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吴晓芙

月刊

1673-923X

xb-csfu@163.com

0731-85623395,85623278

410004

湖南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南林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中国林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高校学报,湖南省一级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其文摘和文章被《中国林业文摘》、《中国生物文摘》、《竹类文摘》、《中国林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洞庭湖地区生境水生态空间结构和功能的时空分异

    王晓华张颖宁启蒙吴雨欣...
    10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延缓洞庭湖地区生境质量持续下降和生态服务功能继续减弱,从结构、功能和质量的角度提出生境水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以期为生态空间保护和水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和社会统计数据,借助ArcGIS分析手段,对洞庭湖地区2010、2015 和 2020 年 3 个年份的生境水生态空间的结构、功能及质量状况进行监测,并提出管控框架和关键举措.[结果]1)洞庭湖地区生境水生态空间总体规模在 7 300 km2 以上,其中水体区域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临岸陆生区,而水陆交错区所占比重最小,研究期间生境水生态空间面积存在小幅减少;岳阳市的生境水生态空间总体规模较大,临澧县的生境水生态空间规模较小.2)洞庭湖地区生境水生态空间的综合功能约为0.400 0,研究期间有一定提升;各单元中,沅江市生境水生态空间综合功能价值最高,津市市生境水生态空间综合功能价值则相对最低.3)生境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以洞庭湖及沿岸河流、东部与南部山地丘陵区为高生境质量集中分布区,而在地形平坦、人口经济活动较密集的城镇地区的生境质量较低.[结论]应从生境水生态空间的结构要素出发,科学规划生境水生态空间功能分区,并与"三区三线"划定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推动多尺度多层级生境水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关键举措的实施.

    生境水生态空间结构-功能可持续发展洞庭湖地区

    杉木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价及核心种质构建

    张勰伍汉斌程勇张春艳...
    11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湖南省杉木不同世代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变化动态,构建核心种质,旨在为湖南省杉木下一轮遗传改良及种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支撑.[方法]利用 21 对能获得多态性SSR引物对 3 个不同世代杉木育种群体中的 137 份样本进行PCR扩增,采用Gene Marker软件进行基因分型,利用GenAlex软件估算群体遗传参数、检测Hardy-Weinberg平衡并进行分子方差分析,利用GENEPOP软件估算无效等位基因频率,利用FSTAT软件评估成对育种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利用STRUCTURE软件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利用Darwin软件构建邻接系统发育树,利用Core-hunter软件构建核心种质,采用t检验和主坐标分析法验证核心种质的有效性和代表性.[结果]湖南省杉木整个育种群体(HO=0.541,HE=0.630)遗传多样性丰富,3 个不同世代的育种群体均表现为杂合体缺失,显著或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整个育种群体中的种质可聚为 2 大类群,种质间普遍存在亲缘关系;不同世代育种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FST为 0.010~0.014);以 40%的抽样比例构建核心种质,同源性为 14.55%,等位基因覆盖度为 100%,群体遗传参数与整个育种群体差异不显著,核心种质在所有种质的主坐标中均匀分布.[结论]湖南省杉木多世代遗传改良策略科学合理,各世代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并没有因遗传改良进程而下降.构建的 55 份核心种质保留了整个育种群体全部等位基因,有效地限制了同源性,符合生物核心种质的构建要求,可为湖南省杉木种质创新、资源高效利用及高世代种子园建设提供优异的种质材料.

