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量化不同间伐策略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汇木材复合经营中木材产量、碳储量及其经济效益的综合影响.通过比较不同的管理方案,优化林业管理以增强其碳汇功能和木材产量,从而提升林地的总体经济价值.[方法]以帽儿山实验林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CO2FIX模型为基础,结合气象数据、调查数据和文献数据,探讨由间伐起始期(11、13 a)、间隔期(5、8 和 10 a)和间伐强度(10%、20%和 30%)组成的不同间伐方案(即起始期、间隔期、间伐强度)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木材产量、碳储量、碳流通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1)较早的间伐起始期有助于提升林分木材产量和碳储量,起始期11 a的林分比 13 a的林分木材产量、碳储量增加了约 6%和 2%;轻度间伐优化碳汇,重度间伐则可提前获得经济效益,10%间伐强度下的林分木材产量、碳储量相较于间伐强度30%的增加了约28.9%和 13.2%;而 30%间伐强度下林分的经济效益比 10%强度下林分增加了 19.5%.短间伐间隔(5 a)在木材收获、提升碳汇能力和经济效益比较长的间伐间隔(10 a)增加了 10%、5.3%和 1.4%.2)当以碳汇和木材为经营目标时,方案A1(11 a,5 a,10%)的效果均为最佳,其木材蓄积、碳储量和经济效益分别为 758.49 m3/hm2、124.28 Mg/hm2、32.48 万元;当以碳汇木材复合经营为目标时,方案D3(13 a,5 a,30%)效果最佳,其木材蓄积、碳储量分别比方案A1减少了187.8 m3/hm2、13.5 Mg/hm2,但经济效益却比A1方案高9.62万元.3)当以碳汇和木材为最优先考虑时,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每公顷储碳约 246.11 Mg/hm2,49%的碳进入土壤碳库,51%的碳进入木材加工.一个轮伐期后,42%的碳进入大气,20%的碳由林产品分解释放,31%的碳留存于木材产品碳库,7%的碳仍存于土壤碳库.而当以碳汇木材复合经营为目标时,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每公顷储碳约246.21 Mg/hm2,49%的碳进入土壤碳库,51%的碳进入木材加工.一个轮伐期后,43%的碳进入大气,20%的碳由林产品分解释放,31%的碳保存于木材产品碳库,6%的碳仍存于土壤碳库.[结论]研究量化分析了不同间伐策略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在碳汇、木材产量及其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证明根据具体的经营目标(碳汇、木材产量或二者综合经济效益),合理选择和调整间伐策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