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雷振扬

双月刊

1672-433X

xuebao@mail.scuec.edu.cn

027-67842094

430074

武汉市民院路5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侧重民族学,也发表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等方面的论文。民族学方面以研究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逻辑前提——以价值观主张的契合性为视角

    姚功武张士海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下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范畴和重要概念,是中国人对"天下"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具有鲜明深刻的多重内涵,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其集中体现为:哲学思维高度契合,中华传统天下观辩证思维方式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共通共融;价值追求高度契合,"民为邦本"民本思想同"人民群众创造世界历史"群众史观的共通共融;天下情怀高度契合,"和合共生"世界情怀同超越国界"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共通共融;社会理想高度契合,"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同"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的共通共融.新时代新征程,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有助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实现"第二个结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下观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第二个结合"

    科学阐释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开创性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读后

    王延中
    10-17页

    奠定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基础的垦拓力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评介

    范军钟准健
    18-21页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抓手——加快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思考

    金彦超王冬丽刘亚南
    22-2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宪法之维

    翟明煜汤振华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宪法从历史逻辑和政治逻辑两个维度以国家根本法形式确立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宪法文本的相关规定集中体现了"五个认同",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强化"五个认同"的根本法制保障.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规范宪法权利保障是从宪法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路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认同"宪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化模式选择及实施路径

    蒋慧孙有略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擘画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奋进蓝图,但现有的单纯立法论路径与单纯解释论路径均难以满足以法治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需要.为此,需要明确宏观、中观与微观的目标定位,采取"解释+多维立法"的方式构建新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化模式,在宪法层面通过解释并确立"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中华民族"的下位概念,在法律层面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入具体的制度设计条款,在地方性法规层面修订现有的民族团结促进条例或者出台相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条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化立法论解释论复合模式

    元宇宙赋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维度、趋向与限度

    万力勇曾夏云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新技术、新思维与新方法,元宇宙极大拓展了高等教育的时空边界,可以为优化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理念导引、技术支撑和环境保障.元宇宙借助其高度拟真、开源开放、虚实融合等特征,有效赋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环境搭建、教育资源开发和教育活动设计,使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逐步走向融合化、具身化和沉浸化.但对元宇宙的过度和不当使用,可能会引发学生认知窄化、隐私泄露、技术成瘾等风险,应通过强化用户控制地位、限制技术应用范围、建立隐私保护和防沉迷机制等措施有效规避风险发生,推进元宇宙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可持续应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宇宙教育高校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创新——以H省高校为例

    吾甫尔·艾比布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是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动力和路径.通过对H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现状及实证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尝试探讨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对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探索新时代发展推动高校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效机制,为高校以深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合理化建议.

    交往交流交融少数民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时代方位、精神内核和实践进路

    潘红祥雷家昂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法》分别以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增进公民的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目标为其精神内核,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方案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治保障.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有效实施,应遵循观念、行动和结构的逻辑进路,强化法治宣传,协调多方参与,健全保障体制机制.

    爱国主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认同《爱国主义教育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的法治保障——基于《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思考

    巴玉玺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以国家法规的强制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法规保障.通过从法律上确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地位和任务,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汇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社会合力,并以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始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有力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常态化开展.

    爱国主义教育法法治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大思政体系