    杉木育种群体SSR标记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

    巨桉FLA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与分析

    于茹恩曾炳山范春节
    127-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含有束状蛋白(fasiclin)结构域的类成束状阿拉伯半乳糖蛋白(fasciclin-like arabinogalactan proteins,FLAs)在巨桉细胞壁的次生生长和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探索其功能,对巨桉FLA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进行分析.[方法]以巨桉全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为基础,通过Expasy、MEME、MEGA7.0、TBtools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对EgrFLAs基因家族的核酸序列的特征、基因结构、蛋白质理化性质、蛋白保守结构域、家族系统进化关系和表达量等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巨桉共有 21 个EgrFLAs基因,其中包括 3 个新发现的EgrFLAs基因,这些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巨桉 11 条染色体中的 9 条上.所有鉴定到的EgrFLAs基因均含有束状蛋白结构域,聚为 4 个群组,其中D组包含最多的基因成员.在EgrFLAs基因启动子中发现了大量的顺式元件,包括发育相关、水杨酸、茉莉酸甲酯等相关响应元件.不同组织的表达谱分析表明除EgrFLA1、EgrFLA2 和EgrFLA3 外,聚在A组的EgrFLA5 和EgrFLA7 也参与了次生生长.在巨桉不定根形成过程中,EgrFLA1 和EgrFLA3 通过表达量逐渐增加的方式参与诱导不定根形成.经SA和MeJA处理后,EgrFLA1和EgrFLA2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表明EgrFLA1和EgrFLA2在巨桉的发育和胁迫反应中可能具有多种作用.[结论]在巨桉中鉴定FLA基因 21 个,包括新发现的 3 个基因.在EgrFLAs基因启动子中发现了大量发育和激素相关的顺式元件.EgrFLA1、EgrFLA2、EgrFLA3、EgrFLA5 和EgrFLA7 作为巨桉次生生长发育中的候选基因,将为进一步的巨桉分子育种提供宝贵的资源.

    巨桉类成束状阿拉伯半乳糖蛋白次生生长基因家族基因表达发育

    薄壳山核桃SSR-PCR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罗晓蕾黄丹彭兵阳王磊彬...
    138-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建立薄壳山核桃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筛选薄壳山核桃高多态性SSR引物,为薄壳山核桃构建指纹图谱、亲缘关系分析、品种鉴定等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有力工具.[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与L16(45)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以薄壳山核桃DNA作为模板,对影响薄壳山核桃SSR-PCR反应体系中的6 个影响因素(DNA、Mg2+、10×PCR Buffer、引物、Taq酶、dNTPs)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确定各影响因素的适宜用量范围,再据此设计正交试验.[结果]根据正交试验扩增结果,确立薄壳山核桃的最佳反应体系(10 μL)为:Taq酶 0.15 U,Mg2+2.0 mmol/L,dNTPs 0.1 mmol/L,引物 1.0 μmol/L,50 ng模板DNA 1.0 μL,10×PCR Buffer 1.0 μL,ddH2O 5.8 μL.5个因素影响薄壳山核桃SSR-PCR反应体系的扩增效果,其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Taq酶>引物=DNA>Mg2+>dNTPs.以 8 种薄壳山核桃DNA为模板,4 对薄壳山核桃引物对优化后的薄壳山核桃SSR-PCR反应体系进行验证,均扩增出明亮清晰的条带,证明优化后的反应体系稳定可靠.利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在283 对核桃及山核桃引物中筛选出高多态性薄壳山核桃引物12 对,其多态性位点信息数均高于 0.5.[结论]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及筛选出的 12 对薄壳山核桃引物可直接用于后续的SSR分子标记试验,为薄壳山核桃亲缘关系鉴定、交配系统分析等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薄壳山核桃SSR-PCR反应体系引物筛选单因素试验正交设计试验

    干旱胁迫下保水剂对3种扶芳藤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周航杨柳青雍玉冰廖飞勇...
    14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干旱胁迫下保水剂对 3 种扶芳藤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为园林植物的抗旱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Turcz.)Hand.-Mazz.、爬行卫矛Euonymus fortunei var.radicans、金边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Emerald Gold'为材料,设置4种保水剂梯度(保水剂与基质的质量比分别为0.3%、0.6%、0.9%、1.2%)和不施用保水剂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保水剂量下3 种植物的生长形态指标(株高和新芽数量)、光合生理(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水分生理(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逆境生理(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响应特性.[结果]1)在干旱胁迫下,保水剂能显著提高扶芳藤、爬行卫矛、金边扶芳藤 3 种扶芳藤植物的株高,其株高增加了 3.6~6.0 cm,其新芽数量增加了4~7根,延长其存活时间10~20 d.2)与CK相比,保水剂能显著提高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不同保水剂含量对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有显著性差异,高保水剂量比低保水剂量对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提高更有效.3)保水剂能显著提高相对电导率和相对含水量,低保水剂量植物对干旱胁迫最先响应,受害程度相对严重,而高保水剂量植物响应较晚,且受害程度较轻.4)保水剂能显著降低丙二醛的含量,能显著提高植物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等渗透物质的含量,能显著提高植物SOD酶活性.5)扶芳藤在 0.6%保水剂量时的保水效果最好,爬行卫矛和金边扶芳藤在 0.9%的保水剂量时的保水效果最好.[结论]在干旱胁迫下,一定质量比的保水剂能增加 3 种扶芳藤的株高生长和新芽数量,有效提高 3种植物的抗旱性,延长其存活时间.

