结构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变形

    基于双模量理论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响应分析

    胡畏辛公锋翁辉潘勤学...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绝大部分路面材料力学参数具有显著的拉压差异性,而现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中仍采用较大的压模量作为设计参数,导致结构力学计算与分析误差较大,路面设计结果不可靠.为此,开展了基于双模量理论和传统线弹性理论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对比分析,揭示了结构参数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关键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于双模量理论的力学响应计算结果与传统线弹性理论之间的偏差高达15%;结构层厚度对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较大,其中基层厚度的影响更显著;各结构力学响应均随上中面层厚度增大而减小,随下面层厚度增大而增大,均呈二次函数关系,最大变化幅度约为20%;路表弯沉、基层底纵向拉应力与拉应变均随基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路表横向拉应变随基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路表横向拉应变受其影响最为显著,变化幅度超过40%.研究成果可为基于双模量理论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沥青路面双模量柔性基层力学分析数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