    扶芳藤植物保水剂干旱胁迫生理指标

    低温对不同早园竹抗寒性和糖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陈雷王金革李姗裴男才...
    16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低温胁迫下不同冻害形态表现的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叶片中相对电导率和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异,有助于系统了解不同形态早园竹抗寒能力以及解糖类物质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为华北地区早园竹引种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北京市城市公园中冬季不同形态的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为研究对象,冬季记录并采集不同形态早园竹叶片,测定不同低温梯度处理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糖类物质含量.[结果]1)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不同早园竹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及可溶性糖、果糖和蔗糖含量显著上升,而淀粉含量呈现下降趋势.2)在低温环境下,干枯叶片中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叶片,绿色叶片中可溶性糖、蔗糖和果糖含量普遍较高,但是在-25℃下,轻微发黄叶片中蔗糖含量达到了21.11 mg‧g-1,显著高于其他模式.3)低温半致死温度最低的为轻微发黄叶片,达到了-26.07℃;其次为绿色叶片和发黄叶片,分别为-25.19℃和-24.30℃;轻微干枯叶片为-24.08℃,而干枯叶片仅为-22.09℃.4)在所有糖类指标中,低温环境下蔗糖能够反映植物的抗寒性,而果糖指标相对较差.[结论]低温是导致北京早园竹冬季普遍存在叶片发黄和干枯的主要环境因素,轻微发黄的早园竹抗寒性最强,其次为绿色和轻微干枯早园竹.低温环境下蔗糖能够反映早园竹的抗寒性.

    早园竹抗寒性糖类物质蔗糖低温

    松嫩平原栽培区杨树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径向变异

    王新涛王鹏徐华东胡彦波...
    170-178,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品系杨树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径向变异规律,为杨树优良种质资源选育和木材高效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错海林场的 15 年生黑青杨、青山杨、小黑杨、银中杨4个品系的木材为研究对象,参照国家标准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分析不同品系间材性差异及径向变异规律,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木材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4个品系杨树木材基本密度、气干密度、绝干密度、气干体积干缩率、气干差异干缩、全干体积干缩率、全干差异干缩、体积湿胀率、差异湿胀、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的测量值分别为0.29~0.38 g·cm-3、0.36~0.47 g·cm-3、0.34~0.43 g·cm-3、7.31%~8.56%、1.50~3.16、9.96%~11.04%、1.45~2.82、14.73%~16.55%、1.40~1.82、4.71~7.60 GPa、56.09~90.78 MPa、40.75~57.44 MPa;木材径向的尺寸稳定性均优于弦向.在不同品系中,银中杨的密度、差异干缩、差异湿胀以及力学性能表现最好,黑青杨气干体积干缩率、湿胀率均最小.从径向变异看,不同品系自髓心至树皮的材性变异规律是:黑青杨和青山杨的基本密度先减后增,而小黑杨和银中杨的基本密度递增;黑青杨差异干缩先减后增,青山杨、小黑杨的差异干缩递增,银中杨的差异干缩递减;4个品系杨树体积湿胀率和力学性能均逐渐递增,近树皮处木材综合性能均优于近髓心处.[结论]4个品系中银中杨材性综合评价最佳,在所研究的树种中最适合用于杨树工业用材优良品种的定向培育.

    杨树密度干缩性力学性质径向变异

    基于GIS的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评价

    张晓枫郑志元
    179-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森林公园景观质量,为森林公园规划、景观科学布局提供理论依据,科学提升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与景观质量.[方法]基于GIS评价方法,从景观美学价值、景观生态结构、景观文化蕴含、景观可视程度四个方面构建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和制图.[结果]1)景观美学价值各等级区域面积占比排序为高等(52.3%)>中等(31.2%)>低等(16.5%);景观生态结构各等级区域面积占比排序为高等(51.3%)>中等(34.5%)>低等(14.2%);景观文化蕴含各等级区域面积占比排序为高等(42.6%)>中等(36.3%)>低等(21.1%);景观可视程度各等级区域面积占比排序为低等(69.7%)>中等(20.8%)>高等(9.5%).2)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各等级区域面积占比大小排序为中等(46.6%)>高等(41.2%)>低等(12.2%).3)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高等水平区域主要位于森林公园南部,且面积会随着与游客道路距离拉长而逐渐缩小.4)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美学设计、自然生态、文化彰显、视觉体验良好四方面目标,并提供丰富化植物搭配、趣味化地形塑造、统一化建筑风格3个设计建议,以提升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结论]通过分析2021年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评价森林公园景观质量及分布情况,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实现森林公园生态保护目标.

    GIS景观质量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游客道路

    人力资本配置对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

    师方媛吴菁琳谢宜章
    189-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人力资本合理配置已成为实现区域经济绿色协调、快速增长的源泉和根本动力.分析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现状,探索改进人力资本配置扭曲的方法,以求发挥人力资本的最大效力,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角度、非径向的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2000-2021 年我国各省(区、市)域经济绿色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人力资本配置与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关系.[结果]1)考察期内我国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呈现出时空差异特征,时间演化方面,2000-2021 年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存在无效率状态,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向好态势,空间上则呈现出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导的特征.2)人力资本配置扭曲对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错配程度越高,其对于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抑制作用越强,且该抑制效应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区域更加显著.3)人力资本配置扭曲通过抑制地区绿色技术创新负向作用于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结论]对策建议如下:1)消除人力资本流动壁垒,加快要素市场结构性改革;2)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促进人力资本与区域发展匹配;3)引导人力资本要素流向绿色技术创新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创新效应.研究结论可为改善我国各省(区、市)人力资本配置扭曲、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人力资本配置绿色技术创新区域经济绿色发展SBM模型

    间伐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汇木材复合经济效益的影响

    许欣野董灵波陈冠谋
    20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量化不同间伐策略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汇木材复合经营中木材产量、碳储量及其经济效益的综合影响.通过比较不同的管理方案,优化林业管理以增强其碳汇功能和木材产量,从而提升林地的总体经济价值.[方法]以帽儿山实验林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CO2FIX模型为基础,结合气象数据、调查数据和文献数据,探讨由间伐起始期(11、13 a)、间隔期(5、8 和 10 a)和间伐强度(10%、20%和 30%)组成的不同间伐方案(即起始期、间隔期、间伐强度)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木材产量、碳储量、碳流通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1)较早的间伐起始期有助于提升林分木材产量和碳储量,起始期11 a的林分比 13 a的林分木材产量、碳储量增加了约 6%和 2%;轻度间伐优化碳汇,重度间伐则可提前获得经济效益,10%间伐强度下的林分木材产量、碳储量相较于间伐强度30%的增加了约28.9%和 13.2%;而 30%间伐强度下林分的经济效益比 10%强度下林分增加了 19.5%.短间伐间隔(5 a)在木材收获、提升碳汇能力和经济效益比较长的间伐间隔(10 a)增加了 10%、5.3%和 1.4%.2)当以碳汇和木材为经营目标时,方案A1(11 a,5 a,10%)的效果均为最佳,其木材蓄积、碳储量和经济效益分别为 758.49 m3/hm2、124.28 Mg/hm2、32.48 万元;当以碳汇木材复合经营为目标时,方案D3(13 a,5 a,30%)效果最佳,其木材蓄积、碳储量分别比方案A1减少了187.8 m3/hm2、13.5 Mg/hm2,但经济效益却比A1方案高9.62万元.3)当以碳汇和木材为最优先考虑时,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每公顷储碳约 246.11 Mg/hm2,49%的碳进入土壤碳库,51%的碳进入木材加工.一个轮伐期后,42%的碳进入大气,20%的碳由林产品分解释放,31%的碳留存于木材产品碳库,7%的碳仍存于土壤碳库.而当以碳汇木材复合经营为目标时,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每公顷储碳约246.21 Mg/hm2,49%的碳进入土壤碳库,51%的碳进入木材加工.一个轮伐期后,43%的碳进入大气,20%的碳由林产品分解释放,31%的碳保存于木材产品碳库,6%的碳仍存于土壤碳库.[结论]研究量化分析了不同间伐策略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在碳汇、木材产量及其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证明根据具体的经营目标(碳汇、木材产量或二者综合经济效益),合理选择和调整间伐策略的重要性.

    长白落叶松CO2FIX模型间伐方案经济效益碳储量木